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班主任论文 >
班主任论文:浅谈批评艺术    发布时间:2019-03-29 14:05:19
班主任论文
浅 谈 批 评 艺 术

     
教师的天职在于育人,在于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教师有“铸魂之师”的美称。而批评正是“铸魂”工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批评,以什么样的方式批评才更利于学生灵魂的铸造?这已成了教育界一个长谈不衰的话题。有人说,当然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了。的确,长久以来,这句话被奉为至理名言,此说当然不无道理。但作为教育者,高明、机巧、妥贴、受听的语言可能更受学生欢迎,这种语言不仅能达“逆耳忠言”之效,而且让人如坐春风、豁然开朗。换一种角度,“顺耳忠言”更能展示一个教育者的德才、教养和风度!
在学校里,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良好的效果,更要注意批评艺术的运用。可见,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将批评艺术化,让“忠言”不再逆耳,是多么的重要。
第一,批评目的要明确。
班主任批评学生时,要铭记你批评学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学生搞得灰溜溜的,也不是发泄你的私愤,而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因而学生做了错事或违反了纪律,班主任必须要怀着爱心,含着理解,心平气和地加以引导,让其感到你是在真心诚意在帮他,从而自觉地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那种尽管是正确的,但却是硬梆梆的,粗暴刻薄的语言,甚至谩骂式的批评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明知有错也不肯向你认错,并与批评者发生争执。这样一来,就与批评学生的出发点南辕北辙了。而成功的批评往往使学生由衷的感到高兴,并因此受益非浅。我曾偶读美国航空公司总裁沃尔特·约翰逊谈论的“飞行员的着陆飞行是一个成功的批评”的例子,例子这样写道:飞行员的着陆飞行要频繁的受到指挥塔的纠正,如果他偏离了飞行线,指挥塔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如果他飞得太低,就得到提醒;如果他进场过高,就会受到纠正,这种纠正就是批评。多么贴切的比喻!读罢此文细细品味,感触很深。正是如此,飞行员才对指挥塔万分感谢,因为指挥塔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飞行员找到正确航线,顺利着陆。
第二,批评要注意方式。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是经常的事。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报告中谈到,他的学生犯了错误只受三种惩罚:唱一只歌;作一件好事;写一份“说明书”。唱歌,可以陶其情;做好事,可以促其行;写“说明书”可以练其功。魏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的 这些“处罚”方法,可谓独辟蹊径。我们也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批评方法。
1、润物无声胜有声式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学生偶然犯了错误,过分严厉的训斥往往会适得其反。而这时,一个眼神、一个拍肩膀或摸摸脑袋的动作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责备、谅解希望、信任……都蕴含在教师无声的批评中,被批评的同学自然会领会到教师批评的用意,从而自思其过,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我班有一个平时很听话的学生,偶尔一次上课吃了东西,因为刚好放进嘴里被我发现了,我什么也没说,只看了他一眼,他的脸马上红了,东西马上偷偷吐出来,又认真听课了。下课了,他自觉跑到办公室向我承认错误,我笑着点点头,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以后你会做得更好!”从那次以后,他上课更认真了。
2、刚柔相济式批评
刚柔相济是班主任批评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作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常常用刚制柔,以柔克刚。刚与柔的使用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重点。特别是有些犯错误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得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做了错事,受到别的同学的责怪,产生了自卑感,有时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的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对这些学生就要刚柔相济。刚:在平时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柔: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美国著名的管理家雅柯卡说过:“表扬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这就是说,含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结束会更好。我班有一个叫XX同学,性格暴躁,常动手打人。有时还违反课堂纪律。批评他时,他常歪着头懒得理你,或大声对你嚷嚷,对老师充满了敌意。刚开始我真拿他没办法。后来,我发现他很喜欢下围棋,我趁他放学后在校园里与同学下围棋时间,找他教我,以达到与他交朋友的目的。渐渐地,他和我熟悉了,主动和我说话了。于是我就以朋友的身份告诉他,动手打人,违反纪律的行为的严重性,要求他约束自己,将其改之。这次,他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我的批评。慢慢地,他的纪律好转了,成绩进步了。
3、赞扬式批评
一位教师在强调学生应注意个人卫生时,让一个个人卫生较差的同学站起来说:“如果都像这个学生这样不讲卫生……”同学们禁不住哄笑起来.这种做法不但使学生感到难堪,同时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可以采用赞扬式批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你学习努力,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积极锻炼身体。如果再注意个人卫生就更好了。”这样的间接提醒,比直接批评的效果更好,学生也乐于接受。我班有一个学生叫XX,他个人卫生较差,由于我班是寄宿班,同学们都同吃同睡。开学不久,就有不少同学告他的状,说他不讲究卫生,几天不洗澡不换衣服。我知道这个情况后,就找他开门见山地说:“XX,你怎么不洗澡换衣服呢?”他低着头什么也不说,我以为他不好意思会改正了。但两周下来还是一样,真拿他没办法。我转而一想,是不是我的话没说好。于是,我又找到他,拍拍他的脑袋亲切地说:“XX,近段时间,你学习比较努力,作业也较整洁,喜欢助人为乐,如果再注意个人卫生就更好了,同学们就会更喜欢你了。”这次他还是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一周下来,他干净了许多。这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4、引导式地批评
批评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改正错误。因此,教师在教育时不能忘了一个环节:对孩子今后的行为进行引导,提出积极的建议、帮助,使他们在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也能获得明确的改正错误的方法。一次我发现部分学生抄作业,在周会课上我问学生:“我最近发现有抄作业的现象,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吗?”一个学生说:“因为不会做。”“老师的作业完不成要挨批评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抄作业就能会吗?”有两名学生举手,其中一位学生告诉我,“不是,尽管抄了但是还是不会。”如何解决不会的问题呢。我告诉他们:“如果有不会的问题,第二天早上来到学校就把题交给学习委员,让会的学生给大家讲一讲,问题就解决了。”同学们都欣然地接受了,从此学生不再抄作业。
总之,批评时要注意目的明确,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好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措辞及方式,恰如其分,才能收到理想的批评效果。
第三,批评之后要善后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习惯上总是把批评看作贬义,所以受到批评后,心里总是不舒服,哪怕是最正确的批评,有时也会使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产生隔阂、矛盾甚至怨恨。可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当中,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又免不了要经常进行批评。有什么方法能消除这种由批评带来的副作用,使之产生积极作用呢?这就要努力做好后面的批评善后工作。
所谓善后工作,就是在公开场合批评了学生之后,要和学生个别交换意见,向学生征询你的批评与事实是否相符,请他谈谈挨了批评之后的想法,和他一起找出所以存在这些缺点、错误的原因,分析这些缺点、错误的性质以及这些缺点、错误可能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并一起寻求改正的办法、途径。
有一位学生,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各科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就是有点自以为是,在课堂上出现违纪现象。为了煞煞他的傲气,我结合他平时的表现批评了他一通,本希望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有更大的进步,但由于没有做批评的善后工作,结果事与愿违,他产生了对立情绪,使成绩直线下降。吃一堑,长一智。后来也有犯同样错误的学生,但由于我注意做好了善后工作,结果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的成绩也逐步提高。
还有很多学生屡犯屡教,屡教屡改,可还是进步不明显,关键问题就出在我们教师在批评后的善后工作不到位和不够持久。其实,学生在接受老师批评之后,完全改正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那些已成习惯的不良行为,这个过程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鼓励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并且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多一些“你进步真快,我为你感到高兴”、“我很荣幸,能有你这样的学生”、“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了”让学生感动的话语,必要时还必须在众学生面前大张旗鼓地表扬,或把这样的好消息及时传给他父母,这样更加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树起“我能行”的信心并认真改正错误。
只有善意、友好的批评才容易被人接受,只有巧妙得体的措辞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亲身师,听其言,效其行”,教师的学识、人格、道德素质无一不在影响着学生。艺术的教育批评,它是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是老师一束关注的目光,是老师一句提醒的话语;它是沁人心脾的春风,是和风细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它更是一只号角,促人不断奋进。只有艺术化的教育批评才会让“忠言”不再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