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析中职学校班主任老师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工作 发布时间:2019-03-30 16:56:03
浅析中职学校班主任老师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工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特别是作为一所农村中职学校,家庭教育尤为重要,但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教育者,他们一味的把教育推向老师,对孩子只管吃好、穿好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但是传统的家校教育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不能更好的与这个多元化社会相融合,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切实重视家校沟通,将家校沟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为自己的教学计划。
我读小学的时候,经常听“寒门出才子”这句话,事实也是,那时候越是贫穷的家庭孩子学习越是努力。十几年过去了,我成了一名中职学校的老师,班主任,却发现了一种比较尴尬的现象,我的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家境都不是很好,但都不读书了,而且染了一身的坏习气。为什么会有这些尴尬的现象呢?我想社会、学校、家庭都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二、家校沟通的迫切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投入的持续增加,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软硬件条件以及办学质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中职教育的地位也有了明显改善。但相对普通高中和大学而言,中职生在寄宿生活以及面临职业选择、就业等方面压力很大,这将不可避免地对中职学生在心理因素方面带来更多的影响,不少中职生出现了各种不良的消极情绪,甚至有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实在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
(一)读书无用。在找不准自身定位、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相对缺失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开始怀疑接受职业教育的意义,认为“读几年书不如早点出去做生意赚钱”,或者认为在校学习只是“步入社会前有个地方混几年日子”。在这种消极情绪的影响下,直接导致学生容易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思想:成绩好坏无所谓、奖罚无所谓、用功与否无所谓、甚至有没有学上都无所谓。
(二)自卑心理。由于在刚刚结束的中考中被归入“失败者”的行列,一些并非没有上进心的同学开始怀疑自身的能力,觉得“自己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在读书上取得成绩”。因此,这种消极情绪带有明显的自卑感,容易让学生在尚未了解中职不同专业的课程特点、学习目标时,在一种怀疑和畏惧的心理下,过早地选择放弃。
(三)意志力不强。尽管有不少的学生在进入中职后希望能够重新赢得一个积极的开始、取得良好的学习表现,但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原本学习上的一些坏毛病、不良习惯就又会“死灰复燃”。因为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学生在中考中成绩不佳与他们平日养成的学习习惯有着较大联系,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步入中职渴望实现自我改进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往往不能坚持,开始暴露出缺乏自制力和意志力的问题。因此,这种消极情绪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畏难思想:他们渴望改变、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认可,但当困难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一切又会恢复原样。
(四)缺乏责任感。在中职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或将要年满16周岁,开始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并在不久后将要步入社会。但一小部分中职学生仍然缺乏责任感和集体观念,无论在班级上、寝室中、学校里,还是课堂上、活动中,都看不到自己作为一名成员的责任,表现得过于自我、甚至自私自利。而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同学间、师生间关系的紧张,反过来使其更难被他人认同,进一步加重了学生自我封闭、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
(五)排斥他人的劝导。这同样是自我意识过强的一种表现,不同的是,这种消极情绪同时又带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学生表现为往往只能听得进表扬、鼓励、赞美等“好话”,对于他人指出其缺点、错误帮助其改善提高的劝导却本能地拒绝和反感,同时对于自身的缺点过于敏感,不但不敢正视,对于别人善意的帮助还会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心理,甚至发展为嫉妒他人优点的地步。
三、家校沟通的症结
(一)缺乏关爱,心理现状不容乐观。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农村闲置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农村大批的年轻父母纷纷涌到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务工创业,他们的孩子留守在农村老家,生活和学习都通过寄养和隔代抚养等方式。由于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的“缺席”,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可能使父母与子女产生心理上的隔阂,导致留守孩子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留守儿童“爱”的缺失和爱的营养急需补充——“爷爷奶奶的爱代替不了父母的爱”。爷爷奶奶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方法存在过分溺爱或者粗暴打骂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出现严重的问题,急需得到应有的矫正。根据我校的调查分析,在双留生中,百分之35的孩子爱心出现麻木,有的孩子对任何事漠不关心;百分之25的孩子上课不发言、不交流、孤僻、独来独往,没有要好的朋友;有的孩子出现遇事浮躁,极端、暴力等;百分之5的学生叛逆,抽烟、喝酒、迟到、旷课、上网、谈恋爱等。
(二)缺乏沟通,价值观出现问题。由于缺少沟通,得不到父母的正当教育和引导,例如中职学生,有的是家长不支持读中职,但学生坚持要读;有的是家长逼着来读;有的就是为了混日子;家长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又往往因认识的局限表现出各种不理性的举措。以致学生在进校后情绪波动大,思想不稳定,极易掉进“职高无用论”的怪圈。部分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只要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其他方面及时不错,家长也是一票否决,和学生完全构成了水火不相容的对立面,家长越气,孩子越叛逆。
(三)缺乏重视,家校沟通不畅。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学校教育方法还停留在学校一锅煮的模式,没有将家校沟通重视起来,使家长不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情况,老师不知道学生问题的症结,由于缺乏了解,导致教育手段的不当,长期以往形成一种怪圈,使问题孩子,问题越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要教育好孩子,单靠老师或者是家长是不行的,因为任何一方对孩子的了解都不够全面.而通过家校的联系,使得学校和家庭能更全面了解孩子,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家庭教育,它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所以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四、如何做好家校沟通
(一)了解学生情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班主任老师要做好家校沟通,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情况,我们才能计划采取何种方式与学生沟通。因此开学一周后,大约班级事务已正常运作,老师可给家长一封短简,扼要说明自己的教学理念、期望家长配合的事项、与学校或老师联络的方式,并留下“家长给老师的话”栏位。本栏宜以回条方式,由家长填写。老师可以提示重点,如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孩子生理的特殊状况(如患心脏病、气喘、骨折过)、孩子是否为留守儿童等。同时也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将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有谁照看等问题列入问卷,来摸清学生出现的问题。
(二)创新沟通方法
1、举行家长会
这是学校与家庭的集体工作方式,创造条件,请家长到学校来参观、听课、座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直接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并指导学校工作。学校通过会议,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并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听取家长的意见。共同研究改进工作,从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长会可以促使广大家长关心学校、关心孩子,并积极主动协助学校教育孩子,从而有效地完成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工作。
2、进行“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联系家庭,了解家长,指导家庭教育的经常方式。家访时,要热情诚恳,心平气和,尊重家长,认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交换教育学生的建议。经常家访不仅可以读懂每个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而且还能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起到协调配合,共同促使学生进步的作用。切忌“告状”式访谈,要多说优点。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联络
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如QQ群、微信群等。这是最方便、最普遍的一种联络方式。如果能够善用,这一条线会成为拉近距离,凝聚力量的“感情专线”。
作为家长,谁不关心自己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而家长想知道孩子的“详情”,必须从老师的口中才能具体得知。给老师拨个电话吧,白天怕老师在上课不敢贸然打,晚上怕影响老师休息还是不敢“下手”,一天下来总找不到适合的时间与老师沟通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是一种很好的联系方式,可以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在群的群空间发讨论贴,把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写在讨论帖里,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
4、请家长到校面谈
“请家长”是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家长及时了解其孩子在校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家长配合老师做好教育工作。“请家长”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让学生明白老师“请家长”的真正目的是帮助他。多数学生惧怕老师“请家长”,认为老师“请家长”就是“告状”,回家少不了受皮肉之苦。因此,在“请家长”之前,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其错误认识,让其明白老师“请家长”的真正目的帮助他。同时保证此次“请家长”后其不“挨打受骂”,使其放心大胆、心甘情愿地请自己家长到学校。
二是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之中,还要多与科任老师联系,尽量获取第一手材料。像学生平时爱做的事情、喜欢交往的人、平时测验的成绩都应了如指掌,以便与家长沟通时有理有据,增强说服力。
三是与家长交流后,要主动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好学生。要让家长们找到十分具体、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榜样,就会减少单纯埋怨孩子甚至失去教育信心的现象,不能向家长介绍情况时,对好的轻描淡写,少说略说,甚而阙而不论;对不良的苗头反复强调,大说特说,甚而夸大其词,重视普通学生的进步、后进生转化的宝贵经验。
(三)加强沟通技巧
家校沟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并不见得一定是与家长的沟通都是有效的,也不一定都产生了教育的合力。在与家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情况是必须要把握好的,否则事倍功半不说,还有可能导致与家长关系破裂,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要注重工作方法:
1、对于知识型的家长:一般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认真倾听。这些家长一般来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作为班主任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班主任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分析。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一批家长,他们有一定的知以、修养,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后通常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一般见面部要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再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些闪光点,抓住他们身上的积极品质,那些溺爱型的家长更是希望听到班主任对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班主任。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家长,班主任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班主任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从而主动地与班主任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3、对于脾气暴躁型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现毛病,他们也不加分析就拳脚相向。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谨慎行事。要以柔风细雨式的交谈方式,要让家长知道: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并不是希望给自己的学生招来一顿皮肉之苦,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
4、对放任不管型的家长:多报一点喜,少报一点忧,决不夸大问题,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使家长明白,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一定要加强,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5、对于个别不太讲理气势汹汹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总之,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总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相互协调。班主任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需要用技巧去处理好双方的关系,积极主动地担负起教育家长、指导家长的责任,要怀着一种将心比心的态度,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共同性和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好了,也就铺平了今后教育成功的道路,对改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良态势极为有利。家长回家,就会配合你的教育了,使你的教育越来越得心应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