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班主任论文:老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发布时间:2019-03-30 16:56:55
班主任论文:老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内容摘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正以其不可抵挡的影响力,将触角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因特网的蓬勃发展,使得小学生上网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网络管理体制的不够完善,导致网络这把“双刃剑”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利多还是弊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引导 网络 心理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拥有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网民也随着剧增,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也许成年人都还没意识到,当代少年儿童的媒介习惯竟会如此成人化,以广州地区为例,超八成的小学生每天都上网,超三成的孩子每天都会“网购”;超半数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手机,超四成的儿童拥有iPad,不少小学生使用手机为的是在遇到问题时找认识的人寻求解答或上网搜答案……专家指出,若未成年人对网络、手机、iPad等电子信息产品的使用习惯像上一代人使用笔和纸一样自然和必须的话,或将导致未成年人行为偏差……
网络时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带来了新的课题。开展校园网络文明建设工程,任重而道远。只有正确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做出积极的、超前的应对。只有我们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对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以防范,创新工作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各级社会监管门扎实工作,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样才能开创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网络德育研究,特别是小学生的网络德育研究在起步阶段,目前大家都在探索中,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网络发展的同时,更让人们深切的体会到了它是把双刃剑。
大部分小学生利用网络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增进朋友间的友谊,能够良好的运用网络为自己学习生活服务。但是还有一部分发育较早的学生随着交往的深入,也有可能跌进情感的漩涡中不能自拔。一些学生在论坛上谈论的内容和见解让我们触目惊心,从思想、道德观、价值观、法律意识等方面暴露出了他们许多幼稚的认识,部分学生沉溺在网络游戏的世界内荒废学业。这些情况在我们的学生中虽然不能代表主流,但如果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其负面效应将相当大。
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德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积极规范青少年的上网活动。
有的老师发现某些学生成绩下降得利害,经家访得知:原来是因为放学回家后,第一时间就是上网,上网干什么,家长也没有多过问,有的家长不懂上网,就更谈不上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了,只是关心一下孩子有没有做完作业,也没检查,孩子一句谎话:“我已经做完作业了。”就完事了。老师得知原因后,开始跟家长联系起,把网络视之为毒蛇猛兽,利用“一刀切”办法,从此就把家里的电脑锁起来,不让学生再碰电脑了。
其实这种“一刀切”的办法就像远古时代,洪水泛滥,大禹的父亲用了不断升高堤坝这种不恰当的方法来治水,反而洪水愈治愈泛。大禹继承父业后,一改父亲治水的办法,以疏通河道为主,结果洪水得治。所以,我们老师对待学生上网问题,就得用大禹治水的方法,宜疏不宜堵。
1、转变观念,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网络。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对人类都有有利的一面和弊的一面,例如:手枪的发明,人们可以用来自卫,也可以用来杀人;飞机可以方便运输,但恐暴份子可以用它来制造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难道美国人从此就不使用飞机了吗?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看待网络就得先分析它的利和弊,它的利处在于:网络上的资源丰富方便学生查找资料;学生在网络上体现到在现实中缺少的平等感、自由感和身份虚幻感,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对话、探讨,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增进关系、共同研究问题。它的弊处在于:网络上存在有害信息,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弱,容易被“污染”;在网络上缺少现实规范的束缚和制约,学生易丧失现实感,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混淆,沉迷网络,甚至将虚拟世界的色情、暴力等不良行为带到现实世界。
我们认识了网络的利弊之后,就要想办法使网络的利处最大化,害处最小化,做到趋利避害。
2、引导学生上网的方向要正确,方法要得当。
网络时代的来临,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网络文化、科学上网,是祖国的花朵未来是否开得灿烂的关键。
(1)端正其上网动机,让学生有的放矢地上网。
为了让学生避免上网成瘾,学校可以利用班会、信息技术课、校会、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各种形式对学生开展网络文明规范与网络责任教育。通过上述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明白网络是为人们生活、学习带来方便的,人类要学会驾驭网络,而不是被网络驾驭,人类是网络的主人绝对不是网络的奴隶。
(2)课堂形式多样化,作业多元化。
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聊天,多是图一时之快乐,或者学习太苦寻求解脱,或出于好奇,而最终陷入其中不可自拔,但最关键的是学生觉得网络游戏、聊天比学习更刺击、更有吸引力。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就得让学生觉得学习有趣、有吸引力,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转变,例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可以课前布置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分工合作上网查找资料,下课前要求学生总结自学成果,再由老师总结,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起一直由老师广播教学的效果要好得多。除了改变上课模式外,老师还应积极创建个人网站,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平台。
作业负担重,是学生不喜欢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如果可以将在作业部上写的作业转为上网做的作业,学生可能会觉得有新鲜感从而喜欢上做作业。例如数学作业不断重复在作业本上做那些枯燥无味的+ - × ÷的计算题,学生厌烦也不足为奇。但是,如果老师将这些枯燥无味的计算题做成网络小游戏的形式,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真实姓名登陆自己的网站完成作业,即时看到分数,哪里错了又可以即时修改,做得全对就会出现一个笑脸。这样,比起老师重复又重复地评讲作业的效果要好得多。
(3)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沉迷网络的学生心灵的回宿。
“上网成瘾”的同学一般对计算机有浓厚的兴趣,只是平时缺少专人的指导,又不清楚自己努力的正确方向,再加上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侵蚀”才会沉迷网络,进而不能自拔。如果我们用“堵”的方法对待这些学生,严禁他们使用计算机,禁止他们上网,我们老师就有可能埋没这些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千里马”。我的方法是让这些“千里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信息技术兴趣班,如:电子小报班、电脑绘画班、Flash动画班、程序设计班等,并且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在当今网络时代,仅仅对青少年儿童上网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是不够的,我主动出击,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建立自己班级的主页,通过网络推动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建设。上电脑课时,辅导学生制作自己的网页,展示自己的才华。让这些“千里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4)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
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儿童网站,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后,教师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有意义的网上活动,通过有意义的网上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
(5)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培养的一种途径。
学校是学生们学习的第一场所,正确引导学生上网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培养的一种途径。我经常组织一些有关网络、时事、科学类的知识竞赛;通过班队会交流上网心得;通过小广播介绍小经验;举行“网络安全”的专题讲座;通过网上论坛话题等等有益的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解开了心中的疑惑,认识到网吧的危害,学会了理智的上网。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中已经渗透了信息道德教育。长此以往,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德育需要网络,网络更需要德育,让孩子们在网络中健康成长,变堵为导,利用网络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这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所以我们广大的小学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学习网络知识,变被动为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时代的少年儿童政治思想工作,给孩子们一个广阔的、蔚蓝的、纯净的网络空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