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德育论文 >
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5 10:08:41
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美术课是初中的一门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新课程新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本文研究从关注美术的教材内涵、课堂教学、教学手段、课型等方面,有机地渗透德育,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同时,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德育  渗透
 
美术是以直观形象感人的视觉艺术,以美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寓理与情,以情动人。美术课是初中的一门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美术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成长为具有高尚审美情趣、不竭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然而,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恰恰说明美术教育的德育功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美术教育离它的育人目标越来越远。
一、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功利化的美术教育导向
一些家长把学习美术看作是功利活动,把美术教师看成达到其功利目标的工具,把学生视为其功利行为的产品。例如:参加各种单位、商家、厂家主办或协办的书画展,不惜财力、人力,让学生荒废学业走那些所谓荣誉道路。在这种情况下,美术的审美功能被淡化、弱化,学生较少能体验到美术带给人的快乐和美感,反而抹杀学生的天性,弄巧成拙,后果可想而知。
2.技术化的美术教育内容
美术教育的内容存在一种技术化倾向,即过于强调让学生获得美术的知识和技能,重“技巧”轻“审美”,把美术学习视作单纯的技术性学习。由于过分重视对美术技能、技术的掌握,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淡化美术的审美目标。在美术课上,教师过多重视纠正学生的明暗、透视等技术化问题,而不追求对美术审美能力的感悟、对创造规律的自由运用,不能做到美术审美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步培养。在美术课堂之外,家长们热衷于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教条式的美术教育。
3.  教师自身认识不足
很多美术教师认为德育是思品老师的事,把德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把德与美完全分离,使大量的德育因素和时机白白流失。
美术教学必须改革单纯的技能技法学习,注重德育渗透。这样才能真正地完成现代美术教学的任务,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该如何渗透德育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探究展开。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教材内涵,提炼德育因素
1.了解教材德育内容
浙美版初中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初中美术教材内容丰富,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学校、环境、环保、和平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美术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2. 提炼教材德育因素
现以八年级上册为例,探讨如何从教材中提炼德育因素。
全册的单元及内容总体安排情况如下表:
单元 课序 课题 学习领域 美术·人文内容
时代新貌 1 设计的魅力 欣赏·评述 设计风格·以人为本
校园生活 2 老师,您好 设计·应用 贺卡设计·尊敬老师
人与社会 3 卡通天地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卡通画·社会生活
人与自然 4 美丽的西湖 造型·表现 水彩画·热爱自然
创造天地 5 巧用身边的材料 综合·探索 材料运用、学具设计·创造精神
艺术瑰宝 6 瓷器风韵 欣赏·评述 瓷器、玻璃器皿欣赏·中西方文化对比
7 流光溢彩 欣赏·评述
分析:本册分成“时代新貌”、“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六个单元。这些单元的设定,主要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即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同时结合美术学科的价值和特点来确定的。
第一单元“时代新貌”,有利于促进学生关心时代的发展,加强社会责任感;第二单元“校园生活”,有利于学生形成关心学校、爱护集体、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新风气;第三单元“人与社会”,有利于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第四单元“人与自然”,有利于学生形成接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第五单元“创造天地”,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六单元“艺术瑰宝”,有利于学生比较系统地接触中外优秀文化遗产,努力学习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特别是我国的优秀艺术传统。
3. 区分教材德育特点
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实质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些因素或明显或含蓄,上课之前要求我们教师牢固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于显性教材。如八年级上册的第2课老师,您好,其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贺卡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因此我适时地把这课内容移到教师节的前夕,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重温了教师之恩,加深了对老师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还有些教材其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发掘、发现和理解,被称为隐形教材。如八年级上册的第4课美丽的西湖,要求学生了解水彩以及水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用湿画法、干画法表现自然景物,其德育因素并不明显,我们就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在教学生学画的同时,还联系实际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杭州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关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地渗透德育,不但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受到教育,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1.在课前准备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中,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对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素质方面的一个很好的教育渠道。因此作为教师应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要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
【案例1在七年级上册第2课徒手画校园的课前准备过程中,我带领学生来到校园环境中,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的享受。平时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景物往往不加注意,领略不到自然景物的美。金色的秋天,学生知道是美丽的,而对秋天叶子的丰富多彩却视而不见,对叶子形状的千变万化就更加忽略了。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欣赏,不会欣赏大自然的美,那又谈何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呢?
【案例2在八年级上册第5课巧用身边的材料中,通过课前收集废旧的材料,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所使用的任何东西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爱护物品。从一点一滴做起,爱护周围的一切,尤其是通过对废旧材料的再利用,看到一幅幅有趣的作品时,有的学生感叹道:“我今后在扔废旧物品的时候,一定要看看,还有没有可利用价值,如果有,我要充分利用起来,我要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孩子。
2. 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地渗透德育
    俗话说:“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前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体的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 。
 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片,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课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德育教育。
【案例】八年级上册第6课瓷器风韵的导入,我一开始就出示了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请学生猜一猜在2005年7月 12日英国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它拍卖了多少钱?(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3亿元,折合美元2770多万元),这一价格不仅仅创造了中国瓷器的最高成交记录,同时也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顿黄金。接着我又提问:为什么瓷器的魅力这么大?博得这么多人的喜爱呢?这个问题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升了,然后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和学生一起走进了这一课。这一激趣导入的方式,使学生对中国陶瓷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3. 在课堂讲授中,主动地渗透德育
    课堂讲授是美术教育渗透德育的一个主要方法,在教学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深入体味;讲授时力求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案例】在“美术鉴赏”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中,在讲解美术家的自我定位时我着重介绍了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的美术作品及人生,弗里达曾说过“我的画是对我自己最坦白的表达”,欣赏弗里达作品并提问“她的美术作品展示了她怎么样的人生?”学生思考回答“一生与伤痛为伍,大大小小的手术动过三十多次,但是她很坚强,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出逆境,最终获得了成功”。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画家的内心,感受到她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再如在“美术鉴赏”托物寄情中,欣赏胡一川木刻到前线去,我们好像能够听到画家的心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到前线去,为保卫祖国而战。”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又能让学生体会团结的力量和爱国的情怀。
4. 在课堂作业中,积极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堂作业练习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创作欲望,也可以巧妙地渗透德育。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教育功能。在很多课时作业中,我给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并进行比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案例】八年级下册第4课让世界更美好的“公益广告创意设计”作业中,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戏剧化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新奇感,同时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得。我对学生说:“你们现在是一流的艺术设计师,我是你们的客户,我现在遇到了这些破坏环境的现象,我想向你们订购一些公益广告,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作为地球村的小村民,宣传环保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让我们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设计一条环保公益广告。”学生设计的设计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展示,甚至可以启发他们用歌曲、小品的形式来宣扬环保的重要性。这样的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如果继续破坏环境,最后我们将自食其果。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文明意识,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德育的熏陶。
5. 在课堂评价中,自然地渗透德育
美术评价体现一种教育艺术,它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形成。因此,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作用再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发展个性。
【案例】有一次在上剪纸课时,在“蝴蝶”作品介绍中,有一个学生指着一只剪了一扇翅膀、形象不算太好的蝴蝶说:“老师你看那个多好看,我喜欢!”当我疑惑地问他为什么时,他说:“那只蝴蝶在飞,从侧面看,两扇翅膀并在一起了。”听了他的话我非常惊讶,说得多好啊!在“蝴蝶”的教学中,我只介绍了如何利用对称的方法剪,而忽略了多角度地观察和创作现实生活中蝴蝶。于是我便说:“噢。原来这是一只在飞的蝴蝶,那除了这种表现方法,还有其他吗?”学生议论开了,这时有一个学生说:“我们不仅可以从左边看,也可以从右边看,把翅膀和头换到另一边。”还有一个学生说:“我们还可以把蝴蝶的翅膀剪成一大一小,前面大后面小!”于是我让学生们尝试了从不同角度创作“蝴蝶”。当一只只形态各异的蝴蝶展示出来时,学生们兴奋不已。
通过这样的交流评价,可以促使学生之间互补缺陷,学习借鉴,求新求异,学生们的创造热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发现和教育儿童,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潜能,教育才能有效。
6. 在课后拓展中,灵活地渗透德育
在课后拓展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德育得到有效的延伸。
【案例】七年级下册第2课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中,我在最后提出“请同学们在课后走出学校,到公园、展览馆、广场、街道等场所实地观察环境标识设计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这样的课后拓展,使美术课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环境标识设计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识。
(三)关注教学手段,加强德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1在游戏教学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案例】如八年级下册第2课青春风采,在制作“T恤衫图案设计”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式活动内容:①招聘设计师。②布置展销会,学生设计T恤衫 。③“卖T恤衫”,请一些学生上台推销“产品”(形式可以是介绍自己设计的T恤衫,也可穿上表演)。④“买T恤衫”,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然后将小花朵贴在要买的T恤衫上。⑤比比谁的T恤衫买的人最多,评出最佳设计师。在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合,互帮互助,兴致高昂,斗志高涨,自信十足,在热烈的游戏式教学中,德育已和谐渗入。
爱动是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学生的最爱。游戏化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开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
2. 在多媒体教学中,轻松快捷地渗透德育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在美术教材上只展示了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一个小局部,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在这里学生就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
在欣赏外国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如:在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
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益。
3在实践活动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实践活动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开展实践活动能使美术教学更具育人功能。我们抓住如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等契机,适时推进情感教育。既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又沟通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融,一举两得。
【案例】结合团支部组织的“洁美家园”活动中,我在初二年级策划了一次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围绕这一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美术设计:①策划书,活动路线图。②调查团的旗帜、标志设计,活动口号、工艺广告宣传画。③能体现调查团性质的文化衫、帽子的设计。④清洁袋与清洁筐的设计。清洁袋和清洁筐是用来装垃圾的,在材料的设计上要考虑环保。⑤金点子绘画。使家乡更美的好措施、好方法、好点子,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在活动中,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生切身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
4在情感渲染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美术新课标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特殊的、也是最活跃的一种反映形式,它既是审美的动力、中介,又是审美的体验、效应。如果没有审美需要唤醒的驱动的情感,审美就是一种被动的活动、不能形成深刻的体验、深层的领悟、主动的创造。
在美术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欣赏美的和谐与平衡,从小学会区分什么是美,什么不是美,让他们欣赏美的作品,鼓励他们画出美的作品。
【案例】2008年5.12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处在极度震惊与悲痛中的我,同时也在想怎样才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帮助汶川,帮助汶川的孩子,这时,我又想到了我们的学生,怎么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失去的痛苦,生与死的界限。在那天的课上,孩子们似乎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氛,显得格外的安静,我没有说话,只是把电视机打开,在近30分钟的观看中,没有一个同学讲话,好多同学都留下了眼泪,结束后我布置了这节课的作业是每人画一幅画,写上一句祝福语送给灾区的孩子,那一次的作业同学们画的格外用心,没有嬉戏,没有打闹,有的只是铅笔在纸上沙沙的声音,我感动地看着学生们,这一刻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净化。
在美术教学中,发掘教材本身包含的思想内容,运用情感教学手段,渲染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达成德育目标。
5. 在师生交流中,随时随地渗透德育
尽管作为美术老师,与学生的平时交往不多,但我们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哪怕是一件小事。
【案例】有一次课间休息时,与一些学生聊到关于画的价值,有几位学生谈到作品拍卖时,中国画不如油画值钱,于是就认为中国画的成就、内涵及其珍贵程度都不如油画。针对这种价值观念,我首先对作品拍卖给大家作了些解释。让学生认识到拍卖价的高低,与作品本身的价值是有联系,但重要的是还关系到拍卖会的包装,收藏家们的鉴赏能力、投资能力,拍卖市场的规范性等因素。然后与他们谈中国画的特色以及对世界绘画的影响。用线造型是中国画表现的最基本手段,享誉西方的法国著名大师安格尔也深受影响。认为世上最美的还弧线,提出:“要深入探求我们素描线条中的各种变化和多样对比,这是描写人物丰采的唯一的手段。”通过交流,终于让学生认识到,原来中国画在世界上是一个独立的、独一无二的绘画体系,蕴含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底韵,是世界艺术史上重要的篇章。
就这样,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与学生聊天等形式,达到既能澄清了事实,提高学生对中国艺术文化的认识,又能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文化的情感,间接增强学生爱国情感的德育契机,是相当多的。只要我们老师平时与学生交流时多留心,做一个德育教育的有心人。
(四)关注不同课型,全面渗透德育。
    美术课的课型可分为三类:绘画、工艺、欣赏,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德育效果体现。我们根据这些课型各自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进行富有创意的、持之以恒的思想品德教育,使美术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成为既有高尚品德,又有创新精神的一代。
 1.在绘画中,有机地渗透德育
    绘画在普通中学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如:国画、水彩画、素描等。我们在具体实施中结合不同类型的特点,有机渗透德育,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例如:中国画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由于表现独特,风格高雅,在世界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无论从工具、材料、技法、表现内容到审美意蕴上都与西方绘画有很大差别。它熔诗、书、画、印为一炉,具有独特的怡神功能和鲜明的风格。中国画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又如:电脑画电脑美术作品的出现,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电脑向学生展现了一个神奇多变的世界,鼠标一点,我们的设计就立刻展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设计与无穷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品质。
2.在工艺中,有机地渗透德育
工艺美术是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极为密切的一种美术形式。教学生掌握一些工艺美术的制作方法,对教育、学生了解工艺美术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感悟工艺课中蕴涵的德育很有现实意义。
节俭教育 
工艺课是美术实践操作性较大的课业,一点碎布,几张彩纸,一个塑料瓶,一本挂历,通过精心的设计,巧手制作,便会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因其强烈的反差性,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但在准备阶段,不少学生在购买材料时,往往一买就是很多,制作时又不懂得节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浪费现象更加严重。我发现后,就及时进行教育,在班上树立勤俭节约的好榜样,指导他们合作购买材料,怎样使用材料可尽量避免浪费。我还鼓励学生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多采用一些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创新教育 
在工艺制作中,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去做造型,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手脑并用,在实际动手操作中,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今的小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加强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有助于打破学生眼高手低,只会动嘴,不会动手的毛病,培养学生踏实勤劳的品质。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切实体验到动手动脑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不可小看一件泥塑、一件纸塑给学生带来的勇于实践、务实探索的道德品质是多么重要。
【案例】在上封面设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设计、包装的重要作用,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某山区出产丰富的土特产,那里的野生蘑菇质量很好。以前是用麻袋来装的,卖得很便宜,由于外观不美,还卖不出去,那里的农民很穷。后来,有一个农民的儿子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他把野生蘑菇改成250克一袋的小包装,还专门设计了漂亮的图案和商标。由于商品的外观很美,蘑菇的销路很好,而且比原来的价格提高了不少,山区的农民开始富起来了,大家都感谢这位大学生。” 我随即出示了几件商品的包装和有关的图片资料,欣赏完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同样的蘑菇,有了美观的包装后,不但价钱卖得贵,而且人们反而要争着买?有的同学说:“漂亮的包装人人喜欢,看到这么好的商品当然要买喽。”还有的同学说:“要感谢这位大学生,知识就是能创造财富。我们现在要抓紧时间学习,学好知识和本领,将来也要为家乡出力。”听,说得多好呀!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较好地完成了德育的渗透。
环保教育 
     对初中学生来说,环保概念既熟悉又陌生,纯理论或口号他们并不一定能很好的接受和理解,于是我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际体验,以动手制作的形式,参与到认识材质并利用材质的过程中,即在“玩”中学到了环保知识。
【案例1许多学生在作品完成后,常不经意乱揉乱搓,或在教室里随手乱扔废纸。我将学生随手扔的作品收集起来,用简易的方法进行装裱,作品经装裱后画面效果立显,展示给学生看,许多学生惊讶不已,都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作品。这样做以后,学生认识到自己劳动成果的价值,增强了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创作,从而欣赏自己,欣赏他人。至于实在无用的废纸,我要求学生收集起来,另作他用,如国画用的废宣纸,拿来擦笔试笔就很好,除此之外,还可以积少成多,集中起来卖废纸。学生们既养成了爱物惜物的好习惯,也保持了教室内的清洁。
【案例2在剪贴画制作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寻找身边一些视为“废弃”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和有机组合,变废为美。又如我们一次性筷子做成一座桥,用废报纸制作成漂亮的风景,用易拉罐做成花篮、头饰等等。这些课业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中受到了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审美教育 
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放眼生活,传统的文化艺术之美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竹节,一团泥巴,几根木头,在劳动人民手中都被赋予了艺术生命。这些风格各异的艺术,蕴藏着劳动人民永不竭止的创造力,浓缩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启发着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如:剪纸是我国流行最广,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形式。劳动人民凭着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就能创作出许许多多为生活增彩添喜、生动活泼,受群众欢迎,极富艺术情绪和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在生动有趣的剪纸教学中,渗透了祖国优秀民俗文化的教育,学生通过动手剪刻,不仅懂得了剪纸艺术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也懂得了剪纸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美化环境,装饰物品,了解了人们用剪纸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
3.在欣赏中,有机地渗透德育
美术欣赏教学中所选择的美术作品都具备健康有益的思想内容和较完美的形式,有着客观、真实而又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美和自然美的题材。在教材中有展现祖国锦绣河山的山水画、风景画;有展现中外文明史的历史画;有给人美感的人体雕塑和城市雕塑;有凝聚几个世纪无数人民心血的工艺美术作品;还有经历许多沧桑的中外建筑。这些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蕴含着艺术家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崇高的审美思想,对启迪学生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由于艺术作品题材多种多样,类别有所不同,欣赏教学形式也因此而异。
1)挖掘中国画传统题材文化内涵,培育民族精神
   中国画的传统题材梅兰竹菊等,大都有所寄托。以竹表达进取、清正的高风亮节,以荷花表达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选取可借作抒情、比兴的题材,如画梅、画荷、描竹、赏菊,让学生托物言志,在学习中进一步明辨美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欣赏诗意画作品,一定要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体会它们的意境。如: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则表现祖国山河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更是表达出对祖国大地繁荣景象的赞美之情。通过诗意画的创作练习,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2)探索西方美术题材文化内涵,提高审美认识
我们现行的教材中有大量优秀的西方美术作品,在欣赏这类作品时,我们不仅对作品的表现技法、艺术风格、作品的生平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更主要的是对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与思想情感的作用作细致的琢磨与研究,探索这些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背后蕴含着艺术家们怎样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崇高的审美思想。如:我们欣赏十九世纪的外国雕塑作品时,欣赏罗丹的加莱义民,它表现了法国历史上一件真实事件:六位法国加莱市民为拯救全城的人民而英勇就义的场面。学生看到了一幅可歌可泣的动人场景,面对敌人的屠刀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虽然事件表现的是法国的六位市民,但向英雄学习,为祖国人民舍生取义,贡献自己的信念,已经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
(五)关注生活实际,延伸德育途径
 1.结合主题活动为突破口,培育德育新思路。
美术课外活动也是渗透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的我学我育,学用结合,提高综合素质。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美术教师充分利用主题活动,如“班主任节”举办贺卡制作比赛,在“母亲节”的时候举办漫画比赛,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重温教师之恩、母亲之爱,加深对教师、母亲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尊敬老师、母亲的道德作风,培养学生感恩的心。再如在“元旦”举办“元旦书画展”,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艺术的熏陶。在“国庆节”举办“墙体画比赛”,让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的美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绪等。再比如通过“摄影摄像”中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相机,拍摄校内外美与丑、善与恶的镜头,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分辨美丑的能力,达到重在参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2. 开辟美术“第二课堂” ,拓展德育新途径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展示自己,我将美术教学延伸到课外, 为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让学生从中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如组织绘画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剪纸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纵横驰骋于艺术的殿堂之中,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积极组织学生作品展示和比赛,在校园内布置一块艺术栏,定期进行作品展示。作品由小组成员自己推荐生成,并自己设计专栏风格,向全校展示,创设一个大的文化育人环境。将优秀的学生作品,放到学校网站上进行展示,向报刊杂志投稿。这种方法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实现良性循环。
【案例】在以草莓为主题的剪纸活动中,学生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构思,创作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其中九年级⑴班的李思燕同学丰收草莓构思独特,线条流畅,参加了2010年建德市中小学艺术节,并获得手工艺制作三等奖;同时发表在了建德日报---缤纷校园上。同学们兴趣高涨,开拓了视野,学会了观察,发散了思维,培养了勤于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在创作中感受自我,享受成功的喜悦,创作热情不断高涨。
结束语
美术课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势。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鲁迅论美术      鲁迅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3]中学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教科书13—18册   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德育工作计划
下一篇:班主任培养学生管理班级文化建设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