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育论文:浅谈班主任初中德育工作 发布时间:2019-04-16 10:55:00
初中德育论文: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
摘要: 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和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内化,促使其养成一定品德的教育活动。
关键词:德育 倾听 感化 引导 语言
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和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内化,促使其养成一定品德的教育活动。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德语等过程。思想品德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5]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在中学教育中极其重要,主要从知、情、意、行这几个方面着手,但同时在德育过程中也要有一定的技巧,如语言技巧。
-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教师被喻为学生的第二父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他面对的不是钢筋水泥,而是渴望知识的纯净娇嫩的心灵;建造的也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人类灵魂的高度。面对这一群纯洁的心灵,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显得极其重要和艰巨。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在德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德育工作是学校各项学习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为学生以后能成为社会新时代下的“四有”新人铺路,同时也是一门以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的顺利航行的必修课,是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塑形的课程。在我的认识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仅是要让学生形成思想品德,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奋斗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如何让自己变成为有价值的人也是德育课的重要内容。简而言之,德育工作不仅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人,而且还是符合学生人生价值的人。
1、1德育的含义
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和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内化,促使其养成一定品德的教育活动。它有不同的类型,只要有处理私人生活中道的规划的私德教育、处理国家、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划的公德教育和处理职业生活中得到的规划的职业道德教育。从不同的层次又可分为道德理想教育、道德规则教育、道德原则教育。
1、2德育的过程
怎样在德育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就要从品德的形成过程中把握规律,从其不同的因素中把我德育工作该如何进行。德育的内在因素有知、情、意、行,外在因素就是要在外部社会环境对受教育者主体内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5],主要是外在环境的制约。
1、2、1德育的内化过程
知即道德认知,是基础,是学生通过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从道德理解到道德认同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学生所掌握的道德观念和已形成的道德判断。美国科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水平的关键是其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水平。道德判断力越强,其行为与判断的一致性就越高。道德判断力的法杖又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品、后习俗水平和惩罚和服从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道德认知是对于个体应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质的一种认知,这种认知需对应某一特定的品质。道德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群体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5],包括了家庭、社会、职场三个领域。
学生道德的形成离不开道德认知,一定的道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认知为必要条件。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品制约着他的品德高度,认知越全面,越深刻,其观念就越明确,越坚定,就会提高其行为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情即道德感情,是人们对于事物的真假、美丑、善恶所展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直觉道德情感体验、想象的道德情感体验、理性的道德情感体验。这是一种可以推动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发展为道德信念,促使道德行为的产生的巨大力量。
意即道德意识,使人们在履行思想品德原则和规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毅力、信念。在学生道德行程中其支柱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个人直接愿望的控制调节水平、道德动机战胜不道德的动机的水平、对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水平、与道德行为中的困难做斗争的精神的水平和抵抗诱惑的水平。道德意志是学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决定采取的道德行为能够坚持下去。
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认知、情感、意识的支配调节下,在实践活动中履行思想品德原则和规范的实际行动,是道德形成过程的结果,是德语的关键,有不同的类型。
知是品德形成的指南,情是品德形成的动力,意是保证,行为目标。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各个部分的份重,加强品德的认知,高涨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识,促成道德行为,为培养学生的正确道德行为,需要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开端,全面考虑和顾及道德的内在因素,在教学中利用适当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水品的提高。
1、2、2德育的外部制约过程
德育的产物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内在转化过程和外部制约的辩证统一。[5]
外部制约因素可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因素和国内社会环境因素,国内社会环境因素又可分为物质环境因素和精神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对道德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如鲁迅的作品痛打落水狗中鲜明的表明:对于落水狗,绝不能怜悯。但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对德育工作的进行造成影响的并不是阶级性,而是一些更为复杂的因素,如网络。在青少年的品德形成过程中,教师是主导作用,对于品行不端正的青少年是通过耳濡目染让其形成良好的品行。
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社会实践加诸于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的品德面貌,而个体将其品德所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的影响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积极地,能动的改造环境,形成双介作用。
在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应将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共同考虑,不断促使人的道德水品的提高。
-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些方法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端庄典雅的教师形象、耐心细致的工作方式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同时要让自己的广泛兴趣,典雅的情趣,洋溢的才华,执着的追求在学生的心中烙印,让他们超越单纯感官的刺激和满足。克服低级趣味的引诱[1]。
在班主任工作中,老师要如同四季般该滋润心田时要做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也要有如火的热情,该严肃时要有秋风少落叶般的“无情”,也要有纷飞的大雪般的“冷酷”,这样有利于培养出人格健全的接班人。
2、1德语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沟通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工作的主要手段是语言。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2]班主任面对的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德育工作时的语言要有艺术,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结果。
“亲其师,信其道。”语言的真谛贵在打动他人之心。[2]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3] 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应善于应用语言艺术,使语言充满真挚和强烈感情,撞击学生的心灵,迸出火花。只有情深才能意切,只有通情才能达理。
如当学生打瞌睡时、犯错误时、调皮时、、、、、、教师能说“我有时候也会这样”,让学生产生共情,自然会达到“亲其师”的效果,若教师适时地给他们讲一些道理就可达到“信其道”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称呼学生的昵称,让学生有亲切感。别林基说:“充满爱的语言,可以使其劝说发出熊熊的烈焰和热。”
面对学生中取得好成绩,教师说:“同学们真行,这次的中考成绩全校的二!现在你们取得好成绩,就像吃的是甘蔗,同学们想不想尝尝糖的味道?”“想!”“那继续努力吧,争取下一个好成绩,你们有没有信心?”响鼓也需要重槌!激励便是一支很好的重槌。成功的法宝是信心。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坚定不移的信心,常常是取得胜利的唯一法宝。”所以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要对品行较差的学生给与鼓励,让学生对成功有信心。
如班上有些学生纪律性不强,总是违规违纪,让班上扣了不少分。有的甚至还振振有词的说:“不是我不遵守纪律,而是学校的条条框框太多。我们太不自由了,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管制,在学校守纪律的约束,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呀?”这是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一下风筝和风线的故事。
空中飘飞的风筝,傲慢的对风线说:“你老是拽着我,约束我的行动,使我不能自由自在飞翔,真是扫兴啊!”风线想了想回答说:“那好吧,我满足你的要求,你可别后悔哟!”说完风线便脱离风筝而去。风筝可以自由自在的在空中飘飞了。可惜,好景不长,它发现自己不再上升翱翔了,而是可怕的往下坠,当它醒悟过来呼唤着风线的援助时,已经来不及了,它一头栽到地上,摔得粉身碎骨。它不知道风线看起来是一种约束,实际上它是风筝的生命线啊!
好的启发性语言往往胜过枯燥的说教。教育家魏书生说:“严格要求是不是非要横眉竖眼不可呢?大可不必!好的教师总是循序善诱,既平易近人,又使人畏惧。”
在班主任德育中,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2、2德育的方法
在德育中,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多样,易于为青少年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德育,这会使教师的工作更有成效。
首先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全班的同学一视同仁,不可偏爱或偏恶哪个学生,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把这个方面看得很重,若果偏爱某个学生,那么其他学生就会有看法,心理会产生不满情绪,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会有抵触情绪,进而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应讲明道理,疏导思想,而不是压制学生。学生都有好奇心,模仿心理,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加以疏导,否则会让学生反感、抵触,有时还让老师下不了台。
学会欣赏学生也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方法。欲速则不达。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学生,别希望他一口吃个胖子,应让他们一点点吸收,消化成长。多做些表扬,坚持正面教育,我们会轻松很多。[3]
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要多倾听他们的声音,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意见,然后根据他们的意愿而采取某种做法,会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服从,乐于执行,进而会让德育的效果加倍。在德育过程中还要对症下药,引导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德育过程中要起表率作用,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没有要求学生做的,自己也要尽力做。[4] 事实证明,一个教师的高尚品格常常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初中课本鲁迅先生的作品流出他对藤野先生久久难以忘记的怀恋和崇敬,正是因为藤野先生那高尚品质和人格在激励和影响着鲁迅先生的工作和学习,乃至他以后的人生。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很多,在适当的方法下,运用准确的语言艺术,加以教师的真挚诚意,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一定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甄立江.浅谈如何做好德育工作.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6),31.
[2]胡中华.班主任工作应讲究语言艺术.教育教学研究,2012(1),128-129.
[3]邓守卫.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疏导.新天地,2011(12),68-69.
[4]吴俊德,吴勤德.倾听 引导 感化---中学生班主任班级德育教育三部曲.学术周刊学术研究,2011(8),16-17.
[5]杨晓君.在德育课堂中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技术,2011(9),57-5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