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德育论文 >
初中德育论文: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难处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4-16 11:39:55
初中德育论文: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难处及对策
              颍州区三合镇中心学校     时学海
内容择要: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存在极大的差异,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相当的困难,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增加,班主任工作更是难做。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寻找恰当解决方案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 初中班主任  困难 对策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分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勤劳型,勤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
记得一个优秀班主任在做经验报告时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
几年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要说我的经验就是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接下来,谈谈我做为一名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主要难处
  目前,尽管至上而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存在极大的差异,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相当的困难,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增加,班主任工作更是难做。主要的困难集中体现为以下几点:
  1、学生苗子差
农村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们对高质精品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纷纷送子女进城读书的洪流滚滚向前,令人无法抗拒。而我们学校虽然地处农村,但离市区相对较近,经济也比较发达所以招上来的学生,素质不高,大部分都是各小学的学困生,实在去不了市里初中,不得已来我校上学。
  2、学生网瘾现象严重
  目前,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不顾国家及社会的反对,在学校周围开设了大量的黑网吧,而且屡禁不止 。而初中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很容易被网络的神奇和游戏里面的刀光剑影所吸引,进而着迷而无心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在农村的中学里,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都有网瘾的问题,特别是男生。可以说,这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学习的最关键的问题
  3、学生教育和处理困难
  教育本身不是万能的。无论哪一所学校哪一个班级,都有违反纪律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在家里基本都是家长的宝贝,他们从小都是在家长的溺爱中成长,性格大都比较倔强,自我约束力差,所以往往是屡教不改。班主任对这种违反纪律的学生的教育是非常头疼的事情。
4、应试教育的后果
虽然课改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成绩仍是衡量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标准,可以说是整个学校的生命线。所以学校领导在评价一个班级的好坏时,很大一部分也是取决于成绩。这样的应试而教,被分数所累,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显得空乏而又无奈。
5、家长与学生沟通不够
虽然现在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了,但是迫于生计,很多家长每天早出晚归,有些家长几天甚至几个月都没有回家,而回到家关心的只是孩子的成绩,缺乏与孩子心灵的沟通,从而导致孩子的一些心理、生理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日积月累,从而为孩子的教育带来很大的麻烦。
总而言之,班主任工作十分辛苦,遇到的困难很多。但是,面对困难班主任不能临阵脱逃,置之不理。只有寻找办法和对策积极应对,巧妙解决这些困难。
二、做好农村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策略
  1、坦然面对,开心工作
很多班主任在接到一个基础比较差的班级时,经常怨天尤人,抱怨学校。他们心里很不情愿,但又没办法选择,进而每天工作都很不开心。是的,“如果你把教室当成囚牢一样,你还会开心吗?”学生苗子差是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共同问题,我们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现状,我们只能坦然地面对,去挑战。“如果学生都没有问题,那还需要我们老师干吗呢?”所以我们应该要把我们班级当成我们的家,把我们的学生当成我们的孩子,努力地去把这个家经营好。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过得开心,过得快乐。
2、发现学生闪光点,转移学生注意力
网瘾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把心思转移到学校上呢?很多家长干脆限制学生不让其接触网络,其实这种的方法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初中的学生正是好奇的年龄,他们很容易对一些事情着迷,他们能对上网这么着迷,是因为网上有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很多东西,你越限制他,他就越感到好奇。那么,同样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学校做一些吸引他们的事情呢?首先,我们要通过细心观察,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到正常的活动中。比如他喜欢打球,就让他组建一个班级球队,由他负责训练、搞活动;他对画画感兴趣,可以让他加入板报组,设计精美的图样等等,还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些竞技活动,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到自己有事可做,而且能做好;我们三合中学已经建立了少年宫,作为班主任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少年宫的活动,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乐趣。其次,与家长取得联系,一起为孩子的改变加油。只要孩子有进步哪怕是取得一丁点成绩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还可以给一些物质奖励。坚持多鼓励,少批评,帮孩子树立起信心;第三,引导孩子健康地使用网络。让他们知道网络不只是用来游戏和聊天的,还有很多有意义的用法。利用这类孩子都有比较熟练的电脑操作技术的优点,让他们做班里的信息技术员,培训其他同学,帮老师制作课件,管理班级网络,提高他们在班里的威信和地位,让他们感受到健康的网络生活带给他们的快乐。
3、加强家校联系,换来教育一份奇迹
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在学生的心,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可见,在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用放大镜来宽容学生的错误,用显微镜来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相信爱可以创造奇迹,创造一切,会借助“爱”的力量让教育事业更加完美。教师若总是惩罚、报复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滥用权力,就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有时会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
我们很多班主任当因学生“恨铁不成钢”而气得暴跳如雷时,第一想到的都是打电话向家长告状,所以很多家长其实都很害怕接到老师的电话,学生更是如此。你想学生还会喜欢你吗。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地把学生的一点点进步经常地反映给家长,让家长来表扬学生,让这些平时表现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一点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效果会不会更好呢?所以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把爱心倾注于教育学生的一切活动,是会感化学生的心灵而取得渐变结果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4、教学生正确对待成绩,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很多学校评比一个班级的好坏时主要看成绩,家长关心学生的也只是他的成绩,所以很多老师当班主任时也只是关心班级的成绩。其实作为班主任应该知道,教育学生,是 使他们对人生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初步的、科学的、辩证的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成绩并不能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让学生明白“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在社会舞台上,只要你努力学习,自强不息,任何人都有干出辉煌业绩的机会
5、与学生心灵沟通,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与学生的沟通作为老师应多渠道的,这样有有利于学生接受,平时说话谈点学生感兴趣的,说点家常,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也可以用我和老师说悄悄话的形式,让他们用书面语言来表达。很多的班主任都有过这方面的经历,有些孩子生理成熟了,但心理还不成熟,但他认为自己长大了,对一些问题是是而非,逆反心理还很强,你严了他受不了,行为上看不出来,而心理叫劲,不闻不问他们又以为自己是对的。对这个问题我就采取了说悄悄话的形式,让他们有倾诉的对象,你可针对具体的情况,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疑惑,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效果不错,特别是小女孩青春发育期时这种做法比较奏效,但老师要信守诺言,为她保密。她才敢和你交流。一个班学生差别很大,不同的孩子沟通的方式也不同,遇到比较倔强的孩子,逆反心理强的,老师要冷静,要细心,抓住时机解决问题。
我班有一名男生李鹏,父母是从农村进城打工一族,由于种种原因,又离异了,孩子判给了父亲,父亲又很少管,所以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温暖,他变得很叛逆,老是认为没有人爱他,有时还玩网络游戏。我就主动和他接近,关心他,有机会用语言和他沟通,他的毛病改了不少。就在开学收费那天,他没来报名,问问同学说他没有带钱不来了,当时我以为孩子们说笑话,就让其他学生把他叫来,我主动借钱给他报名。开学后,我又多次和他做心理沟通,我告诉他不要以为这个世界没人爱他,其实很多人都在关注着他。他变了很多,学习也进步了,现在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和我说,我也掌握了他的心理活动,能对他施行有效的教育,至少使这孩子在初中阶段健康成长。
最后,我以魏书生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