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德育论文: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 发布时间:2019-05-13 23:35:59
初中德育论文:中学和谐德育的建构与操作
老周场中学 李永鸿
目前,中学生道德失范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国际问题,并把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称之为三大公害。尤其是青少年犯罪问题,各国引起了高度重视,无论是教育职能部门还是国家政府,包括联合国组织,都将其作为首要问题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是从法律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的角度全方位展开的,研究的重点定位在德育“预防”上。但是,对于如何实施“和谐德育”,从本源上解决问题,尚未引起重视。
中学和谐德育操作的基本举措有:
1.改革学校教育实践,优化有序教育机制
(1)德育目标以人为本。德育是为了让人远离自然性的不足,远离社会流弊,按照人类共享的道德正义优化心理,提升精神,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个性。
(2)学科教育以德育为归宿。把学科教育作为培养道德体验、道德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进行以探究、归纳、反思、领悟、体验和经验重组为特点的学习活动中,充分注入个性、情感、态度、思想和观点,获得选择、参与、探索、挫折、合作、成功、赏识、接纳、包容、激励、约束、调节的心理经历、心灵体验和学习能力,这本质上就是道德体验和道德能力。
(3)学校管理坚持制度育人、情感感人、目标引领人和积极因素激励人。管理者从个体人、职务人和组织者的角度出发,提高管理的能力和素质;从品格因素、才智因素和情感因素三个方面发展管理的非权力因素;从道德方式、民主方式和文化方式三个方面发展权力因素。推进个性化管理、服务性管理和动态性管理。以优化的管理为德育渠道。
(4)优化师资,打造和谐德育的核心力量。立足教师专业生命的发展,加强师德修养,培养教师良好的人格性格、情感态度和教育技能,让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心灵世界,以和谐的人格魅力影响和爱心关怀,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
(5)优化道德评价,促进主体道德形成。评价以生命因素为依据,重视个性、人格情感、思维的发展状态。评价以学生参与为主体,在提高评价的民主性和公正性的同时,培养参与者的道德体验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评价以多元活动为对象,指向学生的体能素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素质,着眼生命因素的和谐发展。评价倾向弹性发展,即淡化数据评估,忽略结论评估,取消封闭评估,强化发展因素和发展趋向的评估,建构道德形成的过程、体验和故事。评价以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即重道德主体的主体性成长、个性化形成、社会性素质提高,鼓励学生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朝人生美好境界迈进。
2.加强关联性教育,优化无序教育机制
以优化强连结和弱连结的渠道为基本点,改变德育环境和主体自我的素质状况。
(1)创新校园人文环境,形成良好的隐性德育关联。这就是加强学校教学与生活设施、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校园自然环境、教育资源、人文精神,以及思想意识、办学理念、治学态度、学习风格等等方面的建设,突出德育指向,形成潜移默化的德育氛围。
(2)提高家庭和社区的教育素质,形成良好的无序德育关联。为此,学校要采用多种措施,激发家教意识,提高家教素质,优化家庭的话语态度、情感意识和思想文化,搭建家庭实践平台,形成良性家庭德育特色;要运用多种渠道,激发社区组织的德育责任感,加强社区治理,弘扬积极因素,消解消积因素,建设和谐的社区环境,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提高社区德育质量,形成良性的社区德育特点。
(3)提高主体心灵素质,形成关联外界的和谐道德机能。要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个维度,“知———能———情———意———行”五个维度,全方位探讨个体心理世界发展的途径,形成理想自立、生活自理、行为自为、独处自控、心理自健的德育引导机制,培养学生心理对良好德育因素进行正关联的性能,提高对影响良好道德的负关联进行有效自控的能力。
3.描绘生涯德育蓝园,建构道德意义
这就是指导学生观照个人所经历与发展出来的活动、兴趣、能力及知识状况,构划出个人倾向,以目标和职业特点匹配必备道德要素和共享道德要求。
4.搭建生态体验平台,让学生在主体性实践中实现自我
(1)学习连接平台。学生的家庭和社区同样是学习的主战场。学校、家庭和社区要引导学生在校主动学习,在家自觉学习,在社区关注学习,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利用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进行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利用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培养自组学习资源自觉生成道德因素的能力。
(2)社会实践平台。要设计、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小区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融入社会的素质和服务精神。
(3)家庭实践平台。要安排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和感恩父母的活动,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家庭感情,理解父母,提高情商。
(4)个性发展平台。要在音、体、美、种、养、写作、园艺、演讲等等方面,提供学生表现的机会,支持他们的个性选择,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特长。
(5)环境影响平台。要放手学生到各种可能的环境中去,特别是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去,感受复杂和丰富,感受困难和挫折,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承受能力,培养精神情操和意志毅力。
(6)项目合作平台。学校、家庭和社区要提供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合作办事的活动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培养吸纳精神、合作态度、和谐人格,以及分担任务的责任感。
(7)生活体验平台。让学生在节假日参加打工求职活动和生活劳动,体验创造生活的味道,感受生活的本质,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8)“参政议政”平台。学校、家庭和社区要有意识吸引学生讨论学校、班级、家庭和社区的一些事务,广开言路,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支持、理解和采纳他们的见解,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养成关心集体、关心家庭、关心社区的习惯。
5.强化元认识过程,让再认识推动道德形成
强化元认知过程,重点培养道德自知能力,道德体验能力、道德反思能力、道德评价能力和道德调控能力。这落实到日常具体道德生活上,要让学生每天每事自觉认知、反思和监控自己遵纪守法、尊师敬长、诚心待人、踏实做事、言行文明、与人为善、友好周围、帮助他人、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讲究卫生、沉着冷静、适应环境、知错善改、勤奋俭朴、性格情绪、践行理想、意志毅力等状况。并从这些方面制定出更为具体的细则,建构评价标分。让具体的细节过程推进学生和谐道德的形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