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重点:欣赏梵高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自己的体会
在5月24号上选修课的时候,我们观看了影片梵高传,并通过老师和自己平时的一些了解对梵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除了对他的生平事迹有了一些了解之后,还体会到了他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这使我对他更充满好奇。梵高,孤独的艺术的殉道者,这就是我对他最深刻的认识;梵高,为艺术而疯狂的人,梵高,令我震撼和感慨万千的人,梵高,让人想更关注他的人。
梵高简介:
梵高全名“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荷兰画家,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1890年7月27日,他有因精神病发作,在法国兹河畔的欧韦自杀,两天后不治身亡,37岁就英年早逝,而在他死后他的画才开始升值涨价,可是在梵高生前却只卖出了一幅画,这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梵高的死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我们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影片观后感:
通过影片,我看到的梵高不是一个颓废因为卖不出画对生活沮丧的画家,相反的是,梵高具备了很多让我敬佩的品质,他使我真正了解到他是为艺术而疯狂的人: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
梵高品质:
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他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
在我看来,梵高是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家,不像那些表面上追求艺术而实质远离生活、远离群众、远离现实道貌岸然的画家,我想除了梵高的作品,他的精神和品质更应该让我们赞美和敬佩。
梵高在不同时期的作品:
1882年 海牙时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跟表姊夫安东·莫夫学画;开始与怀孕的、被遗弃的克拉西娜(“西恩”)·玛丽亚·霍尔尼克同居中,并因此与莫夫决裂。8月,凡·高一家迁至埃因霍温附近纽南;搜集英国报刊插图,画了许多素描和水彩。
梵高在这一时期所画的素描和水彩之类都是最初步的,可以看出他对画画的追求。
1883年 德伦特及纽南时期(1883年9月-1885年11月27日),9月,与西恩,赴荷兰北部之德伦特作画。开始画油画。12月回到荷兰南部之纽南,起初与父母同住,后来离家独住。
1884年 画水彩和“织工”习作;与父亲关系紧张;与凡·拉凰德甚为相得;6月研读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与本村姑娘玛戈特恋爱,以不幸结局告终。
1885年 安特卫普时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为吃土豆的人绘制了约五十幅农民头像;3月26日父亲骤然去世,为埃米尔·左拉之萌芽及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之作品深深打动;10月赴安特卫普,参观博物馆;鲁本斯的光与色彩,日本浮世绘的大胆构图,使他陶醉;得到一些日本版画,心胸开阔了,画板色调明亮起来。
从梵高所做的众多农民画像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梵高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看出梵高内心的善良,梵高的作品风格是明丽的,色彩以蓝色和橙黄色红色为主。
1886年 巴黎时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从1月起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2月底去巴黎,与提奥同住;在乎尔芒工作室习画数月;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响下描绘花卉;特雷克、埃米尔·贝尔纳、西涅克和高更及其他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明的绘画”;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印象派美展举行,会上展出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凡·高采用了新的点彩技法。
1887年 由于与不断发展的当代法国艺术运动接近,调色板变得愈来愈明亮;惧和展览日本版画;两次在劳工阶级的咖啡馆和饱的墙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相识并交往;成与埃米尔·贝尔纳过从甚密;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后期印象派理论的影响;厌倦巴黎的生活,向往阳光更为明亮灼热、色彩更加强烈瑰丽的法兰西南部。创作唐吉老爹,开始绘制向日葵连作。
1888年 阿尔时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2月赴普罗旺斯阿尔,住在阿尔加萨咖啡馆,5月迁入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10月20日高更来与他同住;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
1889年 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 5月,梵·高自愿进圣雷米之精神病院;西涅克来访;画了许多画,主要是风景;开始绘制丝柏树连作。梵·高更在马称举办印象派和综合派的画展。梵·高在巴黎见到蒙克。
1890年 奥弗时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临摹德拉克洛瓦、米勒、伦勃朗和居斯塔夫·多雷的作品;1月31日,提奥得子;阿尔贝·奥里埃发表评文森特绘画的文章;在布鲁赛尔的“二十人展览会”上, 凡·高的红色的葡萄园得以出售,这是他在世时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5月出院,途经巴黎,稍事休息,适居奥弗,接受保罗·加歇监护;6月创作加歇医生像;7月,去巴黎探望提奥一家,会见洛特雷克及阿尔贝·奥里埃;回奥弗后,创作奥维尔市政厅。他最后的一幅油画麦田群鸦。7月27日旧病复发,开枪自杀,于29日清晨一时许,在提奥和加歇医生的守护下停止呼吸。
总结:梵高,每个时期的作品都能充分体现出他对艺术的狂热追求,他的作品鲜明而靓丽,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他的作品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体现出他对平民生活困苦的同情与理解,而梵高而在他的一生中注定是孤独的,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理解没人能懂,没人能体会,没有人欣赏,他是孤独的艺术的殉道者,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梵·高自杀年仅三十七岁,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论界的赞扬。
梵·高死后不出几年,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可以不对现实作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作表现主义,并且证明是现代绘画中一种历久不衰的倾向。即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
在我看来,梵高也是天真可爱的。比如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在他有了一段生活经历之后,这种爱使他成为一个美术商人,并产生了进行理论研究的愿望,进而成为比利时煤矿区的一名传教士。1880年他开始学画,后来他在布鲁塞尔、海牙和安特卫普进修。于1886年来到巴黎,他在这里见到了劳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义小组的成员。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凡的个性。这从来都是如此的。而这种色调与向日葵永远朝向太阳的精神又如此吻合。“无论多高多大,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来处”,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
梵·高崇拜米勒,受其影响极大,曾大量模仿米勒作品。
有人这样评价:“如果说修拉令自然服从于自己的才智,梵高则是张扬自然,使其应和自己的感情。”
他是典型为艺术而生的画家。
就让我们为梵高赞美吧,让我们为他驱赶孤独,让我们为他驱赶恐惧,我为他的精神所折服,同时也为他的换才不遇而愤愤不平,总之,梵高,以为伟大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