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血细胞教学谈    发布时间:2019-03-25 16:14:53
血细胞教学谈
 
内容摘要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教学有着可操着性。生物既然是一门自然学科,其教学有着丰富的趣味性。对于生物的教学,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摸索与思考,感受良多。如在有关“血细胞”的教学上,我运用实验法、比喻法、对比法来展开,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实验法  血细胞  比喻法  形象性  对比法
 
“兴趣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钥匙。①”要想在教学上取得成功,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只要学生的兴趣激起来了,求知的欲望就产生了;只要他们有了内驱力,就会变被动为主动。那么教师的教学就有望取得成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②”只要我们勤于探索,敢于创新。就能在当今的素质教育改革中探出新路子。现在我简单谈谈本人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细胞”内容上的教法。
 
 
  • 实验法
实验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在这里,我很希望同行要加以重视。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生物教学中,不能被忽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课时少,内容多,加上学校节日放假,教师事病假等等原因,使得时间与课程的矛盾更为突出。很多老师会因此而放弃做实验。实验室里的仪器成了摆设,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会。其实,这种放弃实验的做法,结果是事与愿违。老师希望挤出更多的时间来传授理论知识,希望把课本中的内容都通过自己准确的语言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当作容纳知识的容器,不停地将知识向“容器”灌输。而学生却因内容抽象,平淡无味,被动接受等原因,出现不听课、厌学、不学等现象。可想,这能取得好成绩吗?
在血细胞(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没料到,由于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出现了一片积极探索的求知景象。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亲眼观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色,数量多;白细胞的个体比红细胞大,数量少。至于血小板,在实验进行中,有的学生自然会想到。当有学生向老师问起血小板时,正是老师向学生有意发问的好时机。问:“有谁观察到血小板了吗?”学生的回答当然是:“没有。”正当大家聚精会神想知道原因时,老师便向学生说明:由于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许多,所以在我们用的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它那不规则的形态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像这样,学生通过亲自的探索,加上老师的恰当引导和点拨,学生就能主动地获取知识,他们会感到很有成就感。所以,本人认为引导学生如何去探究学习非常重要。关于“教学”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的层面上,而应该去关注它更有价值的东西,即教(引导)学生怎样去学。知识是无边际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③”
  • 比喻法
在生物课本中,有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而且也找不到相关的直观教具等来辅助教学。这该怎么办呢?照本宣科吗?效果肯定不好。这时,可考虑是否可以用比喻的方法来教学。比喻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使抽象、深奥的知识深入浅出,形象易懂。其实,课本中很多地方需要比喻来教学。例如:(1)在讲神经系统时,可以把神经比喻成电话线。(如通向某个器官的神经损伤了,这个器官就得不到大脑传来的信息,也无法把自己的信息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这好比是某个公司的电话线断了,这个公司就得不到上级领导单位传来的信息,也无法把本公司的信息通过电话线传给上级领导单位。)(2)在讲血管时,可以把血管比喻成水管。(如血管破裂,血液从血管中流出。这好比是水管破裂,水就从水管中流出。)(3)在讲心脏结构时,可以把房室瓣、动脉瓣比喻成家里的房门。(只能朝向一个方向开。)我在讲血细胞(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时,采用了比喻法进行教学。现介绍如下:
1、红细胞:血液中有数量较多的红细胞,红细胞里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都叫做贫血。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比喻:(1)、名称:红细胞好比是货车;红细胞里含的血红蛋白的多少,好比是货车车厢的大小;血管好比是公路;组织细胞好比是工厂。(2)、过程a:一个个红细胞在肺部与氧结合后,随着血液循环在血管里把氧运输到身体的各部分组织细胞中去,供细胞利用。同时,红细胞还会带走组织细胞产生的一部分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好比是一辆辆货车把原料通过公路运输到一个个工厂,供工厂利用。同时,货车不会空着回来,还会运走工厂里产生的一些废物。(渗透节约思想教育。)过程b:贫血是因为血液里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而导致运输的氧不够供应组织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从而影响人体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出现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好比是因为车辆数量过少,或者是货车车厢过小,而导致运输的原料不够供应工厂生产的需要,从而影响工厂的正常生产,出现各种瘫痪现象。
2、白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比喻:(1)、名称:人体好比是一个国家;人体内的白细胞好比是一个国家中的士兵;病菌好比是敌人。(2)、过程:当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白细胞有一定数量,但不是很多。而当有病菌侵入人体的某一部位发生炎症时,白细胞就会增多,而且随着血液循环集中到发炎部位,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感染发炎的组织中,将病菌包围、吞噬,直到把病菌消灭,炎症消失。这一过程好比是当一个国家在稳定的情况下,国家里的士兵有一定数量,但不是很多。而当有敌人侵入到这个国家的某一地区时,这个国家的士兵就会增多,而且随着一条条路线前赴到敌占区,将敌人包围、打击,直到把敌人消灭,地方平息,士兵才凯旋而归。(渗透爱国思想教育。)
3、血小板: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当人体受伤,血液从破裂的血管中流出来时,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如果血小板过少,一有伤口便会流血不止。由于血小板凝集等原因而在血管内出现凝血块,就会形成血栓。
比喻:(1)、名称:血管好比是水沟;血小板好比是水沟中流动着的草、木等渣子;血管的裂口好比是水沟的裂口。(2)、过程a:当人体的某一血管被划破时,血液会从裂口处流出。此时,血液中的血小板流到裂口处,会因裂口粗糙而在裂口处聚集(经过复杂变化),形成血块,把伤口堵住而止血。这一过程好比是某一条水沟某处有小裂口时,水会从裂口处流出。此时,水中的草、木等渣子流到裂口处,会因裂口粗糙而在裂口处聚集,把裂口堵塞而止水。过程b:当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过少时,一有伤口便会流血不止。反之,当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过多时,在血管内就容易出现凝血块,形成血栓(如脑血栓)。这好比是当水中草、木等渣子过少时,水沟的裂口不易被堵住,水不停地从裂口流出。反之,当水沟中的草、木等渣子过多时,就容易在水沟的某处堵塞,水无法流通。
  • 对比法
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提炼、归纳、对比。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课堂上,我常引导学生对该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思考、概括,而且让他们随心所欲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作为老师要尊重他们的观点,理解他们的思考角度和方法,并加以鼓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久而久之,他们会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有信心、感兴趣地去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他们各自的聪明才智。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个性得到发展。
在血细胞的学习中,通过学生的归纳总结,老师的补充。列出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应用的对比表格。
 
名 称 形  态  结  构 功        能
红细胞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个体最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有凝血和止血的作用
总之,在血细胞的教学中,我选用了实验、比喻和对比三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积极探索,驰骋想象,主动思考。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获取了科学知识。
参考资料
①选自优秀教育论文集第三卷的开放式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文    作者  余维霖     广东旅游出版社
②选自优秀教育论文集第三十四卷的“导、讲、问、结”教学初探一文    作者  刘松    广东旅游出版社
③选自优秀教育论文集第三十四卷的优化教学之我见一文    作者  曾有秀     广东旅游出版社
                  李应斌
                    2010.1.12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体会
下一篇: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