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5 16:16:48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研究

 
  【论文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生物教学更要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能力得到培养,加强全方位的教学互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文关键词】探究式  教学研究  兴趣
 
生物学科不仅要学生掌握众多的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指引和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亲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它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建构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力改自己的角色,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动脑思维的主动过程,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科学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课前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让学生在新课教学前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我首先认真研读教材,结合教学目标设置一个预习纲要,预习纲要由几个具体的问题所构成,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书,预习纲要中问题的设置不宜太难,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后,简单分析和提炼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借助于自主探究性预习过程,除了能够对课堂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外,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达到认识、能力和情感统一的学习方式.实质上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和深化,从对教学内容一无所知,从不确定到有点印象的过程,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识提高的喜悦,独立创造的喜悦,参与合作的喜悦……

  二、设计探究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环节、方法及讲授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力争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近年来,在教学中,每节课的伊始,我和学生都要设计一些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或讨论题,来激发学生们对知识获取的好奇心。例如,在进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节中,“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进一步探究活动,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我们吃的蒜苗是绿色的,而蒜黄是黄色的,它们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请你亲自种植来探究吧。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兴趣,有了这样的兴趣作为前提,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对照实验,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从而逐步形成了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不可离开了教学情境枯燥地解读课本,我在实践中总是试想着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互动活动中自己发现规律,体验获知的快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这一部分内容时,邀请了几个学生参与了一个小游戏:用第一个同学手沾些面粉,接着与第二个同学握手,然后第二个同学又与第三个同学握手……最后,让参与游戏的几个同学将手摊开让其他同学观察,游戏结束,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一个结论也就得到了:接触传播是传染病的一种传播途径.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那种强烈的主动探究的兴趣得到了培养,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进行。

三、适当留白,让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学生自主生成问题的过程是其思维处于较高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不能总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自己质疑,所以我认为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科学的设计教学活动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将生成性问题作为课堂的生长点实现知识的学习.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节内容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自主分析,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来看,他们会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问题1: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问题2:一粒小小的种子是如何发展为一棵大树呢?问题3: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怎么样?……问题是学生自主生成的,所以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答案,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较为强烈,此时,适当地引导就可以将学生带进多姿多彩且无限神秘的植物界,和学生每向前探究一步,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课堂在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行,认知和能力逐渐深化.
四、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时代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书匠”,而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势在必行。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是教育科研的参与者、合作者、活动的承载者、成果的展示者。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课余时间一定要深挖教材,精选教法,多采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法,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储备大量的知识和技能,收集相关的信息,努力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课堂上语言力求精炼,用词准确,和蔼可亲,耐心倾听学生的提问。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课上,教师要放弃不合理的权威与不平等的压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展现学生的个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提高课堂效果,老师更要有较高的组织能力,驾驭课堂,使课堂活而不乱,把学生的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五、分组讨论,多边互动突破重点
面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我认为我们教师不应该直接予以回答,可以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予以点拨,对于学生中好的做法和思路应予以展示和分享,对于学生间共存的疑问,我们教师再集体教授.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内容时,课前,我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去探究温度、水、空气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联系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种子萌发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在课堂上,首先要求学生互相就自己所设计的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就学生讨论的情况,我再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学生没有涉及的地方,再适当地予以补充和延伸,尽可能实现教材、自然、生活环境立体式的融合.最后再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实现知识的自我提炼和梳理,将本堂课所学与原有的知识表象有机的融合.
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更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反复研究,自己发现知识,掌握规律,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我们的教学要逐步深入,教学过程和学生产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如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学生一旦观察到视野中的细胞就会瞪大眼睛惊呼:“老师,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当问及是否看到了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时,学生会一脸茫然,甚至把气泡当成了细胞。因此,在教学的最初阶段,采用由我给出实验目的、实验材料、药品、推荐实验用具,与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并指导学生观察,收据数据的方法,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掌握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自觉地乐于实验,勇于探究了,真正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在手动、眼观、耳听、脑思的过程中完成实验,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总之,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此我们的初中生物教学必须将课堂大胆地还给学生,切忌照本宣科,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度,改变传统的搬运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要面向全体,要考虑到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统一要求,更不能搞一刀切,尽量让学生自由发挥,让他们自己暴露出问题,引起质疑,老师不刻意去约束学生的思维,学生才能自由地、大胆地发挥其想象力,学习才更具主动性,生成的问题才会更有价值.对于问题的处理和讨论也应该放手先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用赏识的眼光去评价其学习过程,良性的过程评价与学生是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
作为老师,应把握教材,深入钻研教材,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开辟自己的教学生涯,推进课改,用广博的生物学知识引领学生在生物学这片天空中展翅翱翔。
 
梁翠珍
                                                2015年1月26日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学之略谈
下一篇: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