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生物论文: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发布时间:2019-04-17 10:55:07
初中生物论文: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物质文明相对丰富的今天,我们更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个观点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依据初中生物课本身的特点,以及生物课本身具有的德育功能,笔者在日常生物教学工作中特别注意德育的渗透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挖教材中德育功能的内容
生物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生态观等方面的内容,除个别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外,绝大部分的德育功能都隐含在生物学知识中。在日常的备课中,笔者特别注重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教育内容,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如:在给初中一年级新生上第一节生物课讲致同学们时,我引用“袁隆平身价超过千亿元,不为钱而活着反而最富有”一文,告诉学生:袁隆平的千亿身价并不体现在他个人的财富上,而是更多的体现在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中。只有将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一个人的成功才是最有价值的。只有将崇高的理想建立在一项项具体、甚至枯燥的工作上,一个人的奋斗才是扎实的,离成功也是最近的。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厚今薄古,扩大德育教育的内涵
我国不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且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我更加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与火。例如: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品质、高产的蔬菜粮食品种等;讲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已于2007年考上了西安西京大学;讲“免疫”时,介绍我国医学保健的飞速发展等。通过介绍,使学生看到我们祖国的发展前景,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三、注重乡土教育,增进学生德育感受
爱祖国是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起码要求。一个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的人是不会热爱祖国的。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挖掘教材的乡土性。例如:我们北方以苹果而闻名全国。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培育苹果的种植技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体味学有所用的喜悦,再从苹果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富裕。这些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从而使学生以自己的家乡为荣,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的祖国。
四、善于联系实际,用德育弥补学生不足
在教学中,我注意用新中国在生物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果与国外的、解放前的对比,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同时,当今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宠爱下,成了当今的“小皇帝”、“小公主”,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根据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必要的劳动内容,让学生多动手做,体味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例如:在讲“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做甜酒,使学生在体味了劳动的辛苦后也品味到收获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寓教于乐
初中生喜欢直观形象、事例生动、语言优美的教学。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但注意力不能持久。依据这些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我穿插一个生物科学家的爱国故事,引用名言,朗诵诗歌等,使德育功能的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多样。例如:在讲“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我应用古诗词导入,让学生在美妙的诗句中想象大自然的美景,同时投影一些美的环境图片,再用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作反衬,引起学生思考,分析环境恶化的原因和危害,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爱护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利用“沙尘暴——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这篇文章来纠正学生对沙尘暴的片面认识,培养学生用辨证的方法去看待事物的能力。达到了寓德育教于生物学知识的传授之中,寓德育教与乐学之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用心钻研、不断挖掘课本中蕴涵的德育内容,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努力把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