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毕业论文(设计):初中生物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9-04-17 10:56:51
编号
XXXX高等专科学校
毕 业 论文(设 计)
论文题目 初中生物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系 (部)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 业 生物XX
班 级 XXXXX
学 号 XXXXX
学生姓名 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职 称 教 授
201X年 5 月
目 录
摘要............................................................... 3
Abstract........................................................... 4
1 课堂“活动化教学”的背景........................................... 5
1.1 早期起源于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5
1.2 理论上成熟并走向教育实践,发生在杜威时代...................... 5
1.3 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活动教育思想开始萌芽....................... 5
1.4 当代中国“活动化教学”的发展................................. 5
2 生物学科课程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5
2.1 教学活动化的意义............................................ 5
2.2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6
2.3 生物学科自身特点的需要....................................... 6
2.4 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6
3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6
3.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6
3.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7
3.3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7
3.4 要关注教学活动情景设置....................................... 8
4 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 8
4.1兴趣法....................................................... 8
4.2 游戏法...................................................... 9
4.3 制作法...................................................... 9
4.4 探究活动法.................................................. 9
4.5设计法...................................................... 9
5 存在问题及建议................................................... 10
5.1 存在问题................................................... 10
5.1.1教师的课堂组织........................................... 10
5.1.2 教师的课堂评价.......................................... 10
5.1.3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0
5.1.4 教师的正确定位.......................................... 10
5.2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建议......................................... 11
5.2.1教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 11
5.2.2.活动中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11
5.2.3 制定和明确活动规则....................................... 11
5.2.4 提高讨论的实效性........................................... 11
5.2.5“活动化教学’要有一个螺旋式上升............................ 12
5.2.6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谢 辞........................................................... 15
摘 要
现代教育越来越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初中生物教学中伴随着很多实验,同时生物知识也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适合活动化的教学。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对此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通过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 活动化 动法 学生
Abstract
Modern education more and pursu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herefore,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make students learn to learn, active learning, in the study develop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become educational consensus.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with many experiments, and biological knowledge also is very close to the student's life reality, very suitable for activities of teaching. Biological scienc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need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biological scienc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he teaching, can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teaching for students, and create self-fulfilling conditions, thus stimulates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let students in secondary school, at happy middle school activiti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cultivation of biology classroom students' knowledge, skills and emotion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o, how to realize the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change? I studied,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eaching practice, through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tch the activities, fixed point" good design "dynamic method", "activate" student, has obtained the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room Activities students
1课堂“活动化教学”的产生
生物活动化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1.1 早期起源于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卢梭认为:“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获取教训。”“不要教他们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我们只主张我们的学生从实践中去学习”(卢梭著爱弥儿)。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把儿童当儿童看,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以行求知,体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法。
1.2 理论上成熟并走向教育实践,发生在杜威时代
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构建了活动教育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他认为,“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而经验都是由“做”、由“活动”得来的。 “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校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青年在校外所从事的活动类似的活动方式”。为此,学校必须围绕儿童的各种本能的活动和社会生活经验这个中心来组织课程,提倡“活动—经验课程”, 并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亲自主持了活动教育的教育实验。
1.3 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活动教育思想开始萌芽
较为明确提出这一理论主张的是荀子。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儒效) 。这充分说明荀子既重视“闻”“见”等感性认识向“知”的理性认识的提升,同时更重视理性的“知”向实践的“行”的转化,并将“行”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的目标。闻、见、知、行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让学生动起来,教与学都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1.4 当代中国“活动化教学”的发展
90年代初,我国将活动课程纳入了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计划,活动课程第一次以国家课程的“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并由此揭开了我国活动教育研究的新篇章。活动课程自进入正式课程的那一刻起,就给我国一向来冷落沉寂的课程界注入了一贴兴奋剂,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掀起了“活动化教学”研究的“热潮”。
2生物学科课程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2.1 教学活动化的意义
我国的活动教学先后在课外活动、活动课、活动、活动类课程、科学探究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但在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的玩乐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于今天我们探讨“活动化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而上述三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实现三大转变: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以知识量为目标,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实现三个转变的核心,是有效地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因此,“活动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较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2.3 生物学科自身特点的需要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探究于游戏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4 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活动符合他们的兴趣和动机,也可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这为进行“活动化教学”提供了物质前提。
3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程以外,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教材中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
3.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学生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们设计跟我做生态瓶的活动,目的在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瓶”及观察中认识到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树立环境观念,提高环境意识。首先,老师通过展示世界各种各样的生态图片和自制生态瓶,吸引学生兴趣,通过讨论、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制做生态瓶,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直接体验与感悟,是难以充分发挥活动化教学的特殊功能与价值的。
3.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强调知识的获得、真理的掌握、对世界的认识要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课堂中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知识永远是一条河流,它在不断地演变、充实和发展。学校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帮助其学习和获得镌刻在其中的情感、态度和认知能力。这些仅靠“接受学习”和记忆是不能完全获得的,只有通过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亲身直接体验才能真正获得。而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和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和探测脉搏的运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种子的成分、观察种子的结构等等,这些活动过程需经历亲身实践,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综合过程,眼、脑、手、全身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动手实践是个核心环节,体现了活动的本质特点,离开这一环节即失去了活动的特点。
3.3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 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近年我国禽流感的流行为我们在讲初中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提供活生生的情景和材料。总之,现实生活为活动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与教育途径。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是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激发“动点”的有效方法。
3.4 关注教学活动情景的设置
从静止的平面教案到立体的课堂活动,首先应该把握好活动情景的超内创设这个控制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像片:如基因、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活动化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4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
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活动化教学可以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和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通过设计各种课堂活动使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下面我就结合人教版的初中生物教材介绍几种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的方法。
4.1兴趣法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因此,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感兴趣,学生才会真正的去主动学习和接受知识。因此,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和知识,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灵活的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譬如在讲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发之前,可以先用实物对学生进行视觉上的冲击,组织学生观看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获得对种子结构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总结种子结构的特点的区别。通过这样将知识性和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的地结合起来,寓教于趣,便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来说,可能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各种植物的种子,通过实物展示或动画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4.2 游戏法
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采用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和“一个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态瓶,猫和老鼠、听声音比赛,神经调节系列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变抽象为具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每次教师走进教室,学生就会上前追问,今天我们做什么活动呢?
4.3 制作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十指连心”手巧才会促进心灵。在课堂上,我们开展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制作比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4.4 探究活动法
如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心跳与运动关系,探究反应速度……。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4.5 设计法
我们可以试图开展生物园设计、宠物条件反射建立设计,新的动物运动方式设计与制作、动物通讯方式探究方案设计、营养食谱设计…
总之,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化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真正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真正的使学生学的轻松,乐学、爱学。
5“活动化”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5.1 存在问题
5.1.1教师的课堂组织
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扩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情绪激昂。如果教师组织不当,容易出现为了活动而活动,忽视学习目标思维内化活动。要做到形、神结合,形散而神不散,师生需要默契,老师更需要有较强组织能力。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很好地控制。
5.1.2 教师的课堂评价
由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兴趣爱好也有差异,从而导致在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进度与产生效果产生一定差异。因此,在活动中如何及时、科学地评价课堂活动化教学效果,具有一定困难。
5.1.3 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的,因此活动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老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但是对于新课程,教师普遍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资料,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会遇到很大困难,深感自己知识和能力严重不足,故应该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搜集资料,不断的去学习,给自己充电。
5.1.4 教师的正确定位
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 者、协调者和评价者,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塑造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协调学生、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协调社会有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的关系,为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课程资源。教师在活动中要把握好“度”,即对社会实践过程及课堂教学秩序与效果的控制力度上,教师应更多地思考:如何通过校内的交流把握学生校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及实践能力;如何通过已收集的资料论证教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如何教育学生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学校的正面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去模拟体验各种角色,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双边活动。
5.2建议
5.2.1.教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
教师应在备课中就要设计好如何创设活动情景,如何导入新课,讨论过程如何引导,知识如何归纳整合,如何强化训练、巩固提高等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缩短课堂中的无效时间。
5.2.2.活动中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学生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生物水平的基础上,按组内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同时明确组员间的分工,确定好每个小组的小组长、记录员和监督员(角色可定期更换,以便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必要时可提前培养小组长,提高小组长的协调、分工等能力,以便学生学习时活动的有效开展。各组员在小组长的协调安排下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中,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合作的群体,它为每位小组成员创设了均等的发表见解的环境,在小组合作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扩大了信息量,在学习交流中相互启发,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了学生广收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
5.2.3 制定和明确活动规则
进行活动前,老师与学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在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
5.2.4提高讨论的实效性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讨论时,教师能否找准问题的“点”,将直接影响着“讨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尽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等内容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相互交流,在讨论中获取知识。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针对课堂中所出现的各种情况予以适时的评价、点拨和调控。比如:各组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教师要予以激励性评价;有些知识,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识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以点拨、补充。由于时间限制,展示的内容或同学提出的问题与本节内容关系不大,或对有些问题纠缠不清时,教师要通过适当的语言将他们快速引入正题。其他的学生也可以对展示同学的表现做出评价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5.2.5‘活动化教学’要有一个螺旋式上升
每一种学习策略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都应当有一个启蒙阶段。虽然好奇和频频地提问题是所有学生共有的天性,但是它仅仅是一种探究意识的萌动,不能自发地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较长时期的、不断反复和不断优化的过程。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时,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学段和心理特征,在内容和要求上加以考虑和引导。
5.2.6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教师应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首先明确每一个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同时,选择对学生能力帮助较大的几项“活动”精心设计,补充教材,重点引导。学生能力的培养依靠教师娴熟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课本,吃透课程标准,学会取舍,把握重点,应有选择地组织探究性教学活动。既要防止无所作为,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要防止不分轻重,过于偏离教学目标。
总之,新的课堂模式的运用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这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在新课改中,正视并认真研究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勇于探索和创新,善于反思并寻找可行性的突破方法,相信“活动化教学”课堂模式一定可以不断的完善并持续发展。
结 语
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知识永远是一条河流,它在不断地演变、充实和发展。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帮助其学习和获得镌刻在其中的情意、态度和认知能力。这些仅靠接受和记忆学习都是不能获得的,只有通过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亲身直接体验才能获得。而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化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真正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就自然显著。
参考文献
[1]杜威. 赵详,等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第202页。
[2 ] 李伟. 让课堂变成快乐的场所. 安徽:安徽教育[M],1988,(09)
[3 ] 苗建成 .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江苏: 今日教育[M],2006.(01)
[4 ] 袁永芳. 王鹤坤.教师驾御课堂能力谈[D]. 北京: 教育探索,2001,02
[5 ] 余广琪. 生物学教学须把握好综合的序、度、例[A]. 生物学教学[M],2002,(6):30~31
[6 ] 周美珍,等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60~74
[7 ] 方红峰.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的解读[J].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2008,8(10):22~23。
[8 ] 马利君.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M].盐高教育2006.7。
[9 ] 徐需勤. 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潜在作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10] 付欣欣. 走进课堂——初中生物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谢 辞
本论文设计是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王老师为我提供了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在此向王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三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大学三年中,我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课程,同时也掌握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感谢他们三年来的辛勤栽培。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同时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