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生物论文:初中生物应该重视生物课外实验与探究活动 发布时间:2019-04-17 11:01:12

初中生物论文:初中生物应该重视生物课外实验与探究活动
峨山中学 曾建容
摘要:生物课外探究活动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中学生物实验和探究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能为学生接受基本技能训练提供机会。
关键词:生物课外实验 课外探究活动 生物科学素养
从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来看,要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课外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升华,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智慧,活跃思维。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因此,实验教学和探究活动在生物学教学中作用越来越重要,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符合新课程强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中学生物教学应该重视课外实验与探究活动。
我是峨眉山市峨山中学的生物老师,通过近年来的新课改教学,收获颇多,进步较大。就生物这一科来说,效果很好。我们生物兴趣小组对比种植太空西葫芦和普通西葫芦种子,就使学生受益匪浅。我们师生精心开辟了一块地,太空种子与普通种子对照种植,学生自行设计对比观察日志,参与挖地、开挖排水渠、播种、施肥、除害虫(用烟叶)、人工授粉等,既获得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又锻炼了劳动能力,还让学生体会了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学生还完成了科学报告,并获得了第十一届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另外我还带领学生到峨眉山采集昆虫和植物标本,参观峨眉山博物馆,办生物科技报,让学生去巩固生物学知识,了解大自然的奇妙,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通过多年的课外生物实践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认为,应该重视中学生物课外实验与探究的教学,其理由如下:
1.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学习生物是初中生物应该重视生物课外实验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生物教学,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轻视形象思维的发展,不专注于实践的作用,同时影响着智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应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的锻炼。 在生物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①加强实验教学,一个成功的实验,会留下深刻的表象,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验过程,从中获得生动形象的表象。②运用形象教具,挂图等。③理论联系实际,广泛摄取表象,引导学生到自然界去识别生物、调查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等。在施教中,我们要提倡多种生物信息的渗透,以便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
2.课外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许多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单靠课内讲授又不够具体、直观,所以学生较难掌握。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等教学内容,在课堂实验的有限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课堂讲授也只能作一般性描述,因此学生听后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对于这样的内容,课后辅之以课外实验,既可克服时间限制,学生的观察也会更具体、更直观,当然也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3.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创造能力
课堂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为减少,而课外实验大多分散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天地较为广阔,参与实验人数较少,并且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对象管理、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在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长此以往,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与创造能力。
4.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外实验的开展,有助于改善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的现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通过开展“为你的家人测量血压”“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等课外实验,学生不仅印证和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爱护家人、关心家人的品格。
5.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自我的观念比较突出,而课外活动更多的要求是组内的团队合作,队员之间的友好协商,这对于实践的顺利开展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次,虽然是农村中学生,但大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也是活动开展道路上一个不小的阻力。安全问题是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在课外进行的活动,管理起来比较困难,能否切实保证好学生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时,不仅教师要考虑周全,学生也要多设计、多协调。比如在课外实践活动“对比种植太空西葫芦与普通西葫芦种子”时,同学在选择设计观察日志中观察项目、浸种的液体的选择、每周观察的时间、暑假何时观察等问题的决定上,就会涌出各种不同的想法,学生在决定上就学会了权衡以及折中,学会了让步,学会了为集体考虑。
最后提出我对中学生物课外实验与探究活动的建议:
1、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外实验与探究活动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与课外应该是两个并行的教学渠道,教师要努力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然后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但活动内容不能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复,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贴近生活与生产实际。
2、做好充足的实验准备。在进行课外探究实验前,教师要对所探究的实验内容、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学生将要进行探究的内容、程度及时间安排,制定出一份详尽的实验方案,将实验的目的、步骤、组织程序、所需器材等详尽列出,从而提高课外实验的可行性。师生在实验前要对实验方案进行充分沟通,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致,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进入完成实验的良好状态。
(3)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经常通过谈话、提问等形式随时掌握实验进展情况,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合作交流,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验完成后应指导学生及时总结,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并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总之,课外实验与探究活动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大有用武之地。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巩固、深化课内知识,培养学生实验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生物课外实验与探究活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