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生物论文:如何实现高效实验教学 发布时间:2019-04-17 11:02:42
初中生物论文:如何实现高效实验教学
卜隆坤
一、合理利用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生物实验中,可充分利用学生刚接触生物学科的新鲜感以及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物现象。例如,在夏天,没有放在冰箱里的剩饭第二天就会发馊,而放在冰箱里的剩饭不会发馊,可指导学生在家里进行简单的对照实验,分析得出结论: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等环境因素。此类有趣的小实验能把学生引进生物知识的海洋中。“生物难学”这一畏难情绪被淡化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因为在课外小实验中得到了启示,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书本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教学要规范化化、模式化
1.要有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体会到许多学生表现出对实验的兴趣,往往是出于“好玩”、“有趣”。因此,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例如,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大纲要求通过“练习”达到“初步学会”的目的,但学生往往只对显微镜和显微镜的观察产生好奇而忘记实验的目的,使教学目标不能完成。因此,对这些实验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操作的独立性和准确性上,教师应指导学生严格操作,在学生的操作中要提出一个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的掌握,使学生初步、逐步“学会”这些实验。
2.充分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生物材料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物实验需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订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在每学期初或每学年初,教师和实验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学校条件和当地实际,研究制订好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计划,并将每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负责教师等项目一一列入表内,然后复制几份交给教务处和总务处等有关部门,促使其他部门的领导能协助生物教师,适时地准备好有关生物实验材料,保证生物实验能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开设。
(2)适时准备好实验材料。解决生物实验材料的途径主要有3个:一是采用替代材料,如上“观察花的结构”一课时,正值冬季,桃花无处可寻,教师可在春天制成桃花浸制标本和干花标本,上课时再寻替代桃花的其他鲜花,如玫瑰花等,上课时与标本一起对照观察,同样可以取得实验效果。只要我们处处留心,教材上的生物实验材料几乎都可以在当地找到合适的替代品。二是分工合作获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不易采集,这就要求教师分工合作,避免因个人的时间或精力有限造成实验材料不足。三是发动学生采集和培养。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能获得一些有关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感性知识。
(3)积极探索实验中的成败原因。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如何,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中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中能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如“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应对学生强调淀粉糊和唾液混合后“振荡”是关键,如果振荡不充分,在实验过程中只要稍有振荡,试管底部的淀粉就会与碘结合,试管中仍出现蓝色,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有些实验还要设法做好示范样品供学生对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教师的示范操作拍下来,上课时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从而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3.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多数初中学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往往答不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结论,如果他们没经过必要的训练,那么一堂课下来,教师会疲惫不堪,学生也在嬉戏中一无所获。由于初中一年级的前几节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要下大力气抓好实验课堂纪律,规范实验习惯;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要培养好实验助手和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实验中协助教师指导本组的其他同学,使教师能集中精力辅导差生。
4.正确指导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指导得法与否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1)善于指导学生认真思考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如在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滴加碘酒?”“为什么要把试管放在37℃左右的水浴中?”这些问题能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现共性问题,应及时向全体学生作补充指导,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有错误或观察判断不正确时,要及时指导学生纠正。实验结束后教师要仔细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
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重视观察的目的、步骤、方法,以及学生观察态度的教育。首先,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是一种具有很强目的性的活动。它要求人们能从纷乱的事物中迅速、正确地分辨出所要观察的对象。观察活动的这种特点告诉了我们:观察目的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完整、清晰;观察目的不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模糊不清,一无所得。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指导他们根据观察目的拟订计划,按计划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上。其次,实事求是是进行正确观察所必需的重要科学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做观察记录,绘制生物图,以及对生物对象描述时,一定要符合观察到的真实情况。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与生物学有关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敏捷性提高了,概括性发展了,精确性增强了,就能更细致、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客观世界,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这对于他们发展思维,锻炼分析、鉴别、判断能力,独立获取知识是极为有利的。
四、在实验中冲破传统的实验模式,展现多媒体的互动性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生物教学信息化、现代化,并将从教育思想、观念、教材、教具、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对生物教学产生影响,尤其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生物实验。
1.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准备实验时,预先运用录像、投影把学生带到生物自然界的情境中,让学生更熟悉生物的生态环境。例如,在做解剖青蛙的演示实验时,提出这样的思考问题: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有哪些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首先播放青蛙的生活录像,让学生在观看录像中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等特点,然后让学生在解剖青蛙演示中细心观察青蛙的内部结构,并通过手摸、吹气等,把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解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同时运用实物投影仪,把青蛙的部分器官投影在银幕上,让学生细加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动手、动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教师利用投影把学生的结论归纳起来,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在整节课中,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生精神愉快,乐不知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灵活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生物实验课中,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助于调动学生自行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如在做解剖鲫鱼实验时,鲫鱼的肾脏是较难看到的,鳃的结构也不易看清楚。我们把绘好的鲫鱼的肾脏找到,同样剪一片鲫鱼的鳃放在投影机上展开,把实物扩大投影出来,学生就能清楚观察到鳃的结构。由此可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结合学生观察实验,开展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像、理解的能力,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3.恰当运用多媒体,开拓学生视野。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使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来认识那些不易直接观察、感知的事物,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做初中生物“观察常见的软体动物”实验时,学生根据当地实际,找到自己常见的软体动物河蚌、田螺等,按要求展开观察和实验,从中把有关软体动物的知识巩固起来。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受地域局限,学生对于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软体动物的了解当然是较少的,也是不够全面的。为此,我们在完成实验后,加放软体动物录像,把软体动物的主要五个纲,以及从适应海洋生活和淡水生活到陆地生活的多种软体动物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不但认识当地的软体动物,而且了解了其他的软体动物,从而扩大了知识面,大大增强课堂的容量,这样,就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目的,在生物课堂上,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敢于实践,贯彻落实生物实验教学课程新标准,巧用生物实验,使生物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生物实验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是对学生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进行培养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实验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及其生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增加生物实验的份额,进而促进学生生物知识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