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评析 发布时间:2019-04-09 12:13:07
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评析
新课标、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实施五年多了,省和各市教研室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和专题研讨工作。如:学科培训,听课调查,示范研讨,专家报告,评价研究,收集整理与分析了许多相关信息。在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的过程中,也引发了诸多思考。那就是我们到底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该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等因素,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传统教学设计必须首先变革。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教学对象(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下面结合暑假里和现在还在忙碌的省“送优质教育下乡工程”录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老师们谈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
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老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应当针对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在同一课堂上都能得到提高的教学方案,以千差万别的方式练就千差万别的学生。
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绝不是就数学论数学,在教学背景设计、数学知识运用上要多下功夫,要使得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将来成为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之才,而不仅仅只会解几道数学题,一碰到实际问题就一筹莫展。
课标还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们对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需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为追求目标。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接受学习外,还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设计不仅要注重传统的双基,更要注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逐渐将数学思想方法内化为数学技能和能力,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动手操作和数学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从新课标的内容来看,对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也是高要求的,老师们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才能设计出优质的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即一是教学思路设计,
二是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思路设计是指:对所教内容的认识(课标要求、这段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的作用、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学生以往的活动经验等),对整堂课设计的思考(教学目标,教学途径,教学方法与措施,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分散难点等)。
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但在强调个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努力追求教学思路设计的科学性。只有科学的教学思路,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活动。
我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新课程教学总体思路设计:一要把学生“学”数学放在教师“教”之前,“导”学是教学之重点。二要把组织学生自主数学学习活动作为老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要担任起活动的指导者。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数学能力的训练不能放松。五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要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传统教学思路之束缚,大胆创新。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主导着学生按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当然,这并不排除根据实际的活动情况临时作必要的调整。
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突出基础目标,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要程式化,要视具体教学内容而定。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每一项能力训练活动中,即要明确教学活动中要“学什么”和“练什么”。与传统教学目标所不同的是:新课程在强调“双基”教学的同时,更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的组织,即要强调学生“怎样学”的设计,而不是“怎样教”的设计。
其次要体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目标。数学新课程标准要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展”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有可拓展性。即每一个教学活动目标设计,既要有定性目标(基础目标),还要有不定性目标(发展目标)。在学生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力求能够实现每个学生在同一的学习活动中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下面看一看成友文老师关于“图形的旋转”这节课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设计思路说明
一、整体设计思路:
由于生活中普遍存在旋转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理解旋转的本质,所以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实际问题情境——自主探究概念——概念应用——操作探索性质——拓展应用”的模式展开,首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物体图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索,得出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对于本节的一个重点即难点——图形旋转的性质,则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效果,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之上,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旋转的性质,自然地突破了难点,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探索、发现、创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
1.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部分旋转运动的事例:电风扇、方向盘、钟表、风车等,体会这些转动现象,探究他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得到旋转的定义,体现了从生活到数学的过程。(通过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探究“图形的旋转”奠定基础.)
2.应用旋转的定义,判断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否为旋转,再列举生活的旋转事例,体现了从数学回到生活的过程。(通过与生活的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3.通过将直角三角尺绕着一点旋转的过程,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度量,自主探究出旋转的性质。(注意性质的探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不要代办,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激发钻研精神,另外通过自己探究得到的结论印象深、理解深刻。)
4.根据旋转的性质来画出一些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首先是从点开始,通过点的旋转演示揭示点的旋转图形画法,然后增加到两个点变成线,最后拓展到多边形。(这样设计体现了由浅入深,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基础。)
5.最后在正方形中将所学习的性质综合运用起来。(既是本课知识的应用,更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2、教学过程分析主要有:问题情境、探索活动、数学抽象、例题教学、小结思考、课后延伸六个方面。
数学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师主导下展开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艺术水平。我认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首先体现教学目标和达成目标的策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应当包括“导入——提出问题;探究——思考、研究问题;抽象——建构和解决问题;讲练——解决和巩固问题;小结——梳理问题;延伸——深化问题”。一次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选定具体的丰富的内容,这包括生活素材、典型例题、基本练习、能力训练题、实践应用题等。
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应当明显区别于传统授课教案。而不仅要有如何进行具体教学过程的编写,而且要有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因为新标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课本——教师”类似于“演员——剧本——导演”的关系。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还应注意:
(1)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如何把握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比如:
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是不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的标志?
是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有生活情境,体现人文关怀?
学生开口了,老师要做适时的评价,如何评价才适当?
是不是只有小组讨论交流才是合作学习?
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
(2)如何处理好开放的教学和双基落实的关系
新教材提供的信息、背景丰富多彩,新理念下的探究随时进行,比起传统方法下的单一传授,机械训练,反复强化,双基落实的时间相对减少。如何在每节课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让学生经过体验、探索,落实双基,提高能力,发展思维,很值得探讨,也是目前老师们困惑迷惘之所在,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认真思考。
(3)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恰如其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课堂教学中教学主线是否清晰,层次是否分明,目标是否明确恰当,仍然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关注表面的开放,忽视数学本质体现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做到放中有收,散中有聚,在讨论交流、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进而转化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不仅要重视,而且要研究。
(4)如何对教材重新组合处理以更加切合教学实际
新教材,一课时一课时划分明显,但每课时大多只提供背景和主要内容,多数课时需要老师们在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中巩固、拓展。这里老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很大,创新的空间也很大,是好事也是难事,老师们在教学设计时要认真钻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