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
浅谈让多媒体成就课堂教学导入之美    发布时间:2019-03-26 10:04:46
浅谈让多媒体成就课堂教学导入之美
内容摘要:
多媒体将会给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创新空间;多媒体会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多媒体会让数学教学更精彩!本文就利用多媒体成就课堂教学导入之美,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做了几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
多媒体  课堂教学   导入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如果巧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抑或出示一幅有趣的图画,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到课堂上来。而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生命的。但数学课堂却面临着困惑和危机:许多学生学习总是被动,找不到乐趣,不断地产生厌学。改变数学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效率迫在眉睫。本人长期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就如何运用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导入,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谈谈我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悬念激趣导入
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奇”,从而达到“疑中生趣”,以激发学习兴趣,而多媒体在这方面的运用,恰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我们必须一开始就想办法如何吸引学生,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比如:我在教学有理数乘方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做开头的:课件出示一张纸,问学生:谁来说说这张纸大约有多厚?让他们讨论一阵子后,指名几位学生估计厚度,大致统一后,我说:刚才同学们估计它的厚度大约为0.08毫米,假如把这张纸对折再对再对折,这样经过多次对折,它的厚度能否超过你的身高?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可能!有个别学生回答说:也有可能的。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可能┅┅这样学生争论了起来。然后,我说,认为可能的坐左边,认为不可能的坐右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好!下面我们一起到有理数的乘方这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为了要自己能有一个争论的结果,自然而然专注投入到学习中去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生活化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尤其是利用多媒体,可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等“看得见,摸得着”,银行的利率,装修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市场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比如在教学“数轴”时,教材创设了把一周内天气气温排序问题,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排序,体会到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
  在学习有理数加法时,创设了计算净胜球的问题结合学校运动会场景设置“足球比赛”的场景,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计算净胜球的问题从而导入新内容的教学。这样利用身边的生活场景,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探究,学生自然对数学有了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以惑为诱导入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是在他们本身的“生疑—质疑—释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因此上课开始教师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埋伏“陷井”,以惑为诱,最大限度地利用惑的冲击力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此种方式的开头,一般用于所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这样在以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求知的欲望。比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内容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探究“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会是一个怎样的图形”时学生很难凭借空间想象能力回答完整,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学生也无法去体会和想象,但如果动手实验,利用萝卜、苹果等材料进行动手切割,学生很快就容易得到结。又如利用“剪纸”引导学生学习“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认为这样的问题无法求出来这时学生就产生了急于知道这究竟是怎么的一个数的强烈情感。这样以来就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的情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惑”中生“趣”。
四、利用多媒体以故事导入
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能运用电视、投影、录音、电影录像剪辑、微机等多媒体手段,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如我在讲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这一节,本节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于是我就先展示了一幅乌鸦喝水的故事动画图像。学生觉得熟悉而又新奇一下子活了起来,我又引导学生观察动画图像,并紧跟着提出了一些问题:(1)你能帮乌鸦想办法让它能喝到水吗?(2)你能发现这幅图中的函数关系吗?(3)瓶中的水距瓶口还有多少厘米?(4)若每颗石子都能让瓶中的水上升1厘米,乌鸦至少需要叼入多少颗小石头才能喝到水?(3)若叼入20颗小石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利用多媒体这种强大的视觉功能,从而使课堂导入生动自然,趣味横生。
五、利用多媒体温故知新导入
运用多媒体在导入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教材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新旧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有机联系。温故知新式的导入既先复习旧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经教师启发诱导,指明思维方向,顺水推舟,寻求新问题,获取新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 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内容时,我举了这样一个复习题: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上,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由题意画图后,不难看出(-1,-1)是顶点,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m)2+n,再求得它的解析式(解法略)。在数学中我对例题作了变化,把题例中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2改成4”,求解析式。变化后,由题意画图可知(-1,-1)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但从图中看出,图像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还经过一点(-4,0),所以可用y=a(x-x1)(x-x2)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再对例题进行变化,把题目中的“开口向上”这一条件去掉,求解析式。再次变化后,此题可有两种情况(1)开口向上;(2)开口向下;从而得出有两个结论。这样与旧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与旧知识有某些相似之处可进行类比的内容;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加深全面理解的内容都可采用此种开头方式。由于条件的不断变化,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性,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新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从而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和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既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幼如等著--≤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2)李华中小学教育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探讨 中国电化教育 2000
(3)吴效锋主编 教学艺术与实践 沈阳出版社2003.5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越性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让多媒体走进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