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课中生本教育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9-03-26 10:15:11
信息课中生本教育的探索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摆脱来自教师和学生自身思维定式的羁绊,确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当今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本文就什么是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对比,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如何实施生本教学,前置作业的问题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字:生本教育 信息技术 创设情景 创新 教学模式 讨论
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充分地让儿童依照自己的学习天性来学习,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
传统的信息技术学科大都是老师或者学生先演示操作步骤,学生跟着练习。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教学目标,但由于一星期只有一节课,所以同学们遗忘得也比较快。有了“生本教育”理念之后,我进行了反思:生本的课堂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记得更牢吗?传统的课堂为何缺少生本课堂上的勃勃生机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师本的课堂上,学生只要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不需要自己动多少脑筋,只要记住步骤就可以了,但死记步骤往往忘得也快。师本的课堂也很少有学生会提出问题,表面上看一节课上得很顺利,似乎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习惯性地求助于老师或同学,不肯自己试着解决一下。
生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价值观,以“高度尊重学生”为伦理观,以“全面依靠学生”为行为观,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课程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与帮助者,要立足课程设置与教材,熟读精选,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与符合学生需要的学习活动,尽可能将教材中理论转变为直观、形象、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学习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忙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善学。
信息技术课程贴近生活,操作性与实用性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这是信息技术课程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信息技术课堂要真正生动活泼起来,富有成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只有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因而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有效进行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接受者和创造者,体会学习的乐趣和学以致用的成就。
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采取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教学设计思路,结合生本教育 “课前早准备,上课早交流”理念,探索生本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1: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如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节,由于不少学生对电脑软硬件有一定了解,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前置性任务:设想要配置一台学习娱乐型电脑,教师设计一个软硬件明细表,请学生帮助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为电脑配备相应的硬件与软件系统。还可以要求学生将其所配备的硬件与软件归类,总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样的前置性任务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能够了解到电脑主要硬件如CPU、内存等有不同的规格与型号等更为深入的内容,这样的教学不单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实现学得轻松,教得高效。
三、拓展学习渠道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在学习小组中,每一个任务都可能被激发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让学习小组明确探究的任务,并适时给予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解答他人的问题,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从他人的优点与知识中充实自己,集众人智慧助自己发展。小组内相互质疑,共同探讨,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多方进行交流,共同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小组探究有效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与提高。
案例2: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学习photoshop图片处理的插入文字,对于应用“图层样式”中的“混合选项”制作立体效果文字,看似操作简单,其实此操作可以制作出丰富多样的文字效果。教师可以集中进行适当的操作点拨,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自主探究,多次尝试,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探讨,同时进行组间竞争,看哪一组同学最快制作出不同的文字效果。最后选派代表性作品让作者为全班谈谈其关键操作步骤。这样的探究,不仅避免了老师简单死板的重复操作,又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了操作方法,知道更多操作技巧,无意中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学习信息量,快速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上面这三个方面是我认为在生本教学中应注重解决的问题,我认为生本教育可以解决学生学习痛苦的问题,可以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要敢于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思考问题。多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可能得到一个美丽的人生。
生本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我还在尝试,探索,但所有的一切都将是为了能让学生得到一个美好人生而努力。他们的路还很长,我的努力不会停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