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与任伯年的艺术比较
余艳霞 美术学院
【摘 要】 齐白石与任伯年都是中国画大师,都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都有着和社会一般画家不同的一条较特殊的绘画道路,又都在艺术上形成他们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重点对齐与任的生活条件、社会地位、艺术精神比较,考察二人艺术的异同。通过对比,客观的认识他们对现代艺术史的贡献。
【关键词】 比较;艺术;精神;风格
引言
齐白石与任伯年都是我国近代的艺术大师。齐白石是中国名族绘画和民间艺术传统的杰出继承者和创造者。而任伯年是海山画派的佼佼者,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两人给中国艺术增添了新的生命力量。他们两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绘画精神魅力和影响延续至今,他们给绘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生长点,成为发展的重要借鉴。
一、两人学艺经历的比较
(一)任伯年,从隐逸情怀到世俗情怀
任伯年出生在鸦片战争爆发的那年,在他青少年时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激烈,帝国主义的蹂躏,清朝黑暗统治的失败,外国侵略者逼迫腐朽的清政府鉴定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祖国大地一片血迹斑斑.疮痍累累。任伯年和每一个中国热血青年一样,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当太平天国起义军转战大江南北,到达浙江时,他毅然投奔太平军,站到了革命的最前列。任伯年从小看着父亲给人画像,自己就感悟一些写真的诀窍,可谓少年有成。太平天国失败后,他移居宁波。期间,他的眼界大为开阔。他观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画法上学师陈洪绶.恽寿平。十九世纪7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社会变革的年代,任伯年受到新兴资产阶级和改良派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竭力冲破墨守成规.顽固不化的旧传统,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学习素描,对景写生,画人体模特儿.学习西洋画的表现方法。
[1]在中国画的基础上吸取了西画的优点,多种方法的尝试和不断探索,描写题材的不断扩大,使中国画的造型更加丰满充实,这在清末的画坛上是绝无仅有的。
任伯年的父亲任鹤声,字淞云,是民间的一位画像师。任伯年大约十岁时被父亲授写真术,就具备了写真的本领,加之父亲对任伯年约束甚严。但凡有客来访时,若他外出,任伯年需画下客人的容貌,因此练就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背临默写的技艺。如果说父亲带着他初涉画艺,奠定其以后的艺术创作基础,那么真正引领任伯年步入艺术殿堂,走上艺术之路的人是人熊。人熊悉心指点,为了提高艺术修养,将其介绍给自己的堂弟任薰 ,任薰 人物画,笔力雄浑,容貌奇特,神情奇妙。任伯年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任伯年的人物画继承并发展了陈老莲用笔方法以及线条构成的特点,多效宋人笔法,形象奇特.笔法流畅敛放.刚中蕴柔,笔到意全。丹桂五香图等作品铸就任氏赋予节奏韵律的艺术图式。当初任伯年初至上海,尤其得到了胡公寿的提拔和赏识,才使他在上海开始了他的第一步。他对任伯年备加照顾,不但介绍了许多的画家.商人与他在上海这样的经济环境里,对于一个依赖市场的初涉海上画坛的画家来说,得到画界中显要人物的青睐和提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晚清时期的上海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任伯年有一个朋友刘德斋,俩人来往密切。刘德斋的西洋画素描基础很厚,对任伯年的写生素养有一定影响。任伯年每当外出,必备一手折,见有可取之景物,即以铅笔勾录。借鉴西画的技法,任伯年人物造型能力得到了提高,他的绘画即得中国传统绘画线条的遒劲刚韧,又兼备了西方绘画的块面体积感,融贯中西。作品有吴仲英肖像赵德昌夫妇像等画。任伯年晚年吸收华 笔意,风格更加简阔奔逸。传神作品如三友图沙馥小像等。可谓身形兼备,文雅脱俗。任伯年不拘泥与古法,别出新意,在借鉴古人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形成袭击独特的艺术风貌。
[2]
(二) 齐白石,从木匠到巨匠
白石老人生活在中国绘画艺术新旧交替的时代,是中国绘画主流——文人画的最后一朵奇葩。
他出身微苦,做过木匠,对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的了解;同时,他有受过一点传统教育,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成为一个艺术式的文人。诗、书、画、印样样兼能,用时时髦的话说,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靠自己的知识 ——刻印,买花为生,参与社会生活。
在齐白石的朋友中,陈师曾是一个真正读懂齐白石画的人,是第一个诚心诚意推介和宣传齐白石画的人,也是第一个让世人了解和看重齐白石的画并改变了他的命运的人。陈师曾陈衡恪,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一位杰出的画家,是吴昌硕之后鑫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大写意花鸟画,笔致矫健,气魄雄伟,颇负盛名。陈氏曾兼得传统文化遗风及新式学堂教育,对中西文化有着全面的修养。被时人誉为“位居北京画坛之首。”
[1]他认为齐白石的画格调很高,篆刻也是中规中矩。为此陈师曾还特此题了一首诗:
囊于府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
束纸丛蚕写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
齐君印工而花拙,皆有妙处难区分。
但恐世人不识画,能似不能非所闻。
对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陈师曾高度赞扬齐白石的绘画和篆刻,同时也指出齐白石的绘画风格恐怕难被世人所理解,他告诫齐白石不要迎合别人,要发挥个性,走自己的路。正是因为有了陈师的鼓励,齐白石才有了后来的定居百京与衰年变法。陈师曾不仅极力主张齐白石的变法,而且还多次提携齐白石。他对名画家胡佩衡说:“齐白石思想新奇,他的画不是一般人能画出来的。”在齐白石一生中,他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贵人”相助,比齐白石小31岁的徐悲鸿,对齐白石晚年能取得巨大荣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二者比较
齐白石与任伯年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不尽相同。任伯年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而后又兼备了西洋画的块面体积感,融贯中西。晚清时期的上海是中西文化交汇而而之地任伯年成为海上画派的佼佼者。而齐白石生活在中绘画艺术新旧交替的时代,是中国绘画主流——文人画的最后一朵奇葩。使齐白石走上绘画道路史的就是他的良师益友陈师曾,正是有了陈师曾的支持与鼓励,齐白石才有了后来定居北京与衰年变法,而这样的倾向成为他走向艺术殿堂的巨大动力和晚年有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社会地位的比较
(一)名誉、声望的比较
1、任伯年,宽厚谦逊,有长者风度
社会身份、画之审美趣味、文学因素的缺乏将任伯年挡在了文人画之外,然而又有什么样的“帽冠”适合任伯年呢?高居韩翰提出“有素养的职业画家”这一概念,我认为任伯年大致可归入这个类型之中。任伯年的为人为艺有诸多文人画的因素,他自觉不自觉地与文人画发生着关系,我们曽提到任伯年的为人为艺,有诸多文人画的因素,他自觉不自觉的与为人画发生着关联,我们曽提到任伯年作品题材的超俗倾向。其实他也画文人题材的画,比如梅妻鹤子图等作品,无不表现文人雅士的生活和情致,画面优雅超逸,富有文人的情怀。
任伯年为人外表严肃,仿佛对人冷漠,实则宽厚谦逊,有长者风范,社会生活的改变。显然要影响一个艺术家的思想,他的画最多是钟馗苏武牧羊等,这样的题材蕴藏着任伯年的激情和深思,抒发了画家抑郁,悲愤的情怀,是对社会现实的奋抗、冲决。绝叫和反抗,在另一幅织妇图中,他题了宋人的一首绝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表现了任伯年鲜明的爱憎和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
[8]
任伯年的画,并不意味着现实生活的精神描绘,而是抒发了画家的抑郁,悲愤的情怀,是对社会黑暗的无言抗争,他是文人画的价值,形态精神追求等都遭到了瓦解,使艺术才更加迸发出新的光彩,从而推动了任伯年对中国绘画艺术大胆的破格创新。
2、齐白石,有挥豪斥权贵,不求名利的精神
1903年3月,樊山说要进京推荐齐白石进宫当慈禧太后的代笔,可弄个六七品的官衔。被齐白石谢绝了,并表示他只想靠画画,刻印来生活,齐白石还讲过“以见贵人为若善事”。为此他还做过一首诗:“穷到无边犹自豪,清闲还比做官高,归来尚有黄花车,清洗生平未。”表达了齐白石无意做官,不求名利,又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的复杂心情,也是对朋友们奉劝他做官的一种暗示。艺术之路的艰苦磨练赋予他一种不求名利,挥毫反权贵,有感而发,直抒心臆的绘画意境,齐白石笔墨中蕴藏着一股难得的平和静气,越看意越远,越看情越。
[5]
(二)艺术贡献的比较
1、任伯年的画
任伯年的人物画集古典人物画之大成,又多方融汇了西方绘画中的素描因素,形成近代人物画独创艺术风格。他擅长默记,平时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造型能力的训练,既吸收他父亲民间写真术又继承先画墨骨,然后敷彩的画法。据资料记载三友国任松云像等都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的技艺博采众长,并将这人画的优点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地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之中,将人物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任伯年才华横溢,技巧多变。工笔细而有神,写意泼辣豪放,水墨、淡彩、重彩、白描、无所不能,并能超脱“形”和“法”的局限,进入“无法为法”的自由王国。
除了人物画外,在任伯年艺术的成熟期,花鸟画的创作最多,也是有特色。他常把鸟和花画在一起,而且总是突出鸟的神韵。构图千变万化随心所欲,诗意盎然。画里有情,画外有意。在色彩的处理上淡而有神,清新明快,绚丽多彩,舒畅悦目。技法上以勾勒,点虱与没骨相结合的小写意画尤为突出,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超过了与他同辈的画家。水仙双雉图春江水暖图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任伯年是“上海画派”的佼佼者,敢于破格立新,有自己特具面目特色的画家,开始了“海派”新画风。
2、齐白石的画
齐白石老人的一生就是立万象于胸怀,将纯真刻骨的爱与自然纯朴的美融合在一起,把造化传达给予的极真和极善的关照融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的极善境界之中。
齐白石花鸟画出神入化,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的文人画风格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9]齐白石擅长描绘人们所熟知的生活场景,他曾说:“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在齐白石的作品中,最令人称道的是他画的虾、雏鸡等,他这样谈画虾的过程:“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逼真,再变色分深淡……”就这样“画虾数十年,始得真神。”白石老人的画充满童真美,在童真没无不体现画面中的趣,他低的绘画非常讲究笔墨。他的笔墨追求的是一种“单纯之趣。”他的写意中的金石味特重。用笔老辣雄强,有得粗细,轻重、疾徐、顿挫之微妙变化。艺术造诣性极高,用墨极其讲究浓淡、枯润、掌握恰到好处,随心所欲,他的虾图等大量作品便是笔墨之“趣”的最好体现,画面的效果生动自然,活灵活现,使人回味无穷。
3、两人绘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社会生活的改变,显然要影响一个艺术家的思想是对社会黑暗的语言抗争。他使文人画的价值、形态、精神追求等都遭到了瓦解。艺术之路的艰苦磨练赋予白石老人一种不求名利的精神,他深入艰苦生活学古人,要学到恨古人不见我,不要恨时人不知我耳。”然而任伯年的绘画也体现生活所习见的内容,充满了人情味,足以唤起老百姓的亲近感。
任伯年的人物画,用笔精炼、老到、画路宽广、且有独特的风韵,常将民间风俗人情,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运用到人物画中。任伯年的花鸟画和齐白石的花鸟画都有着相似之处,构图新颖充满生机,色彩运用艳丽。富丽典雅,把握住花鸟画的气韵,使极平常的场景,在色彩的渲染中顿觉盎然。在继承楚传统的同时,画俗为雅,深受人们的喜爱。齐白石注重绘画中的“趣”和“童真美”,使画面效果生动自然,活灵活现,回味无穷。任伯年融和西方,为我所用,追求浅的生命感,冷暖用色运用到花鸟画上,为在中国式的用色方法开始革新,为花鸟画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艺术精神的比较
(一)齐白石,“衰年变法”,“似我者死”
齐白石57岁后“决定变法”,就是在古人与自我之间长期的摆动中重新找回自我的决心。并且经陈师曾的指点,他清醒的认识了自我,认识到“我自画我画”的意义了。他晚年变法的成功既是他找到了这个真我,具体地落在一个点上那就是他的民间情结。民间艺术关于色彩方面的特点和院体画、文人画是完全不同的,民间艺术更健康、全面的保留了中国艺术中特有的纯朴、明朗的文化精神。他的变法,除了陈师曾,就“知音难免”了,为此也招来了无端的攻击。在齐白石“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即1929年。徐悲鸿来到北京。他一眼就发现了经过“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
这时齐白石,已经是将近70岁的老人,但在徐悲鸿看来,在中 国这个天地中齐白石仍是一匹能负重驰的千里马。于是,他为齐白石大声疾呼:“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
[6]又聘请齐为他任院长的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并亲自接齐白石到校上课,还特意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每逢画展,他总是在齐白石的作品下贴上“徐悲鸿定”的条子,一提高齐白石在画坛的地位。徐悲鸿慧眼识珠,对齐白石鼎力相助,并为之扫除障碍,终致齐白石得以成名于世。
齐白石的主张很多:画家一定要有真工实学,“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富有创造性,反对因因相陈的老套,他说:“画的好,不求人知而自知。”他常常用创造的精神来鼓励他的学生:“学我者死,似我者死”。这句话就是不仅要学齐白石的技法,千万不要学他的皮毛,苦求面貌,追求形式像我,只有失败。齐白石的这种精神就是甘愿寂寞的执着精神。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以事于画。他还主张“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真实本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妙趣,和他的平正见齐的观点一样,欲求沟通世俗和文人的审美情趣;既不流于媚俗也不狂怪欺世的中间选择。是中国绘画造型继“传神论”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理论贡献。
[4]他把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形象、艺术与情感、艺术与境界浓缩在似与不似之间。
(二) 任伯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任伯年绘画直接秉承了传统文人画自由书写精神,但并不像徐青藤那样用笔过于激越奔放。而是适可而止,有放有收,表现出一种中庸平和心态。
[2]
他突破了文人画的陋习,适应了新的社会潮流需要,在造型、色彩,笔墨等诸多方面广泛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传统。徐悲鸿的法国绘画老师达仰看过任伯年画后作了如下评价:“多么活波的天机,在这些鲜明的水彩画里;多么微妙的和谐,在这些密致的色彩中。”由于一种如此清新的气味,一种意到笔随的手法和最简单的方术。那样从容的表现了许多的事物,难道不是一位大艺术家的作品么?
俗不是庸俗的“俗”,而是雅俗共赏之“俗。是名词而非形容词,指的是社会上的普通老百姓,也就是说,任伯年作品之俗,实际是超俗,即使和广大民众的行赏口味,这与当时上海地区市民文化的头盛,文化分气的转向密切相关,他将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文人画相结合,创造出市民所喜闻乐见的“雅俗”艺术,任伯年作品中的吉祥物大都源于民间,然而他有在这些吉祥物中注入了文人思想,针对不同的市民,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象征意义,使作品能雅俗共赏。
[9]他继承艺术传统自有他的看法和取舍,他的创作也有独到的感悟与表现。这就是任伯年的绘画特点。有传统功力,有个人的表现,是能雅俗共赏但绝不是俗气的,老美术教育家张孝光曾说过:“任伯年写生能力之强,古人中找不出一个能和他相比。”
(三)二人艺术精神的异同点
作为上个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代表的中国画大师,任伯年、齐白石,无论是着眼于历史的 时代变迁,抑或倾艺术史的自我陈述,他们的艺术都在精神与风格演化的同构中,凸现出当下存在的感应与诉求,并最终同汇为强大的艺术文化风向。
作为海上画派巨擘的任伯年,以人物肖像和花鸟画为主攻。“专精体物”而又努力“合中西画法。”其雅俗共赏,反映了风衰俗怨、怫郁昂藏的时代气息。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承传统正典而“衰年变法”一个人真挚情感为基点,熔人文意境与民间意趣,文人气质与农民性情为一炉,创造出单纯而朴、平直而刚、鲜活而趣的艺术风格。其温暖的世俗光辉跳到的生命情调为整个民族绘画注入新鲜活力。
任伯年、齐白石,两位世纪之交的卓越者,他们不仅体证了这段历史,更以传统承继与转化的光辉楷模,阐发了中国艺术超越的生命内核。重温经典,弥补愈新。
结语
齐白石和任伯年可以说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他们两个都将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文人修养与农民气质自然而然的结合起来,雅俗兼得。无愧与“中国人民杰出艺术家”的光荣称号。通过两人的对比更使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绘画精神和学习精神,当代画家与之相比,多了几分貌似少了几分心声;多了几分名利。地位的追逐,少了几分淡泊平静的心情;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淡定,我们学习他们两人,不仅是其精堪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其对待艺术的态度,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遗产。
参考文献
-
薛永年.任伯年研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
吴山明.任伯年研究文集[M]、北京方志出版社·1941
-
王靖宪.任伯年其人其艺[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
中国现代名家画谱、齐白石[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
李祥林.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齐白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齐白石.白石老人自述[M]、山东画报出版社
-
郎绍君.齐白石全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郎绍君1999序
-
徐伟达.劳继雄.任伯年绘画艺术的源湶、朵云第八期.1985
-
龚产兴.任伯年研究[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Compared with the art of RenBoNian qi baishi
Yanxia Yu Art in the college of art fastens
Abstract:Together with term are two of the art world, has a great master artistic attainments; All have and general society painter different a peculiar way, and all the painting in art form their own unique style. This paper mainly aligned with term the living conditions ` social status • artistic spirit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wo people art. By comparison, social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art contribution to their.
Key words: Compare; art; spirit and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