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美术论文 >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探讨    发布时间:2019-03-27 15:30:56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探讨
内容摘要:美术欣赏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
要途径。本文着重分析现阶段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状况、教学中出
现的误区和几个教学方法探讨。从而提高师生之间的教与学质量,
塑造学生完美的品格。
关键词:美术欣赏  现状  教学误区  教法探讨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
国家教委于1990首次把高中艺术欣赏课程列为高中教学选修课,几年后列为必修课。现各级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越来越显出蓬勃生机。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但就目前来看,离真正“必修”还有一段距离。在大多数学校普遍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高中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特别是像我们地处山区的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观念思维较落后、信息相对闭塞。据我了解,许多乡镇高中最近几年才开设高中艺术欣赏课,有些至今未开设,有些虽开设但效果却未尽人意。我国的高中教育包含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个方面,应试教育是各学校共同的努力方向,固然重要。但少了素质教育,教育就是不完整的。试想,我们的学生在学习阶段,若把美术等非高考科目都改成英语、语文等课程,学生到毕业时分不清美术中还包含着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门类,不了解齐白石,达·芬奇,毕加索……,更不用说具备什么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了,如果真的这样,那这样的教育就让人不敢恭维。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误区
本人从事美术教育十几年,担任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也近十年,在教学中,走过了不少的弯路和误区,至今仍在探索和改革中。起初在教学中,虽然认真备课,惟恐言之不尽,从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构图到色彩、笔墨、意境等等,内容丰富、面面俱到。但在课堂中,教师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昏昏欲睡,不得其解。这其实是走进了一个教学误区。现总结这些年的经验和教训,与同行们探讨。
1、美术欣赏课变成了“专业课”
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教师大多从美术专业院校毕业,往往会把大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移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在分析作品时大谈什么“三角形”、“S形”构图,讲光源色、环境色,甚至对着印刷一般的教科书大谈“色调微妙、肌理丰富”。这种专业课,虽然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但对未受专业训练的中学生来说却如雾里看花、索然无味。这种教法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久而久之,美术作品在学生眼里变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必然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种想当然的“专业惯性思维”缺乏扎实的基础,其模式化的分析也限制了学生通过其他途径来欣赏作品。
2、把美术欣赏课变成“故事会”
与上面相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甚至以一些秘闻轶事来博取笑声。在分析作品时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种教法低估了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分析、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这种主次不分,不求质量,只求热闹的“故事会”式教学只是让学生走近了作品,而并没有进行剖析,学生当然无法发表对作品的见解,也无从获得欣赏作品的能力。虽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却无助于学生观察力、分析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3、分析作品的“标准答案”
在分析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坚持课本或自己认同的一种观念。通过不断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种教法模式僵化,唯我独尊,表面上是循循善诱,井井有条,其实却是扼杀了审美的多元化思维,影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4、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许多学校推广了多媒体教学,教学设备日益完善。多媒体技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改变了我们以前一本书、一根粉笔和几张范图的教学过程。它容量大,声、像、文、图可相融贯通,操作方便。但在教学中若把要写的板书,要提问的问题,要讲解的图片事先刻录在课件上,以图一劳永逸。虽然银幕上文字又蹦又跳,又唱又伴,其实整堂课却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按部就班。在华丽的银幕背后,教师可能忽视了一个重要现象,那就是一个不变的课件并不适合不同班级同样使用的,因为学生特点、教学情景是不同的,所以教学活动不能成了为多媒体的存在而存在。这种教法忽视学生实际情况,学生缺乏参与、思考,仍然达不到好的效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其实是个时髦的误区。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的探讨
纵观上述教学中的种种误区,不少教师都有经历过,要怎样来避免误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和修养水平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1、精心设计问题,调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现在许多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对于非高考科目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性,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好奇、求知的心态,逐渐进入到欣赏的美妙世界中来。如欣赏世界名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首先让学生说出对这些画的第一观感。回答是多方面的,有的说画得人没有明星漂亮,有的说衣服不漂亮,有的则说其微笑画得很好、很神秘等等的初浅认识。接着提出:这幅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名画,流芳千古?其微笑的神秘感是怎样产生的?达·芬奇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到有趣、好奇,随之兴趣大大增加,思维活跃,很快进入到欣赏作品的状态中来。最后在学生的回答、质疑中,教师进行总结分析作品,这样通过设疑,激趣、释疑,往往能受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2、集思广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任何一件美术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环境、形式下对同一作品都有不同的评价。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表达出他们不同的观点。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格调。例如在欣赏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时,在分析“形神兼备”的听琴段落和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后,可指名或由学生推荐一名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强的同学上台来,给其他同学介绍银幕上的观舞段落的画面。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又如:在欣赏现代设计艺术时,可尝试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款服饰,这既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体会一下当服装设计师的滋味,许多同学把自己大胆的相象、夸张的手法和个性审美溶于设计中。这一课不仅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设计、展示才能、动脑构思的机会,而且升华了欣赏课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结合多媒体技术,让多种资料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媒体集成一起,能及时、直观、生动的将大量的图、文、声、像等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它的容量大、画面逼真,可展示全图,又可局部放大,是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好帮手。教学中如果只有单一的讲述,欣赏,提问表达,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厌烦、枯燥,精力难于集中。不是讲述、提问得不好,而是学生在科目没升学的压力下,精力难于长久集中。如果我们将音乐、影片、文学作品等资料带入欣赏课堂中,辅助教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时可插入民族乐器的演奏,如:春江花夜月、高山流水等的古曲民乐。在欣赏欧洲古典美术作品时,可插入西方管弦乐器演奏的蓝色多瑙河等协奏曲、圆舞曲。欣赏现代主义作品时也可插入节奏强劲的迪斯科等背景音乐。在这样的视听氛围下欣赏作品,可达到“有声有色”的很好效果。在讲述一些作品的历史背景与历史作用时,也可把一些优秀影片资料片断插入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再现该作品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开阔了眼界。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时,可插入国产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再现圆明园景色和火烧园景时的悲惨场景。从中让学生了解宫殿建筑特点、作用和接受到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又如在欣赏古罗马建筑大斗兽场时,也可插入外国优秀影片角斗士片断,从中可感受到斗兽场在历史上的血雨腥风的场面等等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文学作品也能帮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如:在欣赏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时,配上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配唐代李白蜀道难;挪威蒙克呐喊配鲁迅狂人日记等,这些文学作品既能帮助解说美术作品,而美术作品也把文学作品形象化了,这不但使艺术作品内容互相衬托,还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乐于教,促进学生的欣赏效果,学生的美术、文学等方面的修养同时得到提高。
总之,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避免走入教学误区。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高中美术班的素描教学浅谈
下一篇:美术教学论文: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