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9-03-27 15:44:44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新课程美术教科书(人美版)美术鉴赏系列中的第4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中的第二类型——意象艺术。由于意象艺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在学习了具象艺术之后,理解艺术家对主观意念——感觉和意图的表达,是学生学习如何鉴赏意象艺术的入门,也为学生后续学习较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设计理念
根据高中美术新课程的具体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将美术语言运用于课题研究性学习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鉴赏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和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学会运用视觉感知和美术知识对意象艺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想象与体验,并与生活相联系,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能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进入教师创设“‘意术’(意象艺术)魅力大家谈”的讨论。根据课前教师布置自主学习课题内容,搜集相关作品资料,围绕“意象艺术的‘真实’与具象艺术的‘真实’”、“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相比哪一种更有表现力?”为题展开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引导自主学习并参与课堂主题性讨论,既检验学生的学习实效,也有利于生成课堂教学。)
2.比较与研究。选择英国画家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与前一课学习过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两幅作品进行对比,来说明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有着巨大的差异。委拉斯凯兹笔下“教皇”形象那幅凶狠与狡诈的面貌和性格被真实地刻画出来,而培根以委拉斯凯兹的“教皇”为蓝本,两片血淋淋的大肉片被置于肖像左右两侧,让观众感受到的是一个更加阴险恐怖的教皇形象。这幅画所产生的艺术震撼力更为强烈。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形象上反复对比、研究两幅作品存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就表现在它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如何理解意象艺术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另一个就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来表现。为此,艺术家就要调动一切手段(常用夸张与变形)来表达这种感觉和意图,而不管是否与我们眼见的现实一致,从而产生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这样,我们可以认定,意象艺术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图所呈现的形象。
3.分析与理解。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地分析探究不同作品的艺术特征,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意图。选出有代表性作品作为赏析重点:A、蒙克的呐喊主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成长历程,艺术家的论述,美术语言方面进行分析、判断。B、达利的内战的预感主要从人体的肢解,打破、重组,画家责任与唤醒无知方面进行感受、体验。C、凡高的星月夜主要从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创作激情,色彩表现方面进行想象和评价。D、苏轼的枯木怪石图主要从艺术家的个性,情感,艺术观,创新方面来理解中国写意画的特点:不求形似,惟取物之意气和神韵,笔墨只是画家寄情之物。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相关作品资料谈个人对作品的见解,教师再做小结。指出意象艺术是与艺术家对现实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密切相关的。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越“怪异”。在赏析凡高作品时教师介绍了凡高选择别人没有画过的向日葵作为自己主攻的项目获得巨大成功的事例。
多角度地从不同的侧重点去分析理解作品,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帮助学生厘清意象艺术的“怪异”现象与艺术家观念的关系。而教师介绍凡高确定自己主攻方向的事例对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4.三分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要完成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知识梳理。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请老师解决,或个人对作品的看法提出来与教师交流。三分钟质疑创设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学生能将自己的疑惑问题提出来要求教师解答;另一方面也让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当场反馈,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联想与体会。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地方就存在着意象艺术美的形象,只是我们不经意去发现它。比如说;毕加索从废弃物中挑选出自行车把和椅座,将两者组合起来,创造出一件牛头的装饰作品,就是一个典型生动的例子。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生活中的意象美的种种形象……
之后,教师展示火烧云的图片资料,以及天空漂浮云彩的影像。接着,朗诵一段散文“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他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要求学生以文学作品或图像资料为素材,运用形象思维创作一幅简单的意象艺术作品。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改变了过去欣赏课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力求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意象艺术的资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学生在思考与讨论的学习过程中运用课程资源,主动参与交流。
二是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方法探究不同美术类型的艺术特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美术知识,领悟研究的方法。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他们能独立探究解决。例如:在比较与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不同流派作品的比较,分辨出艺术家的主观表达意图,以及影响形成个人风格的主要因素。这种学习方式直观、感受快、启发效果好。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愿望。
三是通过诱导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艺术多元性的理解、包容与接受,培养人文素养,从而达到以艺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比如:讲述凡高选择向日葵作为自己研究目标获成功的事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借鉴和启示作用。而达利创作内战的预感也说明了艺术家心里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感知意识,引起共鸣。
四是通过倡导学生学以致用,联系现实生活,发现身边的意象艺术形象,并动手创作,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心灵轨迹,尝试创作的滋味,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而朗诵散文,创设艺术情境,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来丰富美术教学,实践综合教学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
另外,课堂教学中的三分钟质疑,虽然时间不长,但让学生当场质疑却显得非常重要。学生有了问题,教师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通过当场反馈教师才能知道教学预设的目标是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共存,会让教学变得更实际和有意义。如:在本课质疑中有一位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意象艺术都采用变形与夸张的表现手法?”这问题就提醒了我,界定意象艺术不能以表现方式作为评价作品类型的唯一标准,而应该让学生懂得“意象”相对于“实象”,它不是客观现实的再现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因此,意象艺术也可以运用写实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见不到的形象(情景)。例如:石涛的中国画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一例。这幅作品看上去像一幅具象艺术的作品,实际上它属于意象艺术。当然,在一节课里就要让每一个学生一下子就把意象艺术弄得一清二楚也是有困难的,需要针对学生的认识,在今后的美术课程学习中,不断深化知识面,提高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