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术毕业创作中对借鉴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9-05-14 17:59:51
美术毕业创作中对借鉴的感悟
摘 要: 本选题结合毕业创作这一实践活动,解决自己在绘画中的困惑与不解,主要 是谈自己对绘画中借鉴的看法,在借鉴中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是我进行借鉴研究的目的。通过这一选题,对创作中的借鉴进行有目的研究。研究如何有效的借鉴大师,如何取舍,在大师的画作中找到自己,探究属于自己绘画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
关键词: 借鉴; 选择性; 临摹; 自然
一 创作时的困惑
马蒂斯说过“幸福在于撕开笼罩着我们的迷雾”。[1] 怀着满心的憧憬开始了我人生中第一次的油画创作课,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脱开老师给予的思想枷锁,在自由想象的海洋挥洒自如,尽情的挥洒自己。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最高成就的达芬奇曾说过说“爱好者受到所爱好的对象的吸引,正如感官受到所感觉的对象的吸引,两者结合,变成一体。这种结合的头一胎便是作品”。 每每想到自己将会有一幅凝聚自己思想的画作,心中的希望便在升腾,脑海里充满了各种奇怪的想法,创作的冲动使我紧张着,欢快着:诡异的面孔,苍白的肌肤,狰狞的血色红发……。这些想法如无形的大手推着我,冲破了老师的“多准备,易动笔”的教诲,背着老师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油画创作。
但自动笔开始,各种的问题便如影随形,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了。从构图便出现了问题:大小的安排,空间的安排,主次的安排……拦路虎般横在我的面前。勉强的完成了构图,如何表现成了首当其冲的难题。我疑惑了:创作不就是将脑海里的想法“复制”然后“粘贴”吗?老师的一番话加重了我的困惑:“去看看大师的作品会对你有帮助”。创作难道不是史无前例吗?创作还需要借鉴大师吗?
二 关于创作中借鉴的思考
(一) 有目的有选择的借鉴
漫步在午后的阅览室,思索自己困惑的根源归于我对于艺术“借鉴”的理解。“借鉴”是一种极其普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相对特殊的学习技巧。普遍是因为几乎每个人都会用到,翻开每位大师,你都会发现他的背后有“借鉴”的存在。特殊是因为它是一种速成的学习方法,借他人的成果来成就自己,亦如武侠小说的人物要想集众人武功于一身,只会有两种结果,武功尽失或是武林高手,成功的人永远都是那些掌握技巧的,同样要取得“借鉴”的成功也是需要技巧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借鉴”。
达芬奇在笔记中提及“画家如果拿旁人的作品做自己的标准或典范,他画出来的画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努力从自然事物中学习,他就会得到很好的结果。罗马时代以后画家的情况就是如此,他们继续不断的在相互模仿,他们的艺术就迅速在衰颓下去,一代不如一代。” 达芬奇笔中的“模仿”不同于“借鉴”,“借鉴”是建立在“模仿”之上的,可谓是“源于模仿高于模仿”。如果说“模仿”是单纯的效仿或是原样的照搬,“借鉴”是有目的有意义的选择。法国的一位善于刻画女性美的艺术家马约尔(罗丹的学生,并且与罗丹和布德尔共称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他的作品大多充分展示了裸体所具有的无限魅力,人体被赋予了如此丰富和广阔的含义,象征了人的精神世界和充满了生命的活的自然(如图1、2)。当马约尔决定开始自己的雕塑之路时,罗丹在雕塑界的艺术影响已经如日中天,马约尔没有被神化般的‘权威’吓的止住步伐,他以自己的努力建立起不同于罗丹的雕塑艺术风格(如图3)。如果说,罗丹在塑造人物时利用各种不平衡的动态来表达自己诗一般的激情,那么,马约尔却是通过建立雕塑的质量中心,来取得丰满沉静的和谐。从美学观上看,他与罗丹正相对峙。人称北方的罗丹,南方的马约尔。何以他能如此成功地推翻了罗丹的雕塑传统,建立了他的象征主义雕塑风格呢?“借鉴”帮助了马约尔,马约尔早年很欣赏“纳比”派。他主张女性雕像应保持一种发端于古希腊罗马的净化,把女人体的的原始曲线美比喻为自然的一部分。他把人体的自然律动用以象征一种建筑,一种自然或一种生态现象。虽然以古希腊为楷模,但更注重把古代传统加以简化、净化,因而出现了突出体积和体块的现代倾向。他能推倒——更准确地说他发展了罗丹的艺术观是不足为怪的,因为时代需要他。
设想一下马约尔如果没有借鉴纳比艺术中对他有利的因素,现在我们只能看到罗丹的复制品似的艺术,他也会永远的埋在罗丹的影子里。这正如我们要的“借鉴”是选择而不是追随,有目的有选择的“借鉴”就如同站在伟人的肩膀,成就自己,这样的“借鉴”好于一味的复制伟人的影子。在艺术的长河里,我们的父辈们建立起来各色的艺术,要借来用就要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摒弃不适合自己的,并且要在借的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正如尤瑟纳尔所言:“我们的父辈修复了一尊尊雕像;而我们则把它们的假鼻子假器官一个个去掉;我们的儿孙呢?轮到他们时无疑会另行其事。我们现在的观点即代表一种所得,同时也表示一种失去”。“去伪存真”则是给予我们初学者的良言。要去伪存真,就得靠理智来支配,而理智有时未免会在选择上出现偏差,要避免这种偏差,只有和美不断地交流。普珊经常说:“一个艺术家在观察对象的时候,应该是一个干练的老手,而不是在复制对象时弄得筋疲力尽。不言而喻,艺术家应该具有一对敏锐的目光。”
“既然是‘借鉴’那终究还是个借,版权还是人家的,创作可跟这个挨不上边。”我认为“借鉴”与“独创”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借鉴”是“独创”的基础,“独创”是“借鉴”的必然结果。有了一切“借鉴”的准备是开创自己独特风格的前提也是必然,没有先前的“借鉴”的学习,要搞“独创”是很难的,同时有了万事具备的“借鉴”就有了通向成功的“独创”。当然通向艺术成功大门的路不会是一道选择题,借鉴了就必须独创,否则就是杂七杂八艺术的一种,生活在伟人的包围圈里,直至窒息,为了生存你只有顽强的创新。高更的话似乎佐证了我的观点:“画家们失去原始的感性,失去灵甚至失去想象力,他们盲目的想追寻一些他们没有能力去创造的内涵。结果他们只能人云亦云,一旦失去便即刻失去自我。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建议后生独处的缘故。除非他是个坚强又能忍受孤独的人。”
(二) “借鉴”的分类
了解艺术史的人都会知道,艺术发展至今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借鉴”下完成的,印象主义大师德加甚至认为:“研究自然并不重要,因为绘画是继承传统的艺术。”我们并不主张德加的不必研究自然的观点,但是绘画是在传承下发展的,这是毋庸置疑的。毕加索在爵士乐中提到:“安格尔经常使用垂直的线条,在他的裸体人像的草图中,常常可以看到在胸部和关节内踝处没有擦掉的垂直线,阿拉伯似的图形在这条假象的线条周围展开。采用这种手法也给我带来很大的益处;垂直线深深的印入我的脑海,帮助我精当的确定要画的线条和方向。我没有疯狂的线条。” 正是因为毕加索的借鉴,我们才能够看到建立在“安格尔艺术”之上的“毕加索的艺术”。 文化也在“借鉴”下为众人所熟知:希腊优美缠绵的神话,古埃及神秘的王权,贵族雍容华贵的生活,这一切都在艺术题材的“借鉴”下广为流传。利用“借鉴”这一有利“传播工具”的帮助,就可以把美抓在手里!因此要继承和发扬古人创造美的方式,像存款一样把它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借鉴是一个广泛的词汇,借鉴的内容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简单做了一下分类:
1 对于绘画内容的“借鉴”
有位农民他有一面用无花果树制作的盾牌,想在上面画一副画,于是请达芬奇的父亲带到城里请画师画。但他的父亲却把他交给了达芬奇,想试试他的画艺。达芬奇决定画一副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为畏的盾面画,以达到盾面的效果。他首先读了几本有关妖魔鬼怪的书籍,然后开始构思。有一天他想起了希腊神话中的女妖麦杜萨的传说,深受启发。她是一个蛇发女妖,面貌凶丑,口喷火焰,头发都是一条条毒蛇,她的魔眼看了能使人僵化为石。于是达芬奇不仅收集女妖的资料,而且还运用了一些小动物,综合了这些形象他开始描绘起来,由于不间断的工作以至那些小动物的尸体都腐烂发臭了,他毫无察觉。正是达芬奇对希腊神话内容的“借鉴”,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神话的神秘魅力和艺术感染力。这种对于神话故事生动情节的借鉴比比皆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提香的花神取材于古罗马神话、鲁本斯的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们取材于希腊神话、德拉克洛瓦的但丁和维吉尔取材于但丁神曲中的“炼狱篇”。大师们将人们的想象转化为丰富生动的形象,这是“借鉴”也是“创作”,是建立在“借鉴之上的创作”——我们极力追求的。
2. 对于绘画题材的“借鉴”
高更早期作品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后来多次到法国布列塔尼的古老村庄进行创作,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版画及东方绘画的风格感到兴趣,逐渐放弃原来的写实画法。由于厌倦城市生活,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风习和艺术,高更不顾一切,远涉重洋到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上去生活和画画,直到去世。高更以极大的热情真诚地描绘了土著民族及其生活。或许正是由于高更的画作,今天的我们才能够远隔时空来了解那段的风土民情(如图4)。
为了反映真实的海难事件:1816年法国的巡洋舰装载400人去塞内加尔,舰长是一个拥有后台却对驾驶丝毫不懂的家伙,由于他的错误指导导致船遭遇海难,船长坐救生艇逃走,剩下的150名逃生者坐着临时扎的木筏在海上漂流。最后仅剩十人,而对于这次的重大的海难事故,路易十四只是发表一个简短的信息。籍里科创作了梅杜撒之筏,在紧张的气氛、强烈的色彩对比中,把命运推到生命的极限。他用革命性的角度借鉴历史,描绘历史,创造历史,活生生的向我们展示了历史。
这样的例子很多: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讲述了土耳其进攻希阿岛,并对当地人民残酷的屠杀;珂勒惠支织工暴动真实的反映那个时代精神的压抑,是德国底层人民生活的写照;德加芭蕾舞课对大歌剧院芭蕾舞演员生活的描写,表现为人们创造“美”的艺术家在创造过程的痛苦和艰辛。
很多人认为画家存在的理由就是客观的反映生活,传播生活,因此很多的绘画的题材都是来自生活、反映生活。生活给了画家创作的灵感,给了画家创作的动力。画家也从生活中“借”来的感悟应用于绘画,提供美的享受的同时,感触生活。
3 对于大自然的“借鉴”
油画创作表现的是自然美,是对现实美的再创造。 但艺术美不等于自然美,它高于自然美。油画作品反映的是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油画创作的有力根据或根源。比如,这样一幅生活情景: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下,有一对衣着朴素,身体健康的农民夫妇,在田野斜斜相对而言地站着,都低了头,把手放在胸前,身边倒着一辆手推车和一个盛满马铃薯的篮子。他们在辛勤劳动了一天正要回家的时候,远处传来了教堂的钟声,于是他们脸上现出虔诚肃穆的神色,双双心情平和地做起了晚祷。这不是法国19世纪农村典型的生活景象吗?在这幅生活景象中,我们看到的不正是劳动人民那种纯朴善良的性格美和人与人之间和谐诚挚的关系美吗?是的。但是,这种现实生活中的景色和美,是法国农民画家米勒在他的名作晚钟里为我们描绘出来的。
克劳德·莫奈在诺曼底的海滩上遇到了艺术家欧仁·布丹,他后来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并教授他学会画油画。布丹曾对莫奈说“当场画下的任何东西,总是有一种以后在画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实感和笔法的生动性。”莫奈在他今后的绘画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说的话去做的,因为在他的内心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很多大师提倡从大自然获取自己的创作灵感,追求自然的画风(如图5)。“画家应该研究普遍的自然,就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加以思考,应用事物的优美的部分,这样他的心就会像镜子一样真实的反映面前一切,这就好是第二自然……如果努力从自然中学习,他们就会得到很好的结果”,这是达芬奇所追求的从自然中”借鉴”,享受自然所给与的,并且追求着自然的画风。安格尔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第二种艺术,只有一种算艺术,其基础是:永恒的美和自然……大凡完美的艺术都是建立在客观自然的基础上,它来自于客观自然”。 就连被太阳伤害的‘普罗米修斯’——梵高也同样认为:人保存大自然里色彩的美不是通过呆板的模仿,而是通过在同一值的‘色彩层次带’里的新创作,而这个‘色彩层次带’不需要和原来的同样。4 对老师以及崇拜事物的“借鉴”
欧仁·布丹是法国19世纪风景画家。他以高度的油画技巧真实地描绘出透彻明亮的空气,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动荡的海洋水面上波浪追逐,呈现出变幻莫测的光影,布丹只是把自然界看成是一种纯粹的绘画对象,他的那种对景写生,笔触粗放地描绘阳光、空气和色彩的风格,得到后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们的肯定。他被称作“印象派之父”,他是莫奈的启蒙老师。布丹对莫奈的忠告是:“当场直接画下来的任何东西,往往有一种你不可能再在画室里找到的力量和用笔的生动性。”布丹的忠告渗透莫奈的灵魂,终于形成了他追求的画旨:“我想在最易消逝的效果前表达我的印象。”由此可见布丹对这位被世人称之为印象派之父的莫奈影响之大,可谓决定性的(如图6)。布丹才是真正的印象派之父。
古人对老师解释是这样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会将自己的知识毫不保留的教授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尽量多的吸收师者的知识,将对自己发展有利的加以打磨,创造自己的艺术。之于老师是无私的传道,而之于学生是虚心的“借鉴”。
安格尔是坚定的新古典主义者,他十分崇拜希腊罗马艺术和拉斐尔。他的代表作路易十三的誓愿描绘法王路易十三虔诚地跪在圣母子前,其形式完全是”借鉴”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
德加的艺术根植于古典艺术,授业于安格尔,并且以此为荣,他苦心临摹大师作品,毫不掩饰的说:“没有其他艺术比我的艺术更不具有自发性,我的艺术是反复思考和研读大师作品的结果”。 莫奈是印象主义最具典意义的画家,推崇马奈的艺术,他未完成的森林中的野餐就是为了从新解释马内的草地上的午餐。惠斯勒崇尚葛列尔的艺术,将葛列尔的“一切色彩基于黑色”的理论传承发扬。
(三) 临摹也是“借鉴”
临摹大师的作品是我们初学时的必修课,是枯燥乏味的。名家大师们探索艺术之路的经验是新一代成功的基石,他们对于绘画的理解和认识要比我们多的多,这种‘不劳而获’的间接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或许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对待临摹,劳伦斯在谈论作画时说:“我所谓的画画是指临摹,我觉得我得到的最大的快感是在临摹安吉利科的逃亡埃及和罗伦策提的底比斯巨画时获得的,这两幅画我都是对着黑白照片临摹,然后自己涂上颜色;也许比威尼斯的卡巴秋名画更让人欣慰。这时我才真正认识到,一幅杰作的每一条曲线,每一个姿势中都注入了强大的生命。纯洁的精神、敏感的领悟、描绘出一幅内心图画的强烈渴望,全部同时体现在画中”。 用心的临摹会给我们带来心灵的享受,也会在以后的绘画之路上给予你值得“借鉴”的标榜。一幅画是在你注入了生命才会富有生机。如果你不注入生命,不注入激情、强烈的愉悦或者是视觉的兴奋——那么就像许多画,不管你注入了多少毫不马虎而且非常科学的劳动,这幅画都是死的。当你是在临摹平庸的复制品上的一座假山,你对于假山的和周围的气氛,并且它在你心中激发的强烈而愉悦的感受也能表现在纸上,这时你就赋予一个平庸的概念以某种生命。
去画吧,写吧,尤其是临摹!像对待一般静物那样。所有您从造化中临摹下来的东西,已经是创作了;而这样的临摹才有助于引入艺术。即使是两幅很相似的画,给人的感觉却是不同的。我记得法国的电影导演阿贝尔曾经说过:“画面只有在作者的力量得到表现时才存在,这种表现可以鲜明也可以不鲜明,其作用方式是一样的,就是说,如果我创作一幅画面,另一个人也创作一式一样的画面,而观众所得的印象本质是不相同的,虽然画面的质量完全一样。由于作者的力量不同,使画面有了两种生命。”例如:别人的房间是对佛罗伊德二战心声的摹写(如图7),佛罗伊德的作品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精神分析,并以其娴熟的写实技法使得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别人的房间的作者在摹写中抓住了“心理”这一佛氏作品中的关键,并进行再创作,同是心理描写,但内容迥然不同,在技法上,房间采用水墨、炭精条、铅笔等多种材料相结合来表现同一画面中不同质感的物体,又因为是单色画,更使得画面是有一种惆怅、怀旧的气氛,如同米兰。看看作者写在画纸边的话:“典型的佛罗伊德式构图,俯视、室内画室式莫明其妙的场景,若有所思的表情,传达出人物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三 我的创作与艺术“借鉴”
“每一幅新的新的画应但是某种唯一的东西,它必须是人类智慧世界观念的一种新的描绘。画家工作时必须倾注自己的全部精力,显示自己的全部经历和全部的真诚,以及伟大的谦逊,使它如我们期待的那么娇艳”。 这是马蒂斯的理论我“借”用了。
(一) 我对老师的“借鉴”
阴晓雪老师,我只能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解读她的绘画。张洪祥教授给予她这样的评价:“在我印象中,她是一个多思、善感、悟性很好的同学。她面对各种时尚风潮的冲击,面对各种社会现象,思绪波澜起伏。艺术上每前进一步,她感到无比欣喜;每遇到不解的疑惑,她感到十分困惑,她便梳理自己的理念,并急于将真实的感受贯穿于自己的作品之中。就绘画自身而论,晓雪没有固守过于程式化的造型法则,而走进了一种顺其自然、从容随意的艺术境界之中,应该说,她找到了自己,黑色运用、一种稀释染料的自然大胆流淌笔法也是阴晓雪绘画的又一特色,这可能是那种淡淡的忧伤又不拘一格的个性所致吧。”左拉评价马奈时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一旦他们在绘画中发现了对自然的生气盈溢、独辟蹊径的解释一幅名画旋即宣告问世”。老师那自然平和的画风,流畅的笔法,画中流露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感受,这些都值得我毕生借鉴的(如图8、9)。就像安格尔说的那样:“我们的目的不是发明,而是如我们必做的事那样,以艺术大师为榜样,继续运用客观自然不断向我们提供的无数形象,诚心实意的再现他们,并且赋予纯洁恰当的形象,使形象臻于完美。”
我重新拾起画笔,开始新一次的创作……。
(二) 第一幅画——暗夜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一样,脑海里涌现出很多奇怪的想法,我坐在我心灵的爱恋者旁边,听着她的哭诉。我悄然无语,静静的听着。我感到在她的声音里有一股令我心灵为之震颤的力量。那电击般的震颤,将我自己与自己分离,于是我的心飞翔在寂静的夜。那是梦,而躯体变成了狭窄的囚室。融在黑夜的女人,寂寞凄凉,死寂的黑包裹着她冰冷的肌肤,她无处躲,也不想躲。妖艳的红发像蛇一样吐着红丝吞噬着她的灵魂,在黑暗的夜里闪着诡异的光。面具下的面孔令人揣测,她是临终者的躯体;它有灵魂,来自愿望,它有理智,来自心。我希望我可以画出自己的感受,女人的身体要尽量往冷的画,但是不能画的灰了,玉一样的凉会更好,女人体要画的饱满,小腹要圆滑,写实的画法会好些。黑暗的夜不能画的太死,红色的头发既要张狂又不能不和逻辑。面具不能画的太真,抽象会更贴近我的想法。
1 过程
我试图表现黑夜可怕地一面,人在里面将会疯狂,可怕地夜啊!我通过无际的黑像是天明是不可能的事,渲染这种恐怖的气氛。张狂的红、跳跃的红、不安的红,蔓延着紧张的氛围。黑与红的对比达到目的,这一切表现着火热的地狱气氛,没有任何的压制,没人能控制这一切。却又那么的简单,像梵高的自画像,只有背景人物。
无际的黑是我控制不了的,平铺的黑给人空洞的感觉,我难以表达。我需要借来给予我继续创作下去的灵感,翻阅书后看到斯丁的乡村音乐会,背景为了突出人物处理成黑色,却是那么的有空间感,没有被光照的地方却被一些简单的房间结构凸现,空间拉开的恰到好处。
于是我在这个妖艳的女人的后面用简单的笔触勾勒了一个相框,色彩融在黑中,却凸现了空间,为了加深空间的感受,我又加上一个桌子,就像画一样只是简单的勾勒,或许那相框寄托了她的思念,桌子见证了她痛心的秘密。如果将相框和桌子处理的太实就会抢了主体的‘风头’,画的太多就会显得乱,相框和桌子一前一后拉开空间,我认为足矣。(如图10)
2 创作中的“借鉴”
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我“借鉴”了著名画家斯丁的乡村音乐会(如图11)的背景的处理方式,这是斯丁的风俗画作品,画面中人物的不同形象与个性,以及人物周围环境道具摆设的描绘,足可以让我们看到画家的艺术修养和水平。我的作品背景的处理着实让我头疼,黑暗的墙面怎么样才可以画活?斯丁的这幅画中,处在黑暗中的窗户甚至是壁橱上的一切事物仿佛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简单的描绘确实深入的刻画,这是我从中“借鉴”的。
3 创作后的思考
我必须对你说,假使我还有足够的耐心来处理这幅画,我会按照自己的意思继续走下去,深入的对女人的面部经行多种的变化,不再是简单的面具,而是揣测她的内心,寻找对面部最正确的刻画。我会认真的对待这个女人,安静的对待,如马蒂斯所说:“问我是否相信上帝,在我工作的时候,我的确相信他的存在。当潜心静意作画时,我感觉如有神助,这令我创作出超乎我能力的作品。”
四 结束语
“第一次的创作,感觉如何?”“很好,虽然对于我来说还是件困难的事,但是我感觉很好,我拥有最宝贵的东西‘经验’。”“第二次呢?”“我运用了经验所以很顺利。”“借鉴”在你的创作中到底起着什么作用?”“它让我懂得在绘画之前得多看,眼到心才能到,正是懂得了如何“借鉴”,我才开始了创作。就像是小孩子,得先会走才能跑。”“你在研究艺术’借鉴”的过程,你学到了什么?”“这个很重要,整个过程就像是上了一堂精彩的课一样;“借鉴”不仅在艺术方面,生活学习都很重要,“借鉴”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创作课结束了。”“不会结束,这只是个开始;对于我、对于大家都只是个开始!”“这篇文章受本人知识的限制,不够深入和完善。但是我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我会对这个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注释:
[1]郑林,艺术圣经——巨匠眼中的缪斯[M]. 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59
参考文献:
[1]迟轲.西方美术史话[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2]王林.现代美术历程100问[M]. 成都: 四川美术出版社,2000.
[3]毛泽东.毛泽东论文艺[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16.
[4](法)奥古斯特·罗丹述,(法)葛赛尔记录,傅雷译.罗丹艺术论[M].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5]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彭吉象.艺术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7]李黎阳,马蒂斯[M]. 承德: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10
[8]温尼·海德·米奈.艺术史的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孙振华、鲁红.艺术与社会[M].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11
[10]外国美术史及作品欣赏[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7
I need to take yours
The Creation in graduated from the perception
Zhang Cuicui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Shandong, 253023)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ubjects graduated from the practice of creative activities, to solve their own puzzles in the painting and understand, mainly to talk about his paintings draw on the views of, in reference to resolve their own contradic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and improve their own. Upgrade themselves to learn from my purpose of the study. Through this selection of works of reference for research purposes. To explore their own way of painting, looking for their own painting language, how to effectively learn from the masters, how to make a choice, in the master's paintings find their own. These issues are worthy of exploration
Keywords: reference, selectivity, copying, natural
谢 辞
论文终于在我的焦急的心态中脱稿付印了。我诚心的感谢指导我的教师,在此之际我要特别向 所有指导我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从收集材料到脱稿打印,都离不开你们辛勤的指导,谢谢老师。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陈老师的悉心指导。陈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谢班老师、陈老师、程老师、阴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在此,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在毕业设计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宝贵意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真诚的感谢在大学学习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所有老师,你们给我的指导和教诲我将永远铭记在心里。
最后,再次衷心的感谢在学校里给过我诸多帮助的同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