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美术论文:当代高校美术基础教育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5-14 18:04:21
高中美术论文:当代高校美术基础教育之我见
【论文摘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一个有机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运用美术手段,感染培养受教者的一种社会工作和社会文化现象。它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我们应该根据受教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其它辅助性美术教育活动,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项工作。
【论文关键词】想象 创新 兴趣 赏识
一、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还要重要。培养和发展想像力是美术新课标中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生活就是艺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此他们的心扉是敞开的,他们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不用拘束现实,只要能充分体现自我,他们就觉得开心。有些学生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例如一年级我在空中飞一课中,我结合神舟七号引导学生想像,说出如何才能飞到空中。他们有的说坐在飞船上,有的说像电影阿凡达里坐在恐龙背上飞上天,还有的说像天使一样长上翅膀飞上天……看,学生的想象多丰富啊!
1.2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阈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并不是日常意识和习惯所能企及的,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曾在上海举办“法国250年绘画作品展”会上,从男女老少、 各界人士的交流中我发现,人们似乎都能顺利地欣赏这类写实作品。然而,另一个事实却让我吃惊,在“毕加索”、“米罗”的画展上,许多学美术专业的学生都向我提出这样疑问:“这些画好在哪里?”而不是提出“我感觉到了什么”等评价性的意见。他们大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的情绪。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观者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当面对着新的审美现象时,其评价标准就失去了有效性。
以上列举的事实可以说明,从审美意识出发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或剖析作品所激发审美体验的形式因素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旦我们认识到,教学必须要达到这一目的时,那么再现性作品欣赏和表现性作品欣赏教学所碰到的困难是相同的。
我们已经知道,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假如,我们从伦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能否成在这一阶段的评价,需要我们把注意力比较长久地固定在作品上,并试图把握其中那些相互作用着的主要成份。如塞尚的苹果与桔子,产生顺畅、和谐及愉快情绪的形式机制是由那些主要成份造成的,线条是流畅的、形状是柔滑圆润的、色彩是暖调的;静物在大面积白衬布映衬下,整个明度是高调的。构图是由各种大小方向不一的三角形组成,变化而统一。桌面向左倾斜造成圆滑的果子不稳定感,但似乎又在右倾斜的果盆强力牵制下取得了平衡。这样画面既有欢快的动感,又有祥和定静的均衡感。但这些定性的分析必须后于学生的评价,教学应当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因为对形式因素的剖析是胜不过对形式的直觉,直觉是对形式全面综合性感知,是动态的。而剖析是将形式分解后逐一定格,是静态的。在教学中,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我们需要直觉形式,但不能把直觉神化。另一方面,直觉后的理性分析帮助我们了解所能直觉的东西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尽管对形式的剖析会使欣赏失去了愉悦性,但对提高形式的直觉水平是极为重要的。整个教学是一个从引导感知→分析(史、概念、形式因素)→再感知的循环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的直觉水平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的高度。
对形式因素的剖析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已毋容置疑了,然而,在对作品分析时所使用的语言、方法及教具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如,在构图分析时,可将相似和相反的作品进行比较,卡尔夫的有银水壶的静物是一个“金字塔”形的构图与塞尚的静物画不同,具有稳重的矜持感。再如色彩分析,可以将色彩强烈的作品制成黑白灯片或教具画进行对照,使学生体会色彩在画中的作用。如果要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构图的均衡作用,可以抽掉画中某一部分的色彩和形象进行试验。这种视觉实验性教学对高中生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的。当然,教具的设计必须是经济又合理的。随着教学不断深入,形式的分析从笼统简单向细微复杂发展。可以说,对整体形式意味的感悟和对局部形式因素的体察和剖析都具有非生物学的意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一种建设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任何作品都是某一时代和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反映,作品审美价值的各种现象都有其局限性,或侧重于技法、或侧重于观念;或侧重于唯美性、或侧重于文学性等等。只有用历史的辩证唯物的态度,才能较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作品,一味迷信和排斥都不能揭示多种现象背后的审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过程就在于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审美鉴赏力的评论高手。
综上所述,使我们明白了欣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活动。教学的开展都必须依据学生前一阶段的基础,提出具体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尽管教学活动的各阶段和各层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都必须围绕着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对实际作品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
五四运动以来,我们盲目的、过激的对祖先文化的批判,并未对祖先文化遗产进行过认真地考证、清理及完整冷静的思考,致使我们片面的认为祖先文化是落后的、不适时宜的。又由于当时我们国家一再强调的美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以及带有强烈功利色彩的教育教学理念、教法、课程设置、评价标准,加上新中国建国后盲目追随苏联,直到后来的文革运动,造成我国美术教育教学一直没能形成实质、科学、完整的体系。我国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偏颇和简单,战略方针的忽视,直接影响到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规范、科学和完整,本质上已经产生对中国式文化教育目标的疏离。直至现在,我国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脱离艺术范畴,一味的政治说教、功利主义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已使学生厌倦、教师无奈、专家厌烦。
二.教材编写理念上毫无中国文化艺术特色,缺乏在育人方面的未来战略思考。我们的教材只讲过去、脱离现实、没有未来,对当下新的艺术形式(如:宣传广告、网络传播、卡通动画、数码设计等)毫无体现,这是一种严重滞后的体现。而且对全世界和中国现当代艺术介绍极少,缺乏严谨的学术标准。
我们的教材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在搞一统教材,与时代特征极不相称,缺少时代性、实际性、特色性、前瞻性、地方性、区域间互补性。
我们的教材理念保守,说理陈俗、套话太多。编撰人员几乎没有专业知识点的研究专家,何以说清问题,又何以称为标准教材?
我们对艺术流派、作品评价的话语权一直沿用西方的,对艺术史和艺术品全用洋人的标准进行衡量。
三.教学方法上,照搬洋人(法国人的,苏联人的……),反正不是中国人的,全国上下都是一种方法教学,一个理念推广,既抹杀了学生个性、优秀素质、创造才能又否定了教师教学特色。在学生的画板上,清一色的苏派素描,单调的写实风格色彩,素描理论讲“三大面、五大调子”,色彩讲冷暖的印象派理念。完全放弃了中国传统书画、雕刻、民间艺术的自由自觉、积极主动、传达表述、学习创作方式,丢弃了中华美术最优秀的意象、抽象教学理念和情境、感觉的创研优势。这种照搬洋人的教育教学使我们的师生学会了用洋人的眼光观察艺术,用洋人的思维方式思考艺术,自觉变成了洋人文化殖民下的子民。
四.改革开放以来,随“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世界接轨”提法的推出,我们的一些专家和青年教师又大有一番崇洋媚外、自觉接受文化殖民的感觉,盲目跟随洋人,惟恐紧跟不上,不顾中国国情、不要中国文化。似乎我们的传统艺术都不行了,都庸俗了,都没老外高级了。我们的一些年轻教师(包括相当一部分留洋回国的学生)学了洋人的东西就认为中国的文化艺术都是落后的,都是不科学的,都要改掉。他们认为中国不懂设计、不懂建筑、不懂绘画……完全照搬西方教育教学模式。结果,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失去了对国家、民族意识的自觉。于是,国内洋楼林立,家庭洋装修普及,大街上满是洋理念的广告、灯箱、罗马柱、洋雕塑、洋画,洋垃圾比比皆是,以致住宅小区、街道、店铺、大赛奖项都起洋名字。甚至有人提出,美术教学完全可以用课件、电脑和多媒体上课,不必再用笔、纸写画了。所谓的美术示范课几乎全都成了洋理念、洋工具的做秀课。评课的标准也是洋理念下的“量化评估”。这难道也是“与时俱进”?请问是坚持爱国主义还是自觉殖民主义!
面对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我深感必须作大刀阔斧的改造,来一场彻头彻尾的革命。我们首先必须拿出全新的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加速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编写出全新的美术教材(还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填充新的内容)。
美术教育教学要立足并根植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把发扬民族传统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导性工作。注入中华民族美术教育意识,思考中国美术发展战略,提高和强化全民族艺术素质培养的前瞻性。奠定学生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树立民族情感、国家意识。为传承国家传统文化精华,保障社会团结统一、进步发展而开展实质性有意义的工作,这是当今乃至今后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方向。
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应当注意中外美术史的教学。只有让每个初、高中生从小了解美术史,才真正是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才能使一个国度的全民族人民有清楚的审美意识,才有资格作合格公民,去参与建设高度文明的国家和社会,去承担责任和完成义务,才不至于胡乱利用个人能力和职权去“参与”和“批评”。在中国这个不发达国家,温饱的社会状态里,现代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加强艺术史教育尤显关键,用以改造老百姓的“公众舆论”和克服官僚无知的“长官意志”,使我们国家建设发展真正走入文明社会的科学轨道。这是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重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关键在于:教学生认识艺术的现代性——整体的多元化和个体的创造性;教学生知道什么叫独创,什么叫首创,什么叫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我们的初、高中生的头脑具备扩展、发散、联系、变通的思维方式,具有立体多角度、全方位的关照能力,学会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让学生历史的、辨证的、有前瞻意识的认识、分析、研讨问题。使我们的学生不仅具有认识写实形象的能力,也具有认识抽象形象的能力。能在欣赏、解读艺术现象的时候,不仅关注作品的内容、精神、形式,而且也知道认识材料、技巧、科技与作品的关系。因为既然科技在发展进步,艺术的发展进步就不可避免。科技的发现发明延伸、改造人的感官,也丰富着人的感受力,改造着人类的审美惯性,荡涤着人们的审美惰性。
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就是要教学生艺术价值观如何更新,感受力如何进化。因为进化和进步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样式。
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要教学生学习认识“什么叫真正意义上的批评和批判”。因为真正的批评和批判是互为互动的,不是单一角度的认识;不是一种声音说话;不是一种思想思考;不是一种方法分析;不是一种手段处理。要真正允许艺术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必须有学术上的清醒的辨析头脑,扎实丰富的修养、学识,公平公正、多元平行的学术环境,以及艺术科学严肃认真的精神理念,博大的胸怀,前瞻的意识。否则,不是偏颇误导就是狭隘的人身攻击;要么就是相互吹捧和无聊的理念泛滥而导致艺术行为在商品意义下的假冒伪劣大肆出笼;当然还会出现类似文革时那样的脱离学术进入政治上的疯狂的批判。
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应当注意开放搞活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教训的不断总结,不能不清醒的封闭和排它。改革、完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方法,提倡现代的教学观念,改革过去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方法是体现教师对知识资源的使用,对学生思想空间、眼界的关注。应当注意由于时代特点不同,教师传统的“授业、释疑、解惑”这一母题已经转变。要改变教材一体化,改变教学传统化,改变考试一统化而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研究行为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指导他们自觉学习。在上好必修课的同时,认真作好选修课的指导,并不断深化、完善研究性学习课的理念和方法。实际上,教师只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我们应当注意现代的艺术教育教法已扩展到氛围教育、环境教育、情境教育等教育模式。这非常需要教师艺术理念在判断上的清醒和教学思想上的开放、宽容。教师必须注意现代科技、材料、手段的借鉴,注意以此来改造、开发、研制、创造新的教具,并熟练掌握应用。
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应当关注与周边学科知识的联系,这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如:知识与心理的互动;兴趣与爱好的引导;课内与课外的互补;历史与当下的比较;现实与未来的关心;脑的意识与思考;眼的扩展与深入;手的灵活与熟练;中国人的“法”与“道” 的关系;外国人的工具革命、细胞分析……又如:美术与文学的联系比较;与法律的联系展开;与音乐的联系对照;与影视的联系分析;与戏曲的联系认识;与网络的联系互动;与科技的联系探讨;与生命的联系研究;与社会的联系关注;与人类命运的联系思考等等。
二、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造。
瑞士着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学生新奇古怪的想法来源于生活实践,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他们乐于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思维由此而萌发。
着名物理学家杨振宇指出:“成功的真正秘密是兴趣。” 许多教育实践也证明了: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对艺术产生了兴趣,对其它科目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成为一种需要和追求。他们会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主动探索,主动研究和主动发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美术教师不止教给学生美的创造,还应该教会学生在其它科目中寻找美的发现,科科相结合。例如:小学生特别富有爱心,他们对小动物兴趣甚浓,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这种心理特点,我在一年级美术教学小动物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课前找一些有关动物的资料(培养学生找资料的能力),上课时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学间交流动物有什么特点(培养学生互动交流能力),把自己喜欢的动物画出来(出示范画,可以画上背景,也可以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并为图片配上对话,培养学生用线条绘画的能力)。绘画时,我还配上他们熟悉的卡通音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美、创造美。尤其画连环画部分,他们越画越多,越写越丰富,把低年级语文的写话内容也结合在一起了。在我们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中也指出,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的并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书呆子,而是需要标新立异、敢于创新的栋梁之才。
-
科学评价,赏识教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劳动受到别人的肯定,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肯定尤为重要。有些学生也许艺术潜能还未被挖掘出来,但我们老师只要多鼓励他们,终有一天,艺术细胞一定会显露出来的。一句赏识的批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声轻微的夸奖,一丝会心的微笑,一个赞美的动作,都会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回忆。的确,每个学生都是艺术家,我们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也能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力,进而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以往我在美术教学的学生作品评价中,通常用“像不像”、“好看吗”等单一化评价标准去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这种过去的评价方式使很多学生对原本趣味生动的美术课都失去了兴趣,自信心和积极性受挫,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天生不是画画的材料,总比不上别人。现在我学了新的课程理念,知道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多运用激励性的言语进行教学和评价,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潜力、表现和发展趋势,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二年级有个学生叫吴雨桐,因为父母的离异,她跟着爸爸,成绩总是跟不上。放学回家后她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现在对主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到了美术课,她精神抖擞,每次她准备的材料非常丰富,甚至还乐于与同学共同分享她的材料。她告诉我,她觉得自己画画不漂亮,希望同学能帮助她,所以她也乐于帮助同学。我看了她的作品,她喜欢画大的图案,其实这正是她的优点。低年级的学生手腕不灵活,很多学生喜欢把图案画得小小的。正好,我用她的画作范例,激励其他同学也能向她学习,把图案画饱满些。同时,我的鼓励也激励了她对绘画的兴趣。下课了,她常常拿着一些作品给我看,她对绘画越来越感兴趣了,绘画的技能也越来越好了。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也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 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到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才能快活地接受知识。因此,我觉得在美术课堂中,赏识学生是培养学生无限创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学生要学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不止教给学生绘画的技能技巧,还教给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探索积极的人生。
-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又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而教育水平的高低又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在大时代的影响下,教育的地位尤为重要。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新的历史使命。”
现在的社会对教育非常重视,尤其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能力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激情,使整个美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呢?这就是我们作为美术老师应该多花心思考虑的问题。
创新教育思想是人类当代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新课标提出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
阎增武美学原理导论黄河出版社
高中美术选修课(实验本)欣赏基础、美术欣赏人民美术出版社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尹少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2、152、165页)
美术鉴赏(皮道坚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