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艺术比较探析
摘要: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一;西方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
关键词:绘画 音乐 建筑 雕塑 园林 异同 现状
1.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艺术的差异及根源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艺术是写意的--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里的感受。绘画多写意,音乐重感受,书法写胸臆,舞蹈讲合一;西方古典艺术是写实的--注重的是对自然的重现,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实情况或运行理论。绘画多写实,音乐重和鸣,舞蹈表情绪。而这种区别与中西哲学的差异有关。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以中庸谦和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向极致;西方哲学主要是来源于希腊的数学和几何的逻辑思维,重视对事物的客观认识,概念化推理演绎剖析事物,推崇物我对立。所以,中国艺术以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自己,西方艺术多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
中西方绘画之差异分析。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西方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整中国画注重的是情感表现,注重“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创作方法上西方绘画重写实、以块面塑造形体、强调焦点透视;中国绘画重写意、以线造型、追求打破时空界限的散点透视。此外,中国画讲究将诗、书、画、印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从而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之差异分析。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一般认为: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等等。中西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所蕴涵的建筑特色、艺术形式、发展源流以及人文理念等差异或不同,都能从历代建筑物以及流传下来的建筑学著作中得到印证和反映。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西方古典建筑的特色则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这两种观念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审美价值的差异,衍生出迥异的审美风格。西方从古希腊神庙建筑到古罗马拜占庭建筑、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再到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罗可可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进而到包豪斯开创的现代建筑以及目前正方兴未艾的后现代建筑无一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通过对比,则显现出强烈的民族性。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多以土木结构为主,侧重于空间的群体组合和序列转换,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一,柔中带刚,表现出强烈的是世俗理性精神和政治伦理观念;西方建筑多采用石质材料,气势恢宏,注重造型和空间的变化对比,刚中带柔,带有浓郁、神秘的宗教气息。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宿命。音乐精神决定了音乐发展的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精神的核心是“同天地之和”,贵意不贵曲,重神不重技;操演中,重心神会意,不以曲谱为意。中国音乐精神一天地境界为哲学背景,背景规定了它由先秦的乐教意识转向魏晋以来的非乐的音乐意识,从而导致了中国音乐自魏晋开始的式微;西方音乐精神以宇宙精神为哲学背景,这一背景暗示了它的近代主体性转向,从而激发了近代西方音乐以交响乐为主导的辉煌发展。两种音乐精神都以自己的哲学背景为归宿。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世界,是两种音乐共同的音乐动机。为了实现这一动机,两种音乐都经过了由表现情感到超越情感的转化。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和内涵:1、以意为重,乐不在管弦的音声;2、意在弦外,得意在于与弦外天地相合;3、至乐无乐,为乐之功当归于自我与天地生命的神奇化合。结果,中国传统音乐走向天地而式微,而几与沉没;西方音乐有客观宇宙转向主观宇宙,在交响乐的辉煌建筑中解体。音乐的道路竟只有这两条?未来音乐的形式有何在?这是中西艺术哲学共同的话题。
中西方雕塑、园林艺术的特点。西方雕塑的出现首先也是作为建筑艺术的装饰而出现的。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是为死人服务的艺术,而西方大多的人像雕塑是为活人欣赏的艺术,显示了 二者在目的和功能上的不同。中国西汉霍去病墓前的大型石刻组雕以高度概括、凝练和典型化的艺术形象显示出精神饱满、气势磅礴的特点。这种偏于象征、表现、、写意、追求美和善统一的思维模式与西方注重再现、模仿、写实、追求美和真统一的思维模式也造成了中西传统雕塑中最大的差异。中国古代雕塑注重表现对象内在气质的特征,而西方传统雕塑注重对外在形体的精细研究,形成了中西雕塑意向造型与模拟造型两种不同的方式。比如说,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中国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划式园林及阿拉伯园林林。中国园林强调曲径通幽、含蓄曲折、虚实相生、天人合一。西方园林则已几何规划园林,讲究开阔、宽敞、通透。这与西方重理性思考,重数理几何的科学性等文化情结有关,而阿拉伯的伊斯兰园林则完全以古兰经中四条河流为造园的理念。
2.中西方艺术之共性
首先,中西艺术都重技巧。但西方对技巧的是重视归于完美观念的:一方面竭力设计完美的形式,已达到最高的理想;另一方面采取一种客观科学的立场引入透视法、解剖学进行极尽真实的描绘,以给人最真实的幻象。中国之重技巧,却以主体和天地的生命感通为统帅,如庖丁解牛,“好乎道,近乎技”。西方艺术以技为道,技艺高超,被誉为“天才”;中国艺术以道化技,以技入自然为至上。其次,中西艺术都有“意在笔先”的追求。西方艺术的“意”,是一个形象的完整构思;中国艺术的“意”却是当下心神与天地神会。因此,西方艺术的创作是情景置于眼前,再借幻觉的技术把它描摹出来,创作过程是冷静的、精细审慎的、绵长的;中国艺术的创作是有形合于无形,创作过程是活跃的、大而化之的、即时的。象征性和寓意性是中西方雕塑共同拥有的艺术特色。同时,中西建筑的共同点就是两者都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3.中西方艺术发展之现状
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概况:中国当代艺术按不同时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7年(1949-1966);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文革结束后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1979至今)。“17”年的艺术主要是表现出朴素的、蓬勃向上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精神,并具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文革时期的美术带有狂热的红色政治色彩的伪现实主义和伪浪漫主义;而新时期的艺术展现出了开放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术的多元格局。进入21世纪后,物质力量的渐渐强大为艺术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时代背景,艺术家的作品进入市场曾一度引起美术批评界激烈的争论。理论的争吵并没有找到当代艺术的出路,反倒是在逐渐推进的市场化实践中,利益化和非利益化的艺术作品都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让两者都健康地生存下来,也许才是中国艺术健康发展的最佳方式。
对于西方而言,即后现代艺术主义,大多说人认为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继续与发展,而更多人认为它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抛弃审美走向文化观念,常常以锐利的锋芒直接介入各种社会问题的批判。后现代的各种艺术形态都充满了对古典主义艺术与现实主义艺术的颠覆,借艺术的衣钵来反艺术。这就是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基本情况。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其建筑艺术发生的变化最为巨大。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速发展的社会不断地提供着不同的、先进的材料,这使得建筑鲜明的时代性得以体现。从木质结构到砖石结构,再到钢筋水泥结构,轻型钢板折叠使用,钢架和玻璃结合使用。新型的建筑材料使得当今世界各地各种当代建筑以令人炫目和震惊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重视文化传统,探求民族特色,激活本国特殊的文化价值等,已成为国际性建筑思潮之一,建筑风格进入了“各显神通”的时代,人文追求成为建筑新的价值衡量尺度。
结束语
艺术无国界。无论中国艺术还是西方艺术都是人类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及全人类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双方应在继承各自优秀传统艺术的同时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并进行大胆创新,从而创造出更加璀璨的人类艺术!
参考文献:1. 肖 鹰 中西艺术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陈美渝 美术概论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杨先芝 西方艺术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4.敏 译 美学史齐鲁书社出版社
5.王 强 造型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T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