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教育信息化中的教育信息能力 发布时间:2019-03-27 10:47:47
浅谈教育信息化中的教育信息能力
首先,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当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使之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就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和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信息社会是一种以信息作为社会中一种基本要素,并且信息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有主体地位的社会。社会的信息化是各个方面信息活动的总称。传统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递学科专业知识。而在现代教育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而是应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教师起到的是组织协调的作用。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实现知识的探索,实现发现学习、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即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现代化的学习环境中,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
在信息化教育的今天,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学生间和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极的作用。人们的人才观、教育观也产生了相应的变革。人们对人才的认识正从知识存储、检索式的人才观向着创新、实践型的人才观发生变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正从学校教育向着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发生变化。
二、信息化概念下的两个教育课题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展开,给教育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课题。
1.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
教育信息化既具有“技术”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教育”的属性。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多媒体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开放性打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社会化、终生化、自主化;共享性是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它使得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全体学习者共享,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交互性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协作性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机协作完成任务的机会。在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是当前教育信息化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2.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简称“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在学校中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为了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理解信息技术与其他各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教师。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具备一定的以信息技术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为此,如何培养教师、学生的这种能力,如何在学校中广泛地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不仅如此,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每一位信息人,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及其发展,为了在信息社会便好地生活、工作、学习,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一定的信息能力。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在学校中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为信息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在学校中广泛地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对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对提高国家在全球的竞争力、对实现国家信息化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社会的信息化、国家的信息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教育信息能力
所谓教育信息能力是指,在开放型的教育模式下,选择恰当的信息手段,自主地收集、判断、呈现、处理、创造、传递相关的信息,实现教育课题有效解决的能力。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以及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在学校中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培训,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即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能力。
这里的教育课题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所面临并且需要很好解决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认知策略和解题过程。教育课题具有较为广泛的范围。对一般的教师而言,如何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如何展开教学等,都是经常面临的教育课题。以教学设计为例。假设给定的课题是对“牛顿第一定律”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那么设计者应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问题解决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手段,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确定教学的内容、结构和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收集信息到创造、产生新的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基础上,设计者应能进一步决定如何将这些内容和过程以何种形式传递、呈现给学生,从而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最终实现该教育课题的解决。又如教学软件的设计。首先应该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设计的目标,即明确需要开发什么样的教学软件。在此基础上以一定的信息手段,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对之进行分析。处理,从而确定教学软件中的信息内容。信息的呈现方法和呈现过程。在进行信息呈现设计时,还应在充分考虑信息存储、信息传递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
在以信息技术解决教育课题时,首先应具有很强的信息意识。应认识到教育系统是一种信息系统,教育过程是一种信息过程,应能对教育系统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并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决定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教育是一种系统,在解决教育课题时,应努力应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对教育课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软件的开发都是以系统方法实现相关教学课题解决的具体实例。在以信息技术解决教育课题时,信息处理在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信息能力中,教育信息处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处理的思维过程包括3种不同的阶段。它们是:(1)对于给定的目的、课题,收集相关的原始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加工,以一种易于理解、便于把握的信息形式呈现,并说明这种信息形式的意义。(2)将经过分析、加工的信息置入新的环境、平台中,产生新的设想、创造出新的信息。(3)对新的设想、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验证。教育信息处理对教育信息的分析、评价、创造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它对教育过程的控制、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以信息技术解决教育课题的过程中,应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处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所需的教育信息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综合现代化的教育观,所需要的教育信息能力要促进三个转变:一是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二是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三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从教师自己制作课件的观摩型转向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全球教育资源。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如何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形成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能持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评价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局限,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效地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能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能在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4. 利用现代信息以及信息技术营造优化的学习情境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情境。
5. 强调“合作学习”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6.统筹信息化下的教学策略的能力。教学系统是一种定性系统。正是教学系统的这种特性,在诸如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教材的处理。学习过程的控制等教师的教学决策上,教师的个人意志决定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基于信息技术的理论、方法,开发出了许多教育信息处理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对教育中的诸如学生学习特征分析、教材的分析处理、学习过程的分析处理等问题实现科学的决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帮助我们在教学决策中,从个人的意志决定转变为科学的决策。
7.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等不同环节,将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8.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辩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习惯。能结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并能在教学活动中以身示范;能利用技术资源使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受益。
9.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职业发展能力。能够对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总结提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与同事、学生、家长、专业人员等进行交流、合作;能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信息化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教师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除了了解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体系当中。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和培养更高的教育信息能力,从而使信息技术发挥更大作用去影响当代教育,是当前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