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 发布时间:2019-03-27 11:08:34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
[摘要]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如何建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当代课堂教学改革起导向与激励功能的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而全面的,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
[关键词] 新课程 信息技术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深入展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信息技术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较少,但它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形成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教学评价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当代课堂教学改革起导向与激励功能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已经非常迫切和必要了。
要形成具有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特点的教学评价,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对象与主体。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对象,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评价对象包括教学的一切方面,狭义的评价对象即为学生,它涉及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学习兴趣、课堂常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作为教学活动最终目标实现与否的体现者,当然在教学评价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因此,一般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对象主要放在学生身上,即以狭义的对象为主。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教学活动及其成果更为理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究竟由谁来担当评价的主体呢?根据教学活动的要求以及现代教学评价的特点,一般来说,评价主体应能实现下列任务:(1)能亲自参加教学活动并能对其目标的完成与否直接起作用的;(2)能对教学活动的结果直接承担责任的;(3)能根据评价结果,就教学活动的改善及时采取某些对策的。当然,还应拥有办学的决策权,能为办学创造各种条件的。根据上述要求,可以看出,能够直接成为评价主体的是: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以及教育行政机构。本文所论述的主要是前面三者。
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新课程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既要遵从教育评价理论的一般原理,也要具有一些区别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征。
一、评价趋于多元化
基于以上论述,由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和评价对象的多样,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也相应的趋向多元化发展。
1、多元化评价及其原则
多元教学评价90年代以来已成为美国教学评价发展的方向,并开始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校学科领域,成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的重要策略。美国教育界希望通过多元教学评价来推进教学改革,强调多元教学评价的整体性情景,即致力于整体性评价,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
我们从中得到启发并参照杭州市的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标准,制定的评价原则为:
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因为学生是被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的主体、自主评价的主体。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性差异,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增强其自主评价的积极性。
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评价应有的价值取向。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对他们的评价也应是全方位的。教师应以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③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因素、努力程度和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不同,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是同一个个体在其不同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正视和尊重这些差异,注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的提高,而不是看重他们是否都达到了某一共同的标准。
④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要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并及时反馈评价信息,让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水平准确定位,以指引学生发挥优势、克服弱点,为达到发展目标而作不懈的努力。
⑤激发学生内在评价的需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变“贬损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以克服因评价而带来的“消极效应”。并以不断的“激励性评价”唤醒学生“我要评价”的意识。
2、 评价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以考试为主的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程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提倡的是多元化主体,我们尝试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在新课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将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就评价内容而言,新课程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的接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和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制定的学生学业成绩评定(试行)由情感态度、基础知识及技能技巧三项内容组成。(1)情感态度(平时成绩):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时,采用基准分上加分或扣分的方法。合格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95%左右。对于评定为“待评”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在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进的,可重新评定。(2)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即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部分。(3)技能技巧:采用作品式评价。技能技巧评价包括平时的基本技能评价(平时作业)与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期末综合作业)。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可根据教材中各分册的相关内容来确定。由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度,在平时及期末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要做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用一句话说,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3、实作评价是多元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
实作评价是多元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也是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主要方面。它是指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景里,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作品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实作评价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①评价的作业能与真实生活产生关联。这表现为实作评价常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进行,平常信息技术的教学经常结合实际生活,创作作品,如:制作母亲节卡片、设计课程表、制作全校各班人数统计表等,都取材于生活。那么教学评价也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不能泛泛而谈。
②要求学生从事一些需要高层思考或问题解决技能的事情。学生可依据问题情景,以科学的论证和推理方式建构合乎自身认识的、具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产生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如:在教学中学生怎样进行小组合作与分工,谁来搜索资料,谁来完成作品、谁来演讲等,都要根据个人特长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③过程和作品是评价的重点。重过程是信息技术实作评价与传统评价的一个主要区别。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学生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如高层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都必然在评价过程中展现出来,而作品则是各种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及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课堂即时评价辅以课后延伸评价(可以将作品上转至校园网,采用网络评价),促使作品评价多元化、全面性。
④要事先确定评价学生作业表现的规则和标准。例如,学生作业表现中哪些是优秀的、哪些表现属一般或不好,表现的哪些层面属主要评分点,这些规则和标准事先也应给学生一些反馈,以增加评价的有效性。
这里以电子小报评价量规为例:
项目 |
等级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待评 |
内容 |
内容组织能紧扣主题 |
内容组织比较切合主题 |
内容组织基本切合主题 |
内容组织不切合主题 |
语句通顺且优美,用词准确,没有错别字 |
语句基本通顺,用词比较准确,有少量错别字 |
小部分语句不通顺,某些用词不太准确,错别字较多 |
多数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太准确,有大量错别字 |
所有素材都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写作和组织 |
大部分素材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写作和组织 |
部分素材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写作和组织 |
极少的素材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写作和组织 |
报头富有创意,画龙点睛 |
报头能较好衬托主题 |
报头基本上能衬托主题 |
报头无法衬托主题 |
技术 |
小报作品中有3种以上的媒体类型(如图片、动画、图表、文字等) |
小报作品中包含3种多媒体类型 |
小报作品中包含2种多媒体类型 |
小报作品中只包含1种多媒体类型 |
报头、中缝、版面、标题、题花、插图、边框等报刊主要元素完整合理 |
报刊主要元素比较完整,布局比较合理 |
缺少小部分报刊元素,布局基本合理 |
极少的报刊元素,布局欠合理 |
视觉效果对观众极有吸引力。每个主题都有相应的图片、表格等 |
视觉效果对观众较有吸引力。多数主题有相应的媒体信息 |
视觉效果一般。少数主题有相应的媒体信息 |
视觉效果不理想,对观众不太有吸引力 |
在视觉上有整洁和统一的版面设计 |
在视觉上有较整洁和统一的版面设计 |
版面设计基本整洁、统一 |
在视觉上没有整洁和统一的版面设计 |
交流 |
在介绍过程中有不同的方式与观众交流,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去读屏幕 |
在介绍过程的大部分时间中有不同的方式与观众交流,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去读屏幕 |
在介绍过程中一部分时间有不同的方式与观众交流 |
在介绍过程中基本没有用不同的方式与观众交流 |
眼睛注视观众,并根据小报的内容调整音调,以引起使观众适时注意 |
大部分时间里,眼睛注视观众,并根据小报的内容调整音调,以引起使观众适时注意 |
眼睛基本注视观众,音调较单一 |
眼睛不注视观众,音调单一 |
有效地利用介绍过程中的每所有时间 |
有效地利用介绍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 |
有效地利用介绍过程中的一部分时间 |
不能有效地利用介绍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 |
就教育改革的现状来看,实作评价等多元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通过评价制度的改革来带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作评价将会对传统评价体系提出挑战,它的出现将为重问题解决、重创造能力的教学带来生机。
现在,多元评价的种种实践已全面展开,纸笔测验之外的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访谈、作品集评价、课堂记录等开始出现在课程标准中,实践已表明多元化教学评价将有可能成为未来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
二、评价注重发展性
发展性是新课程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特征。这是由于评价对象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只有建立一种动态的评价体系,才能使教学更好的适应学生。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择的功能,而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注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发展性,提倡学生与课程目标比较,从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这就不是简单分等排序所能实现的;另外,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的改进,促进学生的进步,其职能在于诊断教学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传统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新课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为此,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应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注重激励性评价。所以在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里,是对学生过去和现在做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例如:我在上我的未来不是梦网页设计一课中,面对学生五彩缤纷的梦想,在学生互评时,有的同学会取笑他人的梦想跟现在所形成的反差,尤其是有些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的作品,我就这样评价:“生活中没有不可能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可能在座的每位同学以后会成为比自己的梦想更伟大的人,关键就看你是否为你的理想而努力。虽然这位同学的作品跟很多同学相比算不上精美,但是老师相信他的未来不是梦,他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的,老师祝愿每位同学的梦想都能成真。”总之,我们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三、评价讲求全面性
全面性是新课程下信息技术所需要的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与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密切相关。所谓全面性指的是教学评价必须全面、全员和全程(课程和过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各种素质培养及各种技能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习、教育的动态过程。我们强调的“全面性”是指学生的学习是动态开放的系统,是多因素变化的工程,试图用单一的标准或某一项指标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是违背客观现实的。提出多元评价法的策略,正是体现了全面性的评价原则。而“全员性”是依据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提出来的,指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受到启发、获益和发展。它强调个别评价与自我评价问题,强调充分体现差异评价观。“全程性”,就是说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独立思考的过程、积极探索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学习过程纪录,反思与调整自己的学习,寻求使自己更快成长的规律与方法。总之可归纳为“关注一切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
全面性强调教学评价的整体性与动态化,旨在把传统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运动过程。因此,教学评价是在一定的时域内,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形式的评价,不断地循环反复,动态地监控学生接受教育的全程,把握新课程教育和全体学生各种素质发展的整体状况。所以,为了全面真实地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新课程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把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对于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我们学校的学生不仅是每个学期收到一次或两次成绩单(期中、期末),而是每个月都有一份成绩综合反馈表,它是学生每个月的各门学科的动态反映。为了如实反映学生的表现,我将信息技术课的评价设成每堂课的课堂常规表现(由电脑委员记录)、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课堂提问+作品)综合而成,实践操作占60%,其他两项各占20%。而到期末,我们还要为每位学生写上学科教师寄语,对学生作一个学期综合的评价。所以我非常注重过程评价、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的融合。我们评价的信息来源不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拓展到了学生各种发展的培养空间(包括课堂教学、课外信息素养提高和社会应用实践等等)。评价也不再仅由教师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渠道采集学生素质发展的信息,而是设计各种评价工具,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和提供自我发展的评价信息,就像本人在教学实际操作中,采用网络评价系统,虽然刚开始的工作是比较繁琐的,需要输入学生的一些资料和作品,但评价的效果是明显的。也可以将网络评价系统放到校园网上,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使得评价更多元化、更全面。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信息技术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师生与家长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从单纯地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结合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评价的过程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我们应该采用最有效、最合理的评价方式与手段,是真正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以真挚的评价鼓励学生,友善的评价靠近学生,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总的来说新课程下信息技术需要的是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全面的评价体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