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论文:浅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2019-05-08 11:32:37

高中音乐论文:浅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审美素质 心理素质 道德素质 审美意识
摘要: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实质都是爱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崇高的理想教育。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正文: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作为美育范畴的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是通过美和令人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丰富其情感世界,发展现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其自信心.成功感及合作能力,使他们感受到美的教育,音乐教育的这种独特功能是其他教育所无法代替的。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対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人文科学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健康、高尚、优美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结,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振奋精神、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
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这就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使它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创作是艺术的生命!”有人把音乐的表演称之为二度创作,把欣赏、感受音乐称之为三度创作。“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更多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地创造与实践。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体现这一教育思想。音乐伴随着人们认识方向的转移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音乐教育必将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面向全面的基础素质教育。我们决不能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根据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音乐教育进行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
音乐具有教化功能,自古而然。乐记记载:“乐也者,施也”,“先王之为乐,一法治人,善则形象德矣”,在当前音乐教育中,我们应采取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方式进行,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有的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巨大力量,在崇高美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崇高是音乐美的一个重要范畴,和赞美、歌颂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和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对象相联系,如贝多芬的欢乐颂等作品表现出人类对和平幸福的祈求,对苦难和忧患的同情,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渗透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崇高的巨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向往纯真,高临于平庸与卑鄙渺小之上。良好的音乐教育以美妙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 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乃至灵魂的陶醉,从而使人的修养提高,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智能素质全面发展
音乐促进智能的发展已为全社会之共识。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买乐器,请家教进行各种音乐智能投资,目的是以乐器为手段开发孩子的智力。音乐是通过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因素有目的地选择和组织,从而构成一定音乐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的声音形象作用于人的听觉,使感受者产生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定富有情感的意象,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和陶冶,同时还能促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许多世界名人都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爱因斯坦同时也是小提琴家,他曾说:“我从音乐中获得的东西要比物理老师给得多得多。”可见音乐对于开启人们的智慧有巨大的用。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各类学科的知识水平及运用这些学科知识的能力。文化素质教育除了专业教育以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使人们具备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而音乐艺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既有内容广泛的文学、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规范和发声、情感表达等技能训练,表达了涉及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传统,总是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紧密相关的。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生可以体会到一个国家与一个时代的音乐流向文化导向,从而大大增强音乐欣赏能力,扩大知识面。在学校中,文化素质教育实际上是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来共同实现的,并且通过音乐教育与这些课程协教学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四、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美育是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给人以美德教育,从而达到培养人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发展审美感情,影响人的道德情操的目的。在美育诸手段中,音乐艺术具有强有力的感染力,并为古今中外大家所共认,乐记中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列宁也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利工具。”因此,音乐能直接地、迅速地通过高低抑扬有度、缓慢轻重有节的音响(即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和声美)传进学生的耳朵,使之唤起美的感觉,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一首钢琴协奏曲黄河,无论是从艺术创作角度和演奏技巧上,还是从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上讲,足以让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从中领略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进而激发自豪感。
五、音乐教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良好个性培养
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还具有怡情健身之功。一方面,音乐教育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愉悦性情,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音乐刺激大脑中枢神经,使人的身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如激素、酶等产生抗疫劳、助消化、降血压、调整神经等作用。真可谓“一生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有可保养心性,提升精神境界,有益于身心健康”。难怪元代名医朱震亨发出感慨:“乐者,亦为药也。”另一方面,音乐也能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不会休息的人不会工作”。休息有多种方式,结合自己爱好的音乐、有兴趣的活动就是一种积极的休息,除此以外,音乐教育也有利于培养人理想的个性。实践表明,人的气质有很大可塑性,后天生活环境对人的性格、气质影响很大。音乐教育对不同体质的人可以进行不同的教育。如对活泼好动的人,让他多听多唱比较安定、庄重的乐曲,以克服其傲慢的特点;对于不好动的人,让他多听比较活泼的音乐,以克服其保守的特点;对于容易暴躁的人,让他多听温柔和谐的乐曲,以克服其粗鲁的特点;对于过分胆小的人,多让他听激烈雄浑的乐曲,以克服遇事退缩不前的弱点,等等。有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和音乐交朋友交流思想使我更加沉着、精神专注,对心绪很有帮助。”可见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人的性格、情趣、个性的形成。
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沟通,互通有无的社会,信息即是生活线。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尤为重要。
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的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以其独特的作用渗透于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使学校成为音乐摇篮,为培养“四有”新人作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作贡献。我会继续将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合一起进行教学,通过音乐素质教育的手段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大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亟待加强素质教育[A].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
[2] 吴跃跃.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理论与策略研究[A].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 冯冰宇.浅谈音乐与素质教育
[4]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