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音乐论文 >
高中音乐论文:从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看描写音乐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9-05-08 11:40:37
高中音乐论文:既 成 曲 调 又 有 情
         ——高中音乐论文:从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看描写音乐的方法
                  
      学员姓名:刘溪  学号:
工作单位: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  高中语文专业
指导教师:杨传凯     职称:中学高级教师
  
    摘要:白居易的琵琶行从琵琶女的三次演奏入手,三次演奏详略得当,互为倚重,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琵琶声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其音乐描写运用的手法主要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生动形象;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使用拟声词,化无形为有形。同时,在传统文化经典中对音乐描写还有运用通感、以形写声,精心选词、一字传神, 驱遣想像、思接千载等方法,让平凡的文字中充盈着音乐的迷人魅力。
   关键词: 琵琶行;音乐描写;描写方法
    Abstract:
Key  Words: 
 
一、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作为传统名篇,白居易的琵琶行既是一道文学的大餐,又是一场音乐的盛宴。
(一)文章从琵琶女的三次演奏入手,第一次演奏:江头送客闻琵琶:“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此时的琵琶女并未出场,但是,那悲凉、伤感的琵琶声已经分明透露出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寂寞与凄凉,恰与诗人与友人惨将别的离愁别绪暗合。
(二)第二次演奏:江心聆听琵琶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此处首先写出了琵琶声的清脆圆润,恰似琵琶女沉浸在往昔回忆中的幸福与快乐。接着写琵琶声的沉吟冷涩,传达出琵琶女置身于现实生活的窘迫与凄凉。最后写琵琶声的高亢激越,那正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琵琶女愤怒的抗争与呐喊!
(三)第三次演奏:重闻琵琶青衫湿:“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更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又是对当时社会抛弃人才的控诉。
二、琵琶行描写音乐的方法
三次演奏详略得当,互为倚重。那么,如何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琵琶声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呢?
    (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生动形象。写乐声粗重繁密用“嘈嘈如急雨”,写乐声轻柔细致用“切切如私语”,写乐声清脆圆润用“大珠小珠落玉盘”,写乐声婉转流畅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乐声缓慢低沉用“幽咽泉流冰下难”,写乐声沉咽暂歇用“冰泉冷涩弦凝绝”,写乐声雄壮激昂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最后乐声戛然而止用“四弦一声如裂帛”。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 将抽象的音乐变为可感的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二)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三)使用拟声词,化无形为有形。作者用“嘈嘈”、“切切”、“嘈嘈切切”描摹琵琶声,把无形的音乐熔铸于有形的文字之中。
三、传统文学经典对音乐描写的方法
无独有偶,虎啸猿啼、燕啭莺歌的动物声音,风雷相和、水石激荡的自然声响,管弦丝竹、戏鼓钟磬的乐音,在文学大家笔下也幻化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同时,也丰富了音乐描写的手段与方法。
(一)运用通感,以形写声。老残游记描写白妞的绝唱大量运用了通感的修辞,让人深刻的感受到她演唱的精神魅力。如写白妞初唱时不甚大的声音,让人感到舒坦欢畅,“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写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尖细高亢、刚劲有力之声让读者不难想像;写白妞演唱至“节节高起”时,“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愈翻愈险,愈翻愈奇”的歌声;描写白妞宛转千回的歌喉时,“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让读者似乎可手揽黄山的三十六峰,急促变化、回旋激荡的声音让人应接不暇;描写白妞演唱声音渐寂忽起时,“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夜空焰火,火树银花,姿态各异,炫人耳目,似把读者带到济南府的明湖居里,让人浮想联翩。
     (二)精心选词,一字传神。叶君健在看戏中写“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的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滚”、“滴”、“溅”、“落”本来是用来修饰可视物的,这里用来修饰歌词不能不说是创新。作者巧妙选取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梅兰芳的歌声字正腔圆、珠圆玉润的特点。
 (三)驱遣想像,思接千载。韩静霆在听泉中这样描绘聆听二泉映月时的感受:“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竹林间草地上。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朦胧的月色、叮咚的泉鸣、青翠的山崖、翻飞的鱼儿……正是作者展开了联想和想像的翅膀,让这一切与音乐的意境相合,读者在欣赏时也应该驱遣自己的联想和想像,调动生活经验,才能走进文章的境界、音乐的境界。
  白居易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造就了这位杰出的诗人。一曲琵琶行,堪称既成曲调又有情的旷世之作!
在文学作品欣赏和教学中,如果能通晓描写音乐的方法,在带给学生美感的同时,也可以交给他们欣赏描写音乐的文字的途径,甚至用自己的笔描写出生活中那优美动听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