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
巧用电教媒体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19-03-26 10:56:42
巧用电教媒体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萍乡湘东中学    刘琳
 
内容摘要: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人的感官接收运用越多,对知识则越容易理解。电教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起到较好的铺垫、造势、渲染或引领作用,可以有效地拓展古诗文阅读的内涵和外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多媒体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一种非常好的辅助性手段。我们应该借助多媒体的力量,结合语言思维的能力去加强深化语文课堂教学,让图、文、声、像等媒体成为古诗文阅读与教学的翅膀与动力。
 
关键字:多媒体     语言思维      辅助性      深化
 
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成功地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界同仁一直探求的主题。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将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发现若能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就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此,本文以古诗文阅读教学为切点,就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以及它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的优点——尤其是多媒体对古诗文阅读教学所产生的优良效果等方面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多媒体的特点:
多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多种传媒手段的综合运用。通过文字、图像、画面、声音、动画的综合运用,展示一幅立体的全方位的形象,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可见的形象,这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主要特征。同时因为它具有的可视性、可听性、直观性的优点,而被引进课堂,这无疑使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新时代,语文教学也步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二、多媒体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优点
1.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可起到较好的铺垫、造势、渲染或引领作用。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普通话标准且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当学生的情弦被拨动起来后,对课文具体而真切的美感和体验便油然而生了。如教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先让学生在古筝曲优美的旋律中反复的诵读,整体感知本词的独特魅力。然后在老师初步的引导理解后,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镜头,在“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画面中引领学生走进“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意境,在“浪花淘尽英雄”的歌声中引导学生想象周郎的英姿勃发。这样能就唤起学生的美感,学生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词人的内在情怀。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置一些评论式的导语:评论式的导语可对作品的风格或内容进行介绍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然地步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例如教读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也可设计这样的导语:柳永的雨霖铃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他婉约缠绵的词作风格。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宋词中还有一种风格,那就是豪放派,豪放派词如大江奔涌,滔滔不绝;如金戈铁马,铮铮有声。而苏轼就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有人这样评价:柳永词,只适合十七八女孩手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词,须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在这种气氛之下再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就会有坚实的情感基础。多媒体在这里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同时更有力而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手段,与常规手段相比较,多媒体可以加大课时的容量,增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前,就已经根据教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上课时,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从而赢得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节课中,我既完成了诗句理解、朗读和背诵,又给学生进行了作者简介、诗句评析以及对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赏或类似作品的欣赏。这样不但使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也使学生对作家、作品、诗歌的风格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如学完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还可以欣赏他的定风坡和江城子;也可以选其他的怀古诗词去自学,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等等,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体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事实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技术,能挖掘学生阅读潜能。
三、图像、画面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古典诗歌有抒情性很强、语言跳跃性、意境深远等特点。所以,在鉴赏诗歌的活动中,我们要尽量发挥多媒体的图像、画面辅助作用。
一首诗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在老师的提示下,在多媒体音乐的伴奏下,调动他们熟悉的知识、场景、生活体验,把它们和诗词联系起来,进行再创造。如教学雨霖铃时,我就启发学生联想自己送朋友时的心情、场景来理解词人送别时的心态、动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自己和词人联系在一起,在心中出现一幅送别的画面,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理解的送别的画面,相同的心情让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共鸣。
 再例如教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多媒体先放一段高山流水之曲,再展示陶渊明的形象,在清新优美的旋律中,再展示田园自然风光。展示的画面是描写农村生活的田园风光:方宅、林园、远村、茅屋、鸡鸣、狗吠。通过这些声画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美好的境界,体会到山水的魅力,然后让学生结合诗句去想象一下陶渊明在这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要来到农村?画面看似浅显,实则内涵浑厚。学生结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关键句子可以更深地明白:此诗表现的是陶渊明的田园情怀,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心态以及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峻洁人格。
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意义无疑是深远的。
四、注重多媒体,但更要注重阅读的个性。
阅读是一种个性的再创造。文中的不确定性愈多,便愈能激发读者对作品的参与,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把它具体化、形象化,但图像声音等很难产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独特的情感以及提高揣摩语言效果的能力,因为图像声音把文本的空白点给“亮相”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体情感及想象空间被图像声音填补了,因此,在制作多媒体体课件时,要精选图像、声音,切不可全部展示,太多的图像声音,看起来很热闹,但它只会破坏语言教学的美妙意味,效果适得其反。图像声音材料的多少一定要以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思维和想象、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及调动学生的不同情感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为前提。
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中,展示的是电影水浒传相关的画面:大雪纷飞、寒风呼啸,林教头冒着风雪去买酒,然后又冒着更大的风雪赶往草料场,这时最容易形成的情况是:大雪的画面抓住了学生的思考,学生成了画面的奴隶,而忽略了文中的一个最关键的词“紧”的妙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地写雪越下越大,这跟故事情节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这场大雪跟林冲的命运有没有联系,有怎样的关系等等,这样思考以后,我们才明白:作者的目的不在写景,从整个情节来看,此处写景是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同时还表现了林冲性格由软弱到反抗的转变。所以,此处的雪紧风大,实是作者巧妙的安排。
适当的声画,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同具体可感的真实事物联系起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而这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得法,不要让学生被声画迷住了耳目。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揣摩语言,领会其精要所在。 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多媒体图像声音的力量去加强深化语文课堂阅读或教学,让图、文、声、像等媒体成为古诗文阅读与教学的翅膀与动力,我想,这对于拓展古诗文教学的内涵和空间,强化并优化文言文教学的手段,其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总之,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为古诗文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生特有声响。”我们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就是为了调准音调,拨动学生的心弦;就是为了让学生与诗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就是为了让一首首好诗、好词像一串串快乐的音符,流进学生的心田,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 婷、阳德华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教书育人2009年第4期;
2.彭红梅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最优整合,江西教育2009年第6期;
3. 韦杰浅谈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教研版) 2009年第7期 ;
4. 齐媛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18期;
5. 现代教育理论,扈中平主编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多媒体方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改革高考语文教育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