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
阅读从“心”开始——谈中学语文现代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9-03-26 11:35:48
阅读从“心”开始
                                  ——谈中学语文现代文教学
柏  松
 
似乎中学语文现代文的教学正渐渐地陷入某种无法自拔的怪圈,中学生们仿佛泥泞中的幼兽,连生命都难以保全,更遑论什么自由了。当然,少读几篇文章抑或是被动地去读几篇文章,还不至严重到“生命”、“自由”如此严肃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说,当今中学语文课堂之上,阅读的功利化已经大大的制约了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束缚了其审美能力的发展。以至于原来生长在他们身上那对美丽自由的翅膀,已经被功利化的钝刀消磨殆尽,何谈让我们的学子展翅翱翔于文学的天空。
阅读不是由“心”而发,不是为了满足一个渴望审美的心而产生的自觉行为。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的教材所选不是文学经典,难道这些文字已经失去了恒久的魅力,难道我们的一篇篇文章已经与这个时代脱节。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绝非是教材教法之误,绝非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之误,亦绝非这个时代喧嚣与浮躁之误。如是这样,那么我们这些教育者最多只能发出几声嘶哑无奈地干嚎罢了,而又束手无策。同样是一篇文章,为什么有的人在课堂讲授中,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有的人给人以味同嚼蜡的生涩之感?
苦“心”孤诣
作为一名教师,课前认真备课理所应当,不拘泥于他人已有的解读、分析,来自教参的、网络提供的教案、学案、课堂实录等等,也自不必说。但要想把一篇文章讲好,让学生在课堂上从心里接受文本,接受你的讲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调动学生用“心”与教师沟通、交流,实为一件难事。别人的观点、解读再好,那是别人的,不理解、不融汇、不消化,永远是课堂上生硬的宣读。语文课堂的教育者不能举起双手向别人的观点、理论投降,更不能与之彻底决裂,分道扬镳。所以,苦“心”孤诣,就成了把握教材,沟通学生的必由之路。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思想去触碰每一篇文章,甚至尝试用学生的“心”去触碰,我想将会受到良好的效果。举例证明,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苏教版必修三)这篇文章时代气息正浓,学生饶有兴趣,对于文章的解读,教参如是说: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他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第2段,将麦当劳餐厅与中国餐馆相比较,突出麦当劳的平等、民主氛围。第3段,从揭示麦当劳吸引人们的原因人手,描述各类社会人群心目中的麦当劳。第4段,麦当劳使中国人接受一种新的行为举止。第5段,中国人心目中的麦当劳餐食和麦当劳的企业哲学。
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第6段,麦当劳努力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把自己塑造成为中国地方企业形象。第7段,麦当劳在中国的经营策略。
第8段,从麦当劳的地方化谈外来文化的本土化问题。
第四部分(第9~12段),文化冲撞的作用和意义。第9段,全球化的实质。第10段,从全球化的角度审视传统文化的复兴。  第11段,从文化交流的势头看当前文化冲撞和互动的规模。 第12段,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
依据教参得出的结论便是“文化冲撞的意义及态度”,这恰恰证明了教参对于文本地解读分析,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可这与有什么关系,或者说,我们将拿什么去触动学生的“心”呢?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这样的分析,连教师自己都提不起兴趣,还怎样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呢?教参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关于“写作特点”、“论证技巧”和“表现方法”的分析指导,生硬而晦涩。静下心来,走进文本,去感悟、品读。分析文本的2-7节,分层分点概括其内容,发现2-5节可概括为“麦当劳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6-7节则概括为“中国文化将什么融入了麦当劳”,这样得出的结论便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此时的题目赫然出现在思考中——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文中第7节的一句话至关重要“为了使中国文化的意义在店里得到更多的表达,他们在店中……”,再结合对全文的理解和把握,一下子让我豁然开朗。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是“表达”二字,那么文本重在对“表达”进行论述,而非中西方的文化。从这个角度来理解2-7节的内容,以上结论面临的是推翻与重建。如果说麦当劳是指西方文化,那么把这个概念代入题目中,则是“西方文化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显然不合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麦当劳不是西方文化,而是一个符号,是走进了中国文化的西方文化载体,同时,它又是一个经济实体,要在异域文化中生存,它必须要表达,会表达。怎么表达,表达什么将决定了它在这个异域文化中的生存!由此再次概括内容,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2-5)表达自身文化的东西
(6-7)表达中国文化的东西(中国特色的社会关系、国家意识)
而由这种“表达现象”自然得出文本8-11节的结论“文化的交流是互动的”。我想这就是一个教师在课前苦心孤诣的过程吧!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真没发现如此解读的角度,这自然给我带来了发自内心的喜悦,期待课堂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与碰撞,证明自己的解读,当然证明不是目的,“心”的沟通,激发学生用“心”阅读才是最终的目标。
 
善采他“心”
阅读,从“心”开始,不仅体现在教师研究备课的过程,我想,更来自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以怀念红狐(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再一次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学生用“心”阅读的力量。文章主要讲述了红狐为了喂养幼崽而偷鸡,后其幼崽被抓又被放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只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环节,就是将学生在课前预习提出的集中且典型的问题依次投影出来,让学生当堂讨论、研习、发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爹把耳朵贴在洞口听,我也学着爹的样子凑了上去,很快就听见了不均匀的呼吸声。幸亏洞不深,要不我们就麻烦了,爹咧着嘴说。红狐见我们用小锄往外扒土,长嚎着蹲在十多步外,双眼流下泪来,乞求地望着我们,很快,我们就看见了四只狐崽,圆乎乎的蜷成一团像小绒球,亮亮的眼珠子像小星星,扑闪扑闪地望着我们。把狐崽子拿回喂上些日子卖了,够我们娃好几年的学费哩,爹掩不住喜悦。我用布衫襟子捧起它们的时候,明显感到它们在颤抖。
教参是这样分析的:
人的狼狈与狐的悠闲自在、处变不惊、狡黠逗趣所构成的强烈对比, ……事实无情地抽打着我们的耳光,这不,当“我”很是被红狐戏弄了一番之后,所能做的似乎只剩下狠毒、狭隘、自私、无耻、卑鄙、黔驴技穷与歇斯底里——掏它的老窝。
而学生认为“爹”掩不住的喜悦是“爱”的表现,因为自己的孩子学费有了着落,为了自己的孩子,“爹”不得不掏了红狐的老窝。从本质上说,红狐的长嚎与“爹”的行为是一样的,都是爱孩子的具体表现。这样更合理更具人情的理解是学生用心品读的结论,也触发了我的思考,引导学生再去分析文本中另外一个人物——母亲。文本对母亲的描写很少:
①母亲用充满无奈的声音纠正了我的错误后,就回屋去了。那只老母鸡原打算卖了给娃攒学费的,母亲唉声叹气的声音混着爹响响的抽烟声飘出屋来……
②母亲用玉米面糊糊每天喂它们,间或也到邻居家讨些羊奶给它们改善一下伙食……
③母亲抱了四只狐崽,轻轻放到了大门外,红狐迫不及待地叼起狐崽看了看我们,变飞快地蹿出,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
第一处描写“红狐这一偷,成全了一个母亲,同时也使另一个母亲陷入了困境”;第二处描写“一个母亲抚养了领个母亲的孩子”,从“喂”、“面糊糊”、“羊奶”看到的是母爱,丝毫没有学费的影子;第三处描写“轻轻地”、“抱”是一个母亲还给了另一个母亲,母亲深深地理解红狐,因为母亲最能理解“母亲”的心,这是一种超越了种类界限的、终生平等的大爱!以上的分析便是学生呈现给我的结论。在课堂之上,试问还有什么比学生用心去品味去感悟得出的结论更可贵!而这些内心的声音,在教参上永远也寻觅不到。
    功利阅读大行其道的今天,教师很容易将手中的课文当做教会学生怎样抓考点,怎样整合有效信息,怎样取分的利器,机械而没有血肉的教学模式成为了教师理所应当的教学根本之法,成为了学生必须接受的不二法则,似乎也成为了教师把语文课上得毫无人文关怀,毫无情感趣味的理由。长此以往,贻害无穷,应坚决摒弃!所以我们认为用“心”去教,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才是中学语文现代文教学的沧桑正道!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阅读教学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中学语文教材对原作的一些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