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语文论文:琅琅读书自有成 发布时间:2019-08-02 10:35:01
琅琅读书自有成
[摘要]: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和“读”书可以说是同等的重要,学生进入中学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多种原因,琅琅的读书声似乎不再是校园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帮助学生认识朗读的好处,指导学生提高“读”的水平,应该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所在。
[关键词]:朗读/好处/提高水平/教师指导
[正文]
现代人把上学叫做“读书”,可见,到学校学习,“读”书是十分重要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是理解对“读”的依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对写的极大帮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读”对人生成就的解释。
可以说,没有“读”,学问就无法形成,无法积累;没有“读”,语文修养就无法熏陶、无法锤炼。
清新爽朗的早晨,是朗读的最佳时候,可是,学生在语文早读时,不少学生不愿意开口,或开口却不能高声朗读,没有琅琅读书声的校园总觉得缺少一点生机,一点气氛,一点情调。我想,也许是学生对早读的好处还缺乏认识吧!那么,早读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浅见:
1、醒脑健身:早晨,学生刚刚从睡眠中醒来,身体的各个器官还未开始正常运转,尤其是大脑,还处于朦胧状态,肺部的废气还未完全排除,这时候的朗读首先可以帮助肺部增强收缩,调节呼吸,多吸入富氧的新鲜空气,增进血液循环,可以达到醒脑健脑的功效。
2、调整情绪:专心致志的朗读,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引入到文章优美的意境中,学生会随着文章的情感的抑扬而意兴飞逸,浮想联翩,进入一种忘我无它的境界。一个早读后,学习中的疑问、生活里的烦恼、内心的烦躁,都会抛诸脑后。心境宽阔了,心情舒畅了,情绪激昂了,精神抖擞了,对一天的学习绝对是大有益处的。
3、纠正语音:广东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比较差,原因就在于平时比较少交流普通话。课堂是学习的主渠道,早读则是放声朗读的大好机会。高声朗读既锻炼了说普通话的胆量和勇气,跟其他同学读也很容易发现自己语音上的毛病,便于及时纠正,久而久之,普通话语音会大有长进。
4、锻炼口语: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中学生的阅读材料大多都是现代规范的白话文,浅显易懂。坚持不懈地朗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日常规范用语,锻炼口才,提高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这些收获一时半会儿可能难以察觉,但是,经年累月、持之以恒,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如果不在早读还有课堂上进行朗读训练,一旦走到实际生活当中去,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无从张口了。尽管默读的速度快,效率也较高,但是默读是对文字符号的直接的感知,它不能以一个个字为认读单位,而是整体认知,也就是在短暂的注视之后,就要接收一个较大的语言单位:或是一个短语,或是一个句子,或是一个段落,它不允许有太多的停顿,有时速度太慢还容易分散注意力,使人产生杂念。而且早读时间一般化较短,就是有难度的文章,认真仔细地读一遍,老师在上课时再加以指导、点拨和纠正,就基本上掌握了。
5、培养语感:语感是语言学习中很高层次的能力,语感的培养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遣词造句,字斟句酌。措辞用语要做到恰到好处,就必须经常认真仔细地朗读,掌握规范的用语,学会准确的表达,比照平时,纠正提高。
6、理解文章:朗读的过程实际上是探究语言文字的义蕴的过程。运用朗读法可以感受作品中的准确的概念,生动的语法修辞,巧妙的构思布局,感人的故事情节,严谨的逻辑序列,优美的韵律配置,可以帮助学生因声解义,理解文章的精妙之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正是从朗读的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7、预备上课:尽管预习有益于所有的学科,但是对语言课尤为重要。头一天晚上的预习到第二天会有不少遗忘的,而早读则是当天预习的最好时机。语言的预习主要的熟读课文,早晨的朗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质量高的朗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及早进入课文内容,使得早读不仅仅是从睡眠到学习的过渡,更是从休息状态到主动学习状态的重要阶段。
8、有助写作:朗读可以使学生掌握和借鉴写作方法,丰富结构、手法、措辞等方面的认识,为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凑”这些名言熟语都说明了朗读对写作的巨大帮助。
既然朗读有这么好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朗读水平呢?
1、声情并茂:感情是朗读的生命,因为用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章是作者个人情感的载体,只有饱含感情来读,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传达出作品的意境。读者的感情融入到作品中了,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了,作品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才最终得以实现。
2、准确无误:一是理解作品的感情基调要准确,二是语音和停顿要准,做到“六不”——不读错字,不添字减字,不重复,不颠倒,不拖腔拖调,不唱读。吐字要清晰,咬字要准确,停顿要分明,轻重音突出。
3、连贯流利:要做到语句流畅,语气连贯,语速适当。
4、读思同步:朗读时应做到调动自己的形象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大脑中构建画面,进行艺术的形象化创造,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专心阅读作品时,学生会被作品中的形象和感情所打动,受到感染和熏陶,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心灵完全进入作品的境界中。“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就是批评读而不思的。
教师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
1、纠正语音:教师在巡视中仔细聆听,发现有读错的及时纠正。
2、技巧指导:适当的停顿,读音的轻重,合适的语速,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安排,文体的朗读区别等等,都是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逐步教学生掌握。
3、形式安排:也就是“五个结合”:齐读和自由读相结合,学生自读与老师示范读相结合,全篇通读和局部反复诵读相结合,熟读成诵与品位赏析相结合,配乐朗读和一般朗读相结合。
琅琅读书声应该成为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