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论文格式规范 >
法学院学位论文注释体例与参考文献体例    发布时间:2019-06-12 21:50:05
法学院学位论文注释体例与参考文献体例

 
注释体例
 
一、中文注释体例(脚注)
(一)一般规则
1.正文注释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用1,2,3顺序,注码放标点之后。
2.非直接引用原文的,注释前加“参见”。非引自原始出处的,注释前加“转引自”。
3.数个注释引自同一出处的,首次出现时,根据注释例要求注明全部信息,再次出现时使用简注,简注体例见(三);若两个注释相邻,则采用“同上注引书(文),第X页”。
4.书籍、论文出版(发表)日期仅标明年份(报纸除外)。
5.港台出版的著作,将民国纪年改成公元。
6.当著(编、译)者超过三人时,只写第一人,后加“等”。
7.原则上所引资料须公开发表。未公开发表的,须注明(未刊稿、内部刊行等),并标注年份。
8.原则上不引用网上资料。确有必要的,应注明详细网址及访问时间。
9.译文或译著,外国作者前加国籍,用[]注出;中国古代作者不需要加朝代。
 
(二)详注范例
1.单人著作,应注明作者(编者)名:书名(版次),卷次,(译者),页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按照著作封面署名方式注出,译著应用方括号注明原作者国籍;出版地比较复杂,一律省略。
例(1):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例(2):崔建远主编: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8页。
例(3):[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5~56页。
例(4):[德]尼可拉斯·鲁曼:社会中的法,李君韬译,台湾翻译馆主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243页。
例(5):王弼注:周易正义,孔颖达疏,李申、卢光明整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页。
 
2.多作者(译者)著作,作者三位全署,三位以上作者只用第一位加“等”。
例(1):[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例(2):高鸿钧等:法治: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67页。
 
3.经典著作、古籍、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以及法律文书等,按通行习惯注出,古人不加朝代名,港澳台作者也不加地区名。
例(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68页。
例(2):孟子·尽心上。
例(3):宋会要辑稿,食货·卷三,徐松刘琳等校点,第1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例(4):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第四十三卷,台湾文海出版社1964年版。
例(5):陆宇峰:卢曼系统论视野下的司法中心学说——解释、重构与评析,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11,第100页。
例(6):鲁楠:“匿名的商人法:全球化时代的商法及其特点”,载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制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师范大学法制现代化研究中心和法学研究杂志社合办,南京,2009,第230~260页。
例(7):朱浩斌抢劫二审刑事判决书,(2011)湘高法刑二终字第53号。
例(8):福建佳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福州商贸大厦筹备处借款合同纠纷、申请承认与执行法院判决、仲裁裁决案件执行裁定书,最高人民法院(2014)执复字第24号。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鲁工商企处字〔2016〕第25号。
 
4.析出文献需注出全部信息。
例(1):王伯琦:“超前立法的出路”,载王伯琦: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1~79页。
例(2):[法]P. 罗格朗:“何谓法律移植”,马剑银译,载[英]J. 菲斯特、[意]D.奈尔肯:法律移植与法律文化,高鸿钧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5~94页。
 
5.引用报刊杂志与网络信息注释方式,文章名使用“”,连续出版的集刊作为期刊对待,不再作为析出文献。
   甲.期刊:
例(1):张中秋:“传统中国的法秩序及其构成原理与意义”,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第128~134页。
   乙.集刊:
例(1):车丕照:“法律全球化与国际法治”,清华法治论衡,第3辑,2002,第111~167页。
   丙.报纸:
例(1):高鸿钧、马剑银:“英美法的印记——来自中国的观察简史”,检察日报,2013年8月8日第3版·学术。
   丁.网址:
例(1):巩胜利:“TPP+TTIP+PSA颠覆全球秩序”,载“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articles/qqsw/qqgc/article_2013040880788.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3-12-03)。
(三)简注范例
所引文献首次出现,应按上述要求注明全部信息,再次出现时,注释简化为:作者:书(文)名,页码。
例(1):崔建远主编: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第20页。
例(2):[德]K.茨威格特、H. 克茨:比较法总论,第15页。
例(3):张中秋:“传统中国的法秩序及其构成原理与意义”,130页。
例(4):高鸿钧、马剑银:“英美法的印记——来自中国的观察简史”。
 
 
二、英文注释体例(脚注)
(一)一般规则
1.英文注释主要参考牛津大学法学院OSCOLA 2006体例(含国际法律资料),但有部分修改。凡本体例中未涉及的文献类型,可登陆https://www.law.ox.ac.uk/research-subject-groups/publications/oscola 进行查询。英文注释中关于美国法和美国案例的引用,则采用哈佛法律评论协会的蓝皮书体例Harvard Law Review Association, The BlueBook: A Uniform System of Citation (20th edn HLRA, Cambridge MA 2015)。
2.英文正文注释采用脚注,与中文注释一道,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后。
3.非直接引用原文的,注释前加“See”。转引则在注释前加“Citing from”。
4.数个注释引自同一出处的,首次出现时,根据注释例要求注明全部信息,再次出现时使用简注,简注体例见(三);若两个注释相邻注释所引用的文献相同,则可采用“Ibid., X(页码或段落)”;若两个相邻注释内容完全一致,则采用“Ibid.”
 
(二)详注范例
1. 著作:依次注明作者,书名(斜体字),版本,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时间,页码。三位以上作者的著作,只注明第一位作者,并使用“and others”指代其他作者。
例(1):J H Baker, 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egal History, 4th edn, Butterworths, London: 2002, pp.419–421.
例(2):Gwyne Davis, Nick Wikeley and Richard Young, Child Support in Action, Hart Publishing, Oxford: 1998, p.80.
例(3):Roy Goode and others, Transnational Commercial Law: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s and Comment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2004, pp.99-101.
 
2. 编著著作:依次注明作者(ed),书名(斜体字),版本,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时间,页码。
例:G Jones (ed), Goff and Jones: The Law of Restitution, 6th rev edn, Sweet & Maxwell, London: 2004, p.29.
 
3. 译作:依次注明译者(tr),作者,书名(斜体字),版本,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时间,页码。
例:T Weir (tr), K Zweigert and H Kötz, An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aw, 3rd ed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1998, pp.286–294.
 
4. 析出文献:依次注明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使用引号),被析出文献编者,被析出文献题名(斜体),版本,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时间,页码。
例:I Brownlie, “The Relation of Law and Power” in Bin Cheng and ED Brown (eds), Contemporary Problems in International Law: Essays in Honour of Georg Schwarzenberger on his Eightieth Birthday, Stevens and Sons, London: 1988), p.88.
 
5. 出版期刊文章:依次注明作者,文章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刊名称,页码。
例(1):Andrew Ashworth, “Social Control and ‘Anti-Social Behaviour’: the Subversion of Human Rights” (2004) 120 Law Quarterly Review, pp.263-266.
例(2):J Edelman and others, “Tribute to Professor Birks” (2004) 4 Oxford University Commonwealth Law Journal, p.139.
 
6. 电子期刊(只有电子版而没有纸质的出版期刊):依次注明作者,文章名(不用斜体),年份,卷号,电子期刊名称(使用缩写),网址,最近访问日期。
例:C Penfold, “Nazis, Porn and Politics: Asserting Control over Internet Content” [2001] 2 JILT <http://www2.warwick.ac.uk/fac/soc/law/elj/jilt/2001_2/penfold> accessed 27 April 2015
 
7. 即出期刊和工作论文:依次注明作者,文章名(不用斜体),年份,工作论文名称,工作论文编号,网址,最近访问日期。
例:F Varese, “The Secret History of Japanese Cinema: The Yakuza Movies” (2006) Oxford Legal Studies Research Paper No. 22/2006 <http://ssrn.com/abstract=902415> accessed 6 September 2006
 
8. 会议论文:依次注明论文作者,论文题目,会议名称、会议日期,如论文通过网络获取,还需注明互联网网址与最近访问日期。
例(1):Society of Legal Scholars, “A Supreme Court for the United Kingdom: Response to DCA Constitutional Consultation Paper 11/03”(2003) <http://www.legalscholars.ac.uk/documents/cp.11.03.pdf> accessed 29 April 2005
例(2):UK Parliament, “Unemployment by constituency” (HC Library Research Papers 04/92, 2004) <http://www.parliament.uk/parliamentary_ publications_and_archives/research_papers/research_papers_2004> accessed 3 April 2005
 
9. 报纸文章:依次注明作者,报纸文章名称,出版地,出版(只适用于通过出版地无法判断出版国的情形),版页。如文章内容为社论,作者名称一律为“Editorial”。如报纸文章系电子出版且没有版页,则应提供访问网址和最近访问日期。
例(1):I Hawkey, “Italy takes a dive”Sunday Times (London 14 May 2006) Sport 13
例(2):E Hobsbawm, “The Dangers of Exporting Democracy” Guardian (London 22 January 2005) <http://www.guardian.co.uk/usa/story/ 0,12271,1396157,00.html> accessed 10 May 2005
 
10. 网络文献:依次注明作者名、文献名称、文献类型(如可能)、文献发布时间(如可能)、网址、最近访问时间。
例(1):Shami Chakrabarti, “The End of Innocence” (Lecture at the Centre for Public Law in Cambridge 2004) <http://www.liberty-human-rights.org.uk/resources/articles> accessed 20 February 2005
例(2):Günter Verheugen, “Future of EU Shipbuilding” (Speech at New Year’s Reception of the Committee of EU-Shipbuilders’ Associations, Speech 05/65 Europa website 2005) <http://europa.eu.int> accessed 15 April 2005
 
11. 案例
1)英国法案例:依次注明案件名称(斜体),所载法律报告的卷号(使用方括号),所载法律报告名称(缩写),页码,审理法院名称(缩写);或者依次注明当事方名称(斜体),所载法律报告的出版年份(使用圆括号),所载法律报告的卷号、所载法律报告的名称(缩写),页码。
例(1): Pepper v Hart [1993] AC 593 (HL)
例(2):Pepper v Hart (1993) 143 NLJ 17
2001年以来英国上议院、枢密院、上诉法院和行政法庭的判例统一使用了网络查询的引用格式,具体为:案件名称(斜体),判决年份(使用方括号),审理法院(缩写),案件编号。
例:Rottman v MPC [2002] UKHL 20
2)美国法案例:依次注明案件名称(斜体)、所载法律报告卷号、所载法律报告名称、起始页码,年份。也可以在年份之后进行平行引注。
例(1):Michael v Johnson 426 US 346 (1976)
例(2):Michael v Johnson 426 US 346, 23 S Ct 118 (1976)
3)其他法域的案例:原则上按该法域案件通行引证规范处理,但如果该引证规范中没有包括案件的审理法院,则需要在引证最后部分注明。
例:Waltons Stores (Interstate) Ltd v Maher (1988) 164 CLR 387 (High Court of Australia)
 
12. 立法
1)英国法:依次注明法律名称、日期即可。如果引用具体法条,需以“s”“ss”“para”作为引导词,随后附上具体条文序号。如果引用的是下议院的法案,则需依次注明法案名称、制定机构名称(缩写),议事年度(使用圆括号),议事序号(使用方括号);如果引用的是上议院的法案,则需依次注明制定机构名称(缩写),议事年度(使用圆括号),议事序号(不使用方括号)。
例(1):Children Act 1995
例(2):Anti-terrorism, Crime and Security Act 2001
例(3):Human Rights Act 1998 s 15(1)(b)
例(4):Identity Cards HC Bill (2005-06) [49]
例(5):Identity Cards HL Bill (2005-06) 28
2)美国法:引用美国宪法,注明美国宪法的缩写和条款;引用美国法典(United States Code),注明卷号,美国法典的缩写,条款号(出版年份);引用单行法律,注明法律名称及其颁布年份,公法号,条款号,卷号美国法律总汇(Statute at Large)的缩写,条款号(颁布年份) (修改 卷号美国法典简称条款号);引用美国联邦行政法典(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注明卷号,美国联邦行政法典的缩写条款号 (出版年份);引用美国州成文法,注明州法典简称,条款(最新出版年份)
例(1):U.S. Const. amend. XIV, §2.
例(2):19 U.S.C. §2411 (2000).
例(3):Economic Espionage Act of 1996, Pub. L. No. 104—294, §201, 110 Stat. 3488, 3491 (1996) [amending 18 U.S.C. §1030(e)(2)].
例(4):7 C.F.R. §319 (2004).
例(5):Mo. Rev. Stat. §400.2~207 (2004).
 
13. 国际法资料与文献
1)国际条约:依次注明条约全称(通过日期和生效日期),联合国条约集或国联条约集卷号,联合国条约集或国联条约集缩写,起始页码,公约缩写,具体条款。
例子(1):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adopted 16 December 1966, entered into force 23 March 1976) 999 UNTS 171 (ICCPR)
例子(2):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Refugees (adopted 28 July 1951, entered into force 22 April 1954) 189 UNTS 137 (Refugee Convention) art 33
例子(3):Slavery Convention (adopted 25 September 1926, entered into force 9 March 1927) 60 LNTS 253
2)国际法案例
国际法院案例:注明案件名称(斜体),年份,网址,访问日期,判决段落。
例:Legal Consequenc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Wall (Advisory Opinion) 2004 <http://www.icj-cij.org/icjwww/idocket/imwp/imwpframe.htm> accessed 21 July 2005 [139]–[142]
常设国际法院案例:注明案件名称(斜体),常设国际法院案例集缩写,案例集序号,页码或段落。
例:Case Concerning the Factory at Chorzów (Germany v Poland) (Merits) PCIJ Rep Series A No 17,p.22.(para.36.)
前南刑庭和卢旺达刑庭案例:注明案件名称(斜体),审判机构名称-案号(年份),判决段落。
例(1):Tadic Case (Judgment) ICTY-94-1 (26 January 2000), para.28.
例(2):Prosecutor v Akayesu (Judgment) ICTR-96-4-T, T Ch I (2 September 1998), para.17.
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案例:注明案件名称(斜体),所载报告集(可在国际海洋法法庭官网查询)年份,页码。
例:/M/V “Saiga”No 2)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v Guinea) (Provisional Measures, Order of 11 March 1998) ITLOS Reports 1998, para.24.
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裁决:注明案件名称(斜体),案件报告编号(GATT时期为BISDWTO时期为WT/DS),年份(适用于GATT时期的报告),日期(适用于WTO的报告),段落。
例(1):Swedish Anti-Dumping Duties (1955) BISD 3S/81, para.82.
例(2):Measures Affecting the Automotive Sector—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 (19 March 2002) WT/DS146/AB/R and WT/DS175/AB/R paras.10-25.
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投资争端中心裁决:注明案件名(斜体),案件编号(可参见ICSID官网),具体段落。
例:APM Terminals Callao S.A. v. Republic of Peru (ICSID Case No. ARB/16/33), para.26.
欧洲人权法院案例:注明案件名称(斜体),所载案例报告集,年份和卷号,页码。案例报告集,1988111日之前为EHRREuropean Human Rights Reports),年份和卷号在案例报告集之前,年份在圆括号之内标注,卷号于圆括号外标注;1988111日以后为ECHR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年份和卷号在案例报告集之后,用“-”连接。
例(1):Young, James and Webster v UK (App no 7601/76) (1982) 4 EHRR, p.38.
例(2):Osman v UK (App no 23452/94) ECHR 1998-VIII, p.3124.
(3)联合国文件:按照联合国官网文件系统的格式注明,注意区分联合国大会决议、联合国大会文件、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可登录http://www.un.org/en/documents/index.html查询。
4)海牙演讲集:注明演讲者姓名,演讲题目,年份,卷号,海牙演讲集全称,页码。
例:E McWhinney, ‘Judicial Settlement of Disputes: Jurisdiction and Justiciability’ (1990) 221 Recueil des Cours de l’Académie de Droit International, p.9.
 
14. 欧盟法
1)条例、指令与决定:注明法令的类型,序号,名称,欧共体官方公告(Official Journal)上的公布信息,具体条款(如有)。
例(1):Council Regulation (EC) 1984/2003 of 8 April 2003 introducing a system for the statistical monitoring of trade in bluefin tuna, swordfish and big eye tuna within the Community [2003] OJ L295/1
例(2):Commission Decision (EC) 2004/411 on the adequat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data in the Isle of Man [2004] OJ L151/51 art. 3.
例(3):Council Directive (EC) 93/104 concerning certain aspects of the organisation of working time [1993] OJ L307/18
例(4):Council Regulation (EC) 139/2004 on the control of concentrations between undertakings (the EC Merger Regulation) [2004] OJ L24/1 art. 5.
(2)案例:注明案件编号(T代表欧洲初审法院,C代表欧洲法院),名称(斜体),年份,所载案例集,页码。
例(1):Case T-344/99 Arne Mathisen AS v Council [2002] ECR II, p.2905.
例(2):Case C-491/01 R v Secretary of State ex p BAT and Imperial Tobacco [2002] ECR I, p.11453.
 
(三)简注范例
所引文献首次出现,应按上述要求注明全部信息,再次出现时,注释简化为:作者,书(文)名(文章名需加引号),页码。
例(1):JH Baker, 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egal History, p.411.
例(2):G Jones (ed), Goff and Jones: The Law of Restitution p.9.
例(3):I Brownlie, “he Relation of Law and Power” , p.8.
例(4):J Edelman and others, “Tribute to Professor Birks” , p.9.
 
 
三、小语种文献注释体例(脚注)
1. 法文和德文注释,可参考以下标准的最新版本注明。
法文:Recueil Dalloz.
德文:Hildebert Kirchner, Abkürzungsverzeichnis der Rechtssprache
2. 西班牙文、日文、韩文、意大利文、俄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注释,不做统一规范要求,分别按各自文字注释习惯注明,但需保证文中同种文字的注释体例统一。
 
 
 
 
 
 
 
 
 
 
 
参考文献体例
 
一、一般规则
1.本体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制定。
2.参考文献采用著作+出版年制,按照作者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参考文献原则上要在正文的脚注中有所体现,可以不区分专著、论文和学位论文,混合排列,可以选择序号。
3.可以选择每条文献之前使用序号,如果使用序号,则采取宋体方括号“[ ]”+新罗马体(Times New Roman)数字,并用2悬挂格式,悬挂缩进2个汉字符或4个字符。
4.著(编、译)者若为1人或2人,全部著录,并用逗号隔开;若为3人及以上只录第一人,后加“,等”。
5.参考文献需要表明“编”、“主编”、“编译”等责任,“著”则不需要指出。
6.非中国籍著(编、译)者不需要标明国籍,港澳台地区作者也不需要标明地区名,若使用古籍,也不需要标明朝代。
7.书籍需要标明出版地,学位论文需要标明“保存单位+学位名称+论文,保存年”。
8.若引用同一著者的文献,首个需要详录名字,第二个开始可以用“——”代替;相同作者相同年份具有两篇以上文献,可在年份中使用a、b等序号以示区别。
9.古文献以惯例标注,一般不需要列年份,若强调某版本,可列出。
10.网络文献注明网址,最后以“[]”注明最后访问日期。
11.外文参考文献亦采取著作+出版年制,按照作者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置于中文参考文献之后。如果外文参考文献有多个语种,可按照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西班牙文、俄文、葡萄牙文、韩文的顺序依次排列在中文参考文献之后。
12. 具体范例中未注明的文献类型,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二、具体中文参考文献范例
[1] 阿列克西,2002.法律论证理论[M].舒国滢,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 董奇,林崇德,2011. 当代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
[3] 李栋,2011.台港沪三地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4] 刘超,傅小兰.2004.不同注意条件下大数与小数的加工差异[J] .心理学报(36):307-314.
[5] 卢梭,1962.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6] ——,1980.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7] 罗豪才,等,2007.软法与协商民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8] 马克思,1960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3-8.
[9] ——,1960b.德意志意识形态[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1-640.
[10] 孟子·尽心上[M].
[11] 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遗书[M].甲编.第四十三卷.
[12] 王夫之,1865.宋论[M].金陵:湘乡曾国荃.清同治四年刻本.
[13] 昆廷·斯金纳,2002.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下卷:宗教改革[M].奚瑞森,亚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4] 孙鹏,2003.物权公示论——以物权变动为中心[D].西南政法大学博士论文。
[15] 夏铸九,1994.(重)建构公共空间——理论的反省[J].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6(1):21-54.
[16] 谢鸿飞,2004.萨维尼的历史主义与反历史主义——历史法学派形成的内在机理[G]//许章润,2004.萨维尼与历史法学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30-169.
[17] 俞可平,2006.关于“民主是个好东西”的辨正[N].北京日报.2006-10-13(18版).
[18] 张骐,2001.论法的价值共识——对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一个悖论的解决尝试[J].法制与社会发展(5):7-23.
[1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09/1/13/92458.pdf.[2009-2-10]
[20] 中新社,2000.法国拒签国际民主宣言[N/OL].2000-07-06. http://www.chinanews.com.cn/2000-07-06/26/36569.html.[2009-2-10]
[21] ASHWORTH, ANDREW, 2004. Social Control and “Anti-Social Behaviour”: the Subversion of Human Rights[J]. Law Quarterly Review, 120(2): 81-92.(注:英文连续出版物参考文献体例)
[22] BAKER J H, 2002. 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egal History [M]. 4th ed. London: Butterworths. (注:英文专著参考文献体例)
[23] BROWNLIE I, 1998. The Relation of Law and Power [M]// CHENG, BIN & BROWN, E D, 1998. Contemporary Problems in International Law: Essays in Honour of Georg Schwarzenberger on His Eightieth Birthday. London: Stevens and Sons: 76-98. (注:英文析出文献参考文献体例)
[24] CHAKRABARTI, SHAMI, 2004. The End of Innocence[EB/OL].(2004-05-03)[2005-02-20]. http://www.liberty-human-rights.org.uk/resources/articles. (注:英文电子资源参考文献体例)
[25] PENFOLD C, 2001. Nazis, Porn and Politics: Asserting Control over Internet Content[J/O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Technology, 2(1):56-65[2015-04-27] http://www2.warwick.ac.uk/fac/soc/law/elj/jilt/2001_2/penfold. (英文电子连续出版物参考文献体例)
 
 
 
 
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代码简表
文献类型 标志代码 文献类型 标志代码 文献类型 标志代码
普通图书 M 会议录 C 汇编 C
报纸 N 期刊 J 学位论文 D
报告 R 标准 S 专利 P
数据库 DB 计算机程序 CP 电子公告 EB
档案 A 舆图 CM 数据集 DS
其他 Z        
电子文献载体和标识代码简表
载体类型 标志代码 载体类型 标志代码
磁带( magnetic tape) MT 磁盘( disk) DK
光盘( CD-ROM) CD 联机网络( online) OL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北京人文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下一篇: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本科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