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论文格式规范 >
科技论文各组成部分的规范写作    发布时间:2019-06-22 14:50:04
科技论文各组成部分的规范写作
 
摘要 
国际标准ISO214-1976指出:摘要是一份文献内容的准确压缩,不加解释或评论。中国国家标准规定: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是读者判断论文价值,判断论文是否值得阅读的依据。会议所征摘要是决定是否录用全文的依据。如果一篇内容价值较高的学术论文,其摘要写得平平淡淡,不能体现论文的特点和学术价值,将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失去被刊载的机会,需要本文的读者不会阅读全文,从而失去应有的学术影响;对中文期刊论文而言,难以进入国际检索系统等。
摘要分为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报道—指示性摘要、结构性摘要等种类。学术期刊多采用报道性摘要,特别是试验研究和有定量数据的论文。对新内容较少,或数据少的论文用指示性摘要或报道—指示性摘要。摘要的内容一般由3部分组成: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或结论。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外文摘要字数不超过250个实词。摘要的详简程度和篇幅大小根据具体情况及要求而定,如期刊论文摘要、会议征稿摘要、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差别很大。期刊论文摘要通常位于署名和单位地址之后。
  • 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要有摘要与论文分离单独出版的写作思想,对随文摘要,不要认为“全文在后边”,编写摘要可简单、随便。
应用“用(采用)....方法”、“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编写摘要。即,要用第三人称编写,不要用第一、二人称编写,不要用“本文”、“我们”、“作者”、 THIS PAPER""THIS ARTICLES"等作为主语。
不用图表、示意图、公式、结构式和非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缩略语、略语、代号、法定计量单位、简化字和标点符号。 
避免与标题和引言在用词上明显重复,忌罗列正文中目次,小标题和段落标题,或结论部分的文字。
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和教材中已有的东西。
除非该论文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否则不必引用。
不要作自我评价。如:本文以变量代换为工具,利用高等代数的知识,证明了齐线性微分方程组的降阶定理,给出了一种实际的解题方法。因此,这个结论的证明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在解题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要对题名等进行注解。如论文“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加速农机化步伐”的摘要写成:农机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过程,是现代农业的产物,在我国它的发展只能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用。因此分类指导即根据不同经济力、生产组织形式和现实物质技术条件,进行有效地指导、协调、组织带层次性的农机化生产。重点突破即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下,在“化”水平上有所突破。
  • 成功写作摘要的要点
摘要写作成功的诀窍是突出新贡献,并使之尖锐化。用精辟语句使新东西出现在摘要的突出位置。所谓新贡献包括: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新规律、纠正前人错误、解决争议、补充和发展前人成果等。有的作者常常不在摘要中体现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到论文的后部分经分析推论等才指明,这是错误的观点和写作方式。
使自己新贡献尖锐化。即区别他人工作和自己新贡献不同之处(如:“想法”、“设想”和“已给出数学定义、模型”等的区别),使之分离,使自己新东西尖锐化。新贡献不要多谈,要精辟。不能模棱两可,让读者去分析作者的贡献“新”在何处。而应指出来让读者看。但不能自我评价。
关键词
科技期刊普遍要求作者提供论文关键词。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是从文章的题名、摘要、正文中抽出的,并能表达全文内容主题,具有实在意义的单词或术语。国家标准还规定每篇论文选取3-8个关键词,  并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关键词位于摘要之后。
主题词包括标题词、单元词、叙词和关键词。前三者是经规范化的主题词,关键词一般是非规范化主题词。不少文献把标题词、单元词、叙词也都叫作“关键词” 。期刊社将指定主题词表以选择关键词,对同一论文所选择的关键词也可能因人而不同。
大多数科技人员是利用主题检索途径, 通过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工具获取某一领域所需文献的,因此准确选择主题词是十分重要的。
引言
  • 定义
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已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作者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引言的目的是给出作者进行本项工作的原因,企图达到的目的。因此应给出必要的背景材料,让对这一领域并不特别熟悉的读者能够了解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意义,前人已达到的水平,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应用一两句话说明本文的目的和主要创新之处。引言最基本一点是介绍主要研究成果。
有的作者常常不在引言中指明他们的重要发现,或从摘要中删除那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到论文的后部分才指明。对科技论文而言,是一种写作错误,可能使读者在了解到那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之前已停止了阅读。引言应避免过分强调一个十分重要而涉及面广的领域,而自己仅完成了其中有限的一小部分工作。
  • 构成与写作要求
基本项目  主要内容
研究的必要性 (存在的问题)
 
历史的回顾
前人研究中存在的欠缺
 
写作论文的目的和作者的想法
 
处理方法和研究结果简介
 (具体数据)
原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什么要求,说明这项研究的意义。
 
对于存在的问题,前人进行过怎样的研究,介绍其大概情形。
考察了前人的研究之后,发现了什么欠缺, 还可以介绍自己研究的动机。
写作目的和涉及的范围,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研究者有什么建议,研究的新特点是什么。
引用从具体数值计算出的数据,介绍研究的经过和结果。
 
正文 
正文部分是科技论文的核心,是体现研究工作成果和学术水平的主要部分。国家标准GB7713-87对科技论文正文部分的编写格式没有明确要求和规定。科技论文的结构形式取决于科研成果的内容。不同的科研成果,需要用不同结构形式的科技论文来反映。因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在研究方法、实验观察过程、逻辑推理、结果表现形式等方面不同。
一般来说,科技论文的内容包括:引言、原理、实验和观察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调研对象、实验和观察的数据资料结果、观点和结论等。其观点和结论是将获得的数据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技术处理,绘图列表等表达实验结果,再经过判断、归纳、推理和抽象等导出的。
  • 正文的结构与分段   
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编辑界对正文的分段,有一种“IMRAD”说法。“IMRAD”是Introduction,Material and Method,Results,and Discussion(conclusion)的首字母缩写。美国学者A.D罗伯特认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的科技论文分段形式,依次回答了科技论文应回答的四个主要问题(以下黑体括号中的问题),适合多种专业论文的撰写,是科技论文最好的结构。
  • 引言           (是什么问题)
  • 材料与方法     (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材料包括:材料来源、性质、数量、选取和处理事项等。
    方法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测试方法等。
  • 结果  (你发现了些什么)
以图或表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结果的讨论,包括: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范围等;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包括不正常现象和数据的分析);结果部分的讨论(结果直接相关部分,如讨论内容涉及全篇,应留在讨论部分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正文中说明图表的结果及其直接意义;复杂图表应指出作者强调或希望读者注意的问题。
  • 讨论  (这些发现有什么科学意义)
讨论部分也称结论或建议,其目的是综合说明全文结果的科学意义。结论应写得象法律条文,即只有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不用“大概、也许、可能”等词。结论应简练,不用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可得如下结论” 等废话。结论要注意分寸,不要夸大其词,牵强附会;不要自我评价,如“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等。结果和讨论可合在一起写,“没有讨论和建议”时不要勉强拼凑。讨论的内容包括:
本文的创新处   (得出了什么规律性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
与有关文献比较  (有何不同结果、解释、补充、修正、发展或否定);
如实指出实验例外结果,无法解释的异常情况等;
一些可能的发展和应用。
致谢   
致谢位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编写致谢时不要直书其名,应加上“某教授” “某博士”等敬称。如:
“本研究得到 “XXX教授,XXX 博士”的帮助,谨致谢意” 。
“试验工作是 XXX单位完成的,XXX工程师,XXX师傅承担了大量试验,对他们谨致谢意” 。
参考文献
  • 重要性
著录的参考文献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新的)文献。参考文献包括正文中引用文献和文后()参考文献表。文后参考文献表又分为2种:一种是把正文中引用过的参考文献编制的文后参考文献表,即“references”。另一种是作者推荐阅读的参考文献表,即“bibliographic references”。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其他部分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反映科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体现科学的继承性,为科技论文提供文献依据,体现了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避免剽窃抄袭之嫌。作者借用引用文献可精练文字、压缩篇幅。读者可从中获取论文中提及而未展开的更广泛的相关资料线索。审稿者、编辑者可用于初步评估论文水平和决定论文取舍。情报工作者用其编制引文索引等检索工具,进行引文分析。
  • 选择参考文献技巧
所引用文献应是与论文主题密切相关的、最主要的文献。反映论文研究的基础和科学依据,反映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严谨的科学态度。因为编辑在初审时对文稿的参考文献进行的分析,是决定论文取舍的因素,因此,掌握选择参考文献技巧是必要的。选择参考文献应考虑引用量、语种、出版时间、来源和著者等5个方面。
参考文献的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根据论文类型、科学研究状况、学科发展概况而定。一般而言,新兴学科论文引文有限。成熟基础科学,如果引文有限,那么就难以说明作者对学科发展状况进行深入了解。专业性强的综述、评论引文较多。一篇论文需列多少参考文献,不同国家、不同期刊、不同学科要求不同。1987年统计入选SCI的每篇文章的平均引文20.8篇。
参考文献的语种
语种分布是反映作者对当前学科研究现状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参考文献全部为中文,或外文文献很少,那么编辑在初审时会意识到该论文作者可能只对国内该学科的研究现状有所了解,多为国内研究水平,只有及时掌握学科的国际研究动态,才能真正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参考一定量的外文文献是写出优秀论文的前提之一。
参考文献的出版时间
学术论文所附参考文献一般以从事科研时期内的文献为主,多为3-6年内,超过8年的文献很少。情报综述类2-3年或更近,情报综述类论文的参考文献如多在3-4年则论文发表意义不大。某些学科的经典理论则多不受时间限制。
参考文献的影响
在国际、国内有一批期刊只刊登学术水平高、具有较好创新性的文章,如果一篇论文所附这种优秀期刊的文献信息很少,说明该作者较少参阅那些高水平的、真正有价值的文献,这类论文的层次不会太高。有的编辑对作者引用水平不高、影响不大期刊上的文献本身的可靠性表示怀疑。
参考文献的作者
    各学科领域都有一批公认的著名专家、教授,他们多是本学科的权威。他们及其科研集体常占领该科学的前沿,他们之间竞争激烈,成果丰厚。如参考文献多出自他们之手,至少说明作者对该学科前沿有所掌握。
  • 常见错误
错误观点和做法
    有的作者不列参考文献。有的作者认为,参考文献列得多,表示知识面宽,所以把自己见过的文献统统列出,其中一些连作者自己都可能已感到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有的作者写作过程中没有记录参考文献的名称、出处,查补工作量大,抄录一些同类书目了事。有的参考文献过于简单,往往列上一两个同行皆知的大部头书名。有的作者列出的参考文献,而审稿人明知作者无法获取该参考文献,所以拒绝评审。
著录格式错误
错误类别 说 明  正误举例
1文中参考文献注与文后参考
文献表不相对应,文献号没按
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排序。
2 文献序号位置不正确。
3 文献序号的标注不正确。
4. 非正式出版物不要列入。
5. 著录格式不对。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包括: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序号的标注,文后参考文献表的著录组织,两者一一对应,缺一不可,有的序号不相吻合,或者正文不标注文献序号。
序号应放在相关作者或相关内容的右上角,不能被其它文字或标点符号分开。
     正确              错误
 王英[1]认为…      王英认为[1]
 …见文献[2]      …见文献[2]
 …已有报道[147]   …已有报道[1][4][7]
 …已有报道[1-3]     …已有报道[123]
    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地脚。
出版年后用逗号而不是用分号,无卷号时年后不加逗号。
1994年12卷第3期第5~9页的著录正误如下:
  正确:199412(3)59
  错误:1994,Vol.12,3:P.5~9
          1994;12,(3):P.5~9
1994年第3期第5~9页的著录正误如下:
  正确:1994(3)5~9
  错误:1994,(3)P.5~9
此外,参考文献表中的文献序号不加括号,其后空1格。作者少于或等于3个时应全部列出,多于3个时,应写出前3个再加上“等” (或et al.)字,“等”字前加逗号。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著录法(参见署名和地址编写部分)。外国人的名字部分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而空半格。参考文献的编写要特别注意各期刊社的作者须知。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科技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写作规范
下一篇:科技论文写作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