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开放30年以来,在国内外优势互补的过程中,浙江省的加工贸易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跃式发展,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新的重要标志和内容。以往浙江省一直以一般贸易作为其对外贸易的主要贸易方式,2004年以来,浙江省积极优化加工贸易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浙江省的加工贸易无论是规模还是结构,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和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发展加工贸易是浙江省抓住外部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实现途径。发展加工贸易对于保持浙江省进出口持续增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了加快浙江省的加工贸易发展,使浙江省外贸呈现出更为均衡的发展态势,本文对该省加工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进一步发展浙江省加工贸易有利的对策。
一、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积极实施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下,浙江省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性发展,成为其重要的贸易方式,特别是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更加使得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迅速提高,带动整个浙江经济的增长,观察近年来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加工贸易总额方面
从加工贸易总额来看,浙江省加工贸易总额较低,但逐年递增且发展速度较快。支撑浙江省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是一般贸易,浙江省的加工贸易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发展速度,与其它沿海省份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表1可以看出,2002年浙江省的加工贸易总额为76.18亿美元,占该省外贸总额的18.16%,2004年加工贸易大幅上涨,加工贸易总额达到185.39亿美元,占外贸总额的21.76%,2005年-2008年,浙江省的加工贸易总额从245.51亿美元增长到458.90亿美元,但其每年占整个外贸总额的比重均不足25%,相比起一般贸易而言,加工贸易规模明显偏小,占外贸总额的比重明显偏低。
从加工贸易的发展上看,浙江省由于在成本优势上具有开展加工贸易的有利条件,使其加工贸易迅速发展。从表1中可以看到,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从2002年开始逐年增加,尤其是2004年发展迅速,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85.39亿美元,较2003年增长率为64.62%,2005年和200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达到396.91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211.52亿美元,翻了一倍多。2007年和2008年加工贸易持续稳定增长,进出口加工贸易增长率每年均保持在20%左右。
表1 2002-2008年浙江省加工贸易总量情况 |
年份 |
加工贸易总额
(亿美元) |
加工贸易占贸易总额
比重% |
增长率
% |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
76.18
112.62
185.39
245.51
328.16
396.91
458.90 |
18.16
18.34
21.76
22.86
23.58
22.44
21.73 |
22.95
47.83
64.62
32.43
33.66
20.95
15.62 |
资料来源:2002-2007年数据来源于浙江统计年鉴,2008年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二)加工贸易商品结构方面
1.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口产品以机电产品和原材料为主
2005年-2008年浙江省加工贸易主要进口商品是:机电产品、原油、初级形状塑料及其制品、金属钢材及其制品和高新科技产品等
[1]。由于我国原材料和机电产品短缺,机械设备品种单一,技术水平较低,因此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很难在国内采购到较高要求的原材料和机电产品,只有从国外进口。从表2中可以看出浙江省对机电产品的进口需求量最大,2005年为921500万美元,占进口产品的29.2%,2006年为1237456万美元,2007年达到1379370万美元,两年机电产品的进口比重均超过30%。其次浙江省对原材料的进口需求量也很大,2006年原油的进口额为142292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81323万美元,翻了一倍多。初级形状塑料的进口量较稳定,其所占比重在6%-7%左右,金属钢材的进口呈下降趋势,其中2006年金属钢材进口所占比重较2005年下降很多。此外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额在加工贸易进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2005年-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所占比重均在12%以上。
表2 浙江省加工贸易主要进口商品情况表 单位:万美元 |
产品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进口额 |
比重 |
进口额 |
比重 |
进口额 |
比重 |
机电产品
原油
初级形状塑料
金属钢材
高新科技产品 |
921500
60969
199187
220139
463973 |
29.2
1.9
6.3
7.0
14.7 |
1237456
142292
246056
96821
674404 |
30.2
3.5
6.0
2.4
16.4 |
1379370
98619
308917
110558
534856 |
31.5
2.3
7.1
2.5
12.2 |
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局 |
2.浙江省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浙江省近年来主要加工贸易出口商品是机电产品、纺织纱线及制品、服装及鞋类等
[2]。目前浙江省加工出口的产品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与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尽管与前几年相比,加工贸易商品种类在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在提高,但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附加值来看,浙江省出口加工贸易还是处于低附加值阶段。这主要是因为加工出口的商品中纺织纱线、服装及鞋类、塑料和金属制品占较大比重,而技术密集型与高附加值产品在加工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仍旧较小。
表3 按产品大类划分浙江省加工贸易出口产品情况 单位:万美元 |
年份 |
机电产品出口额 |
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 |
纺织纱线及制品出口额 |
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 |
服装及鞋类出口总额 |
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 |
2004
2005
2006
2007 |
2170159
3023752
4236303
5557980 |
34.3
35.9
37.1
40.4 |
888923
1111110
1381340
1700570 |
14.0
13.2
12.1
12.4 |
1276036
1597450
1913827
2243303 |
20.2
19.0
16.8
16.3 |
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局 |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机电产品的出口从2004年开始逐年增长,每年的出口额均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30%以上,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额为5557980万美元,占到了当年加工贸易出口额的40.4%,相比2004年翻了一番还多。服装及鞋类的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其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4年服装及鞋类出口额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20.2%,从2005年起,该类产品的出口额比重逐年下降。纺织纱线及制品的增长比较稳定,每年均以12%左右的速度增长。
(三)加工贸易经营主体方面
浙江省加工贸易经营主体方面,突出表现为以外商投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为主。在浙江省的加工贸易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最大,是该省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2006年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73354万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30%。2007年1-11月浙江省外商投资进出口额达108.6亿美元,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1%,其中如三星重工业(宁波)有限公司、宁波阿尔卑斯电波展望钢塑有限公司等著名外商投资企业,其贸易方式基本上100%为加工贸易出口
[3]。除了外商投资企业,浙江省加工贸易经营主体还有民营企业,由于浙江省小商业集群众多,其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民营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也异军突起,据统计2002年民营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只有0.93亿美元,但其增长速度高达106.24%,随着经济发展,2008年民营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09.34亿美元,同比增长48.69%,增幅居各类企业首位。
(四)加工贸易进出口市场分布情况
1.产品出口市场分布情况
从加工贸易产品出口市场来看,浙江省加工贸易产品出口市场较为多元化。浙江省加工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由外商企业向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原材料,成品后返销国外市场。目前,浙江省加工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几大市场,对这几大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接近96%。以2008年为例,浙江省对上述市场出口993.5亿美元,其中,对欧盟的出口额最多,所占的比重也最大为42.9%,其次是美国和日本,它们在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出口市场上一直居于重要地位,对其出口分别占26.7%和10%,且增长一直很快。对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出口增长平稳,分别占4.5%和1.7%。(见图1)随着加工贸易市场日趋分散化,浙江省加工贸易在出口市场较其它省市更加多元化,这使得浙江省相比其它省市的出口更不易受进口国家和地区经济因素和政治、军事等非经济因素的制约,而处于被动地位,并且也不容易使出口加工企业卷入低价竞销,被进口国提起反倾销调查,这样的出口市场分布对浙江省出口加工贸易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局有关数据作图
2.原料进口市场分布情况
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口市场主要集中于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等,以2008年为例,台湾成为浙江省最主要的原料进口地,占进口比重的21.9%,其次是日本,其比重为21.8%,其中尤其是中国台湾增长速度迅速,进口额大幅增长,2008年中国台湾取代日本首次成为浙江省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东盟、欧盟、美国都是浙江省加工贸易重要的原材料进口国,所占比例分别为12.4%、15.9%和16.7%,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美国对浙江省的原料出口有所下降,仅占到10.5%。
二、浙江省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浙江省加工贸易正朝着“产业集群化、生产规模化、投资引资多元化、营销网络化”的目标迈进。浙江省加工贸易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企业自主生产经营能力日益增强的良好势头,产品种类逐渐齐全,基础设施良好,加工制造能力较强。但浙江省的加工贸易在保持总产量快速增长、贸易优势显著的同时,也存在着限制贸易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加工贸易发展规模偏小并且比重较低
近年来,浙江省的外贸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但从贸易方式看,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均衡,支持浙江省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是一般贸易,而加工贸易并不突出,加工贸易的主要问题在于发展规模偏小,缺乏大型外资加工企业。浙江省的加工贸易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发展速度,与其它沿海省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图2中可以看到,2008年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为21.73%,而广东加工贸易额占61.03%,江苏加工贸易额占57.61%,山东的比重为42.23%,浙江省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远远落后于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其中与广东省相差了近39个百分点,其加工贸易比重不足上述四省份的平均比重。可见,浙江省的加工贸易发展不仅规模明显偏小,而且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偏低。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局有关数据作图
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在于浙江省引进外资不足,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在浙江省的投资规模不大,加之浙江省利用外资的质量不高,严重阻碍了加工贸易的发展。其次由于浙江加工贸易的民营企业众多,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以小合同方式参与国际分工,难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再者由于政府引导不够,企业缺乏开展加工贸易的积极性,比如许多民营企业对加工贸易不了解,无法加入到外贸加工的行业中。另外政府的政策会对加工贸易产生一定影响,比如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的调整,近年来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将“两高一资”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目录,相关企业加工贸易业务就不断萎缩。除此之外,产业调整力度不够、现有的硬件建设缓慢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
(二)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
浙江省的加工贸易企业主要是作为跨国公司国际产业链中的一分子,为其开展加工或组装业务,主要体现在进料加工上。目前浙江省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集中在对最终产品的组装处理上,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并没有引入关键技术因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大多处于国际贸易价值链中的末端,获取的外贸效益较低。最为突出的是,浙江的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据绝对优势,但出口自有品牌占有率不到10%
[4]。近年来,尽管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但由于大量传统产业的存在,使得浙江省传统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够明显,主要表现在加工程度低,加工链短,产品增值率低,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较低,使得产业结构升级无法充分发挥。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浙江省加工贸易企业规模小,主要以进料加工为主,只承担中间加工环节,不重视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在于浙江省加工贸易中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中小型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使得产品附加值较低。浙江省加工贸易企业大多从事产品加工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研发和掌握的很少,产品档次偏低,并且大部分的加工贸易企业对于产品的加工只是初级加工,往往生产加工由初级品到中间产品,只分享到微薄的劳务加工费用,几乎90%以上的附加值被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品牌、设计、管理、营销、储运、保险等环节的外商所占有。有的加工贸易企业虽然在产品开发上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缺乏国际市场行销能力,只能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和租用外国品牌,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下端。另外由于外资企业为防止技术扩散而采用的技术保护策略,加工贸易企业对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导致技术未能有效转移。
(三)加工贸易引进外资不足,且民营企业竞争力不强
浙江省加工贸易企业以外商投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为主,但存在的问题是整体上外资引进不足,大型跨国公司引进的数量少,而民营企业加工贸易比重偏低,产品附加值低,在加工贸易上的竞争力不强,这样的经营主体不利于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利用外商投资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加工贸易的发展,而浙江省在利用外资规模上远远落后于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政府和企业对发展加工贸易没有形成共识和合力,地方政府出于地方财税收入的考虑,对发展加工贸易积极性不高,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加工贸易项目缺乏热情。部分企业认为做加工贸易,就是从原材料进口到成品出口的简单加工生产,而没有利用引进外资中所带有的高科技术,形成技术外溢。
民营企业由于对加工贸易缺乏认识和了解,涉及的审批管理部门又较多,经营风险较大,开展加工贸易积极性不高。现有的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核心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足,大多从事简单加工装配,产品档次仍然偏低,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高创汇的加工贸易项目相对较少,加工贸易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很难打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民营加工贸易企业无法形成大型规模生产,在成本上不具有优势,从而成品价格较高,同时产品附加值低,抵抗危机能力差,出口商品竞争力不强。另外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国际化经营经验不足,加上管理体制不完善,生产技术落后,缺乏专业外贸人员,不懂加工贸易操作流程,使开展加工贸易受到很大制约。
(四)加工贸易政策不灵活,且监管模式效率低
浙江省在加工贸易政策上不够灵活,具体政策跟不上加工贸易市场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使得加工贸易迅速发展,而政府的服务方式落后于时代对外贸加工发展的要求,比如加工贸易区企业的年审问题,办理年审工作程序繁多复杂,不利于加工贸易企业的经营,又比如对加工贸易企业的业务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工作问题,现阶段政府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加工贸易政策、业务操作技能的深入的宣传和指导还不够,很多企业由于对加工贸易的政策优惠和政策效益理解不透、认识不深,错失了加速发展的良机。而且我们不能依靠罚来规范加工贸易企业的行为,而应该以法来教育引导,否则不利于提高浙江省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对于监管模式来说,传统的监管模式复杂且效率低,加工贸易管理措施滞后,传统的纸质手册和纸质单证作业复杂。加工贸易涉及外经贸、海关、中国银行、外汇管理局、国税局等部门,由于职责不同,相关规定不一致,管理中遇到问题认识不统一,办理手续很是繁琐;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和配合,导致管理脱节,整体管理效能降低,比一般贸易进出口复杂了许多倍。比如传统的开放式监管方式规划性差,海关全面监管各个经济特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困难较大,效率较低;对企业来说,办理通关手续复杂,程序多,在办理加工产品出口时也较复杂,加工贸易企业与外经贸、海关等部门也没有全部实现联网,不能资源共享,又比如加工贸易企业涉及变更、内销等情况,更要在相关管理部门之间来回奔跑,不仅增加各种生产管理成本,还影响企业工作效率,不利于产业周期循环及企业的经营。
三、进一步促进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分析
为了实现浙江省外贸方式的均衡,各级政府应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加工贸易的发展,在浙江省外向型加工贸易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正视制约其加工贸易发展的各种因素,努力调整对外贸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充分引进外资和高科技术,完善监管模式,进一步大力推动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
(一)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形成加工贸易产业集群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加工贸易企业应充分发挥上下游波及效应,提高加工贸易深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长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扩大产业聚集效应,形成浙江区域具有特色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
对于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加速了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条的缩短,要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要从培育配套产业入手,加工贸易发展从下游装配业开始,通过采购生产原材料、零部件,逐步向中上游延伸,带动上游加工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浙江省在大力吸引外资的同时,还要利用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有规划的培育扶持加工贸易企业开展配套生产,使加工贸易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渠道,真正做到延长加工贸易产业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加工贸易所产生的技术效应与加工贸易产业链的长短成正比。因此应延长加工贸易在浙江省的制造环节,积极引入产品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通过提高加工贸易企业向当地企业的采购率,扩大加工贸易对下游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全面提高加工贸易对浙江省相关产业的产业链长度。鼓励加工贸易企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单工序向多工序、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以国外原材料向国内原材料为主的方向发展
[5]。与此同时,浙江省应抓住国家鼓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出口退税政策的机遇,充分发挥现有的区位优势,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延长产业链,形成增长率高、创新能力强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从而扩大浙江省加工贸易的规模。
(二)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要提升产品附加值,就要鼓励企业注重产品开发,自主技术创新,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开拓以进口原料为主的高端产品出口市场,形成合理的产品结构。当前,要抓住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机遇,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升级,通过产品配套带动国内产业发展。要做到以上这些,一方面要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开发和行销能力,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强专利保护制度,以鼓励企业开发和掌握关键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加工贸易企业应注重增强自身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外商投资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企业,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促进浙江省加工贸易的技术升级 ,发挥先进技术和知识的扩散效应。
产业结构调整要通过对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加工深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增强省内配套能力,不断优化企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一方面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引导加工企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载体功能,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各类园区,特别是进入出口加工区,使之成为发展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以便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另外要加强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引导,加强政策调控,建立产业评估机制,要在国家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下,把发展加工贸易与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结合起来,使浙江省加工贸易企业融入到国际化生产链条中附加值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环节。
(三)加大引进外资力度,积极培育民营加工贸易企业
针对浙江省引进外资的不足和民营企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积极培育民营加工贸易主体。首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利用优质外资促进加工贸易在数量上的增长和结构上的升级,特别是引进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外商投资企业,注重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向浙江省转移附加值高的加工制造环节、服务外包业务,建立自主技术研发机构,鼓励外资通过组建合资企业、合作生产等方式向浙江省转移先进技术,利用引进的高科技术自主研究再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
[6]。除了加大引资力度,还要注意扩大加工贸易的经营队伍。民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是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具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引进外资并带来高科技术的同时,还要扩大民营企业的加工贸易份额,不仅要通过引进国外跨国公司、大型企业的外资实现,还要做好浙江省各类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技术研发、销售等方面的准备,加快培养民营加工贸易经营队伍和专业人才,使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竞争力增强,推动外商投资和民营企业齐头快速发展。
(四)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建立有效的加工贸易监管方式
对于加工贸易的管理,浙江省各政府部门应当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加工贸易的新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加工贸易管理体系,使得其既严密监管,又高效运行。发挥综合治理整体效能的关键在于促进企业自主管理,在此基础上政府才能真正实行有效监管,其次充分利用社会管理资源,实现社会共管,再次加工贸易涉及的多个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目前浙江省正在努力建立既促进浙江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又适应加工贸易多元化发展的更具活力的加工贸易管理制度。根据各部门职能,在管理和审批过程中,减少审批环节,避免重复审批,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为加工贸易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加工贸易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政府要构建高效的加工贸易工作体系,推进联网监管进程,对加工贸易全过程实施电子网络管理,强化风险管理,加大监控力度,采用高科技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加有效的进行管理。
同时要建立有效地加工贸易监管模式,使得加工贸易从严密监管向风险管理、便利于贸易的高效管理方式转型,大胆创新管理模式和手段,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中心,改革现行的合同和手册管理模式。建成以“海关主管、社会共管、企业自管”为特色的浙江省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加工贸易监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行电子联网审批和联网监管,主要以企业自主管理和电子账册管理为主要监管方式,适应于现代物流的发展,加强外经贸、海关、税务、外管、银行等部门的合作,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减轻企业负担。
(五)改善加工贸易投资环境
浙江省应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加工贸易投资环境,一方面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大加工贸易的宣传力度,由于发展加工贸易是加快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结构、拓展浙江省外贸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政府主管部门应该重视加工贸易的发展,使其与一般贸易形成互补,同时建立起相应的机构,研究加工贸易的新动向,协调加工贸易的开展。利用新闻媒介和舆论,推广先进经验,进行政策推荐,加强业务指导,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另一方面要加快加工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浙江省缺少不同层次的技术工人和经济管理人才,据调查,缺乏专业人才是制约外商来浙江省投资加工贸易项目的重要因素。通过向外引进、组织培训等方式,造就一批加工贸易人才。另外需要不断加强加工贸易信息工作,依托现代化信息和通讯技术,简化加工贸易手续,方便企业操作,提高竞争能力帮助重点加工贸易企业建立“联网监管”模式,及时解决企业在出口退税、货物通关、分类管理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加强信息预警系统建设,加强对重点市场和重点商品的监控分析,指导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发挥网上发布信息优势,开辟加工贸易信息窗口,以增加浙江省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机会。政府健全社会相关部门管理机制,打击走私偷税等违法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马淑琴.浙江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目标与对策研究[R].社会科学规划,2008
[2]潘尧.我国加工贸易效应分析—产业竞争力自主创新的视角[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06)
[3]王风云,景永平.加工贸易及转型升级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J].时代经贸,2008,(Z1)
[4]王斐波,吕宏芬.加工贸易对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J].浙江统计,2008,(07)
[5]陈震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平萍.加工贸易对宁波地区经济的影响[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7]林竹.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政策调整建议[J].社科纵横,2008,(08)
[8]胡晓平.浙中区域出口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9)
[9]李建中.正确评估浙江外贸增长方式[J].浙江经济,2006,(08)
[10]杨梦泓.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J].技术经济, 2007,(03)
[11]吴进红.外商直接投资的加工贸易倾向与产业升级[J].南京社会科学,2005,(07)
[12]陈延林.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13] Holger Gfirg . Fragmentation and Trade.US Inward Processing Trade in the EU [J].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2000, Vol. 136(3)
[14] Kierzkowski, H. Joining the Global Economy. Experience and Prospects of the
Transition Economies. In S. Arndt and H. Kierzkowski (eds.).Production Patterns in the World Economy[Z].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thcoming. 2000
[15]HKTDC Research Dpartment
. Implications of Mainland Processing Trade Policy[R]
. JUNE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