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撰写科技论文 发布时间:2019-06-27 11:05:09
如何撰写科技论文
机械工程学报上刊登的大多为科技论文, 具有其自身特定的写作方法,现根据科技论文的通用写作方法,并结合机械工程学报对于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针对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做简要介绍,以期供广大作者参考。
通常情况下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1)经过一系列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得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或研究结论。
(2)查阅欲投刊物对于稿件格式、内容的具体要求,投稿时做到有的放矢。
(3)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为论文写作做好准备。
(4)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撰写论文。
(5)撰写完成后,仔细通读多遍,确认语句通顺,公式、图、表无缺漏或顺序颠倒,如为英文论文最好请专业英语教师或外籍教师对全文的语法及是否符合英文写作习惯进行检查,做好投稿前的核对工作。
下面针对论文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写作方法做简要介绍。
1.题名(篇名)
题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最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把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名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冗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主题特色。
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使用简短题名而语意未尽时,或系列工作分篇报告时,可借助于副标题名以补充论文的下层次内容。
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
2.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作者是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主权人和责任者。合写论文的多位作者应按对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
作者应署全名,且一般均用作者的真实姓名,不用变化不定的笔名。同时还应列出作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作者所在的工作单位名称、通信地址等,以便读者在需要时可与作者联系。
3.摘要
摘要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它是解决读者既要尽可能掌握浩瀚的信息海洋,又要面对自身精力十分有限这一对矛盾的有效手段。同时论文的中、英文摘要是国内外数据库收录的主要内容,所以摘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到该论文能否被收录及收录后被引用的情况,作者应给予高度重视。
摘要有三种基本写法:①报道性摘要。指明论文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也称简介)。②指示性摘要。指示论文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摘要。③报道/指示性摘要。指介于报道性摘要与指示性摘要间的综合性摘要——以报道性摘要形式表述论文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摘要。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摘要。
摘要应简明,它的详简程度取决于文献的内容。通常中文摘要以不超过500字为宜。摘要通常应包括下列内容:研究的目的、采用的方法、试验的结果、得出的结论。
除上述要求外,撰写摘要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经成为常识的内容。
(2)不得简单地重复文章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
(3)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气呵成,一般不分或力求少分段落;忌发空洞的评语,不作模棱两可的结论。没有得出结论的文章,可在摘要中作扼要的讨论。
(4)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作者”、“我们”等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英文摘要应尽量使用被动语态,且采用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
(5)不要使用图、表或化学结构式,以及相邻专业的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代号。如果确有必要,在摘要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6)不要引用参考文献。
(7)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正确地书写规范字和标点符号。
4.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现代科技期刊都应在学术论文的摘要后面给出3~7个关键词。关键词的标引应选能反映论文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取列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对于那些反映新技术、新学科而尚未被主题词表录入的新产生的名词术语,亦可用非规范的自由词标出,以供词表编纂单位在修订词表时参照选用。要强调的一点是:一定不要为了强调反映文献主题的全面性,把关键词写成是一句句内容“全面”的短语。
5.前言
前言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较详尽地介绍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从而引出作者的研究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前言不要等同于摘要,或成为摘要的注释,不应详述同行熟知的,包括教科书上已有陈述的基本理论、试验方法和基本方程的推导。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可先在前言中定义说明。
6.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入,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
正文通常占有论文篇幅的大部分。它的具体陈述方式往往因不同学科、不同文章类型而有很大差别,不能牵强地做出统一的规定。一般应包括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几个部分。
试验与观察、数据处理与分析、试验研究结果的得出是正文最重要的成分,应该给予极大的重视。要尊重事实,在资料的取舍上不应该随意掺入主观成分,或妄加猜测,不应该忽视偶发性现象和数据。
写科技论文不要求有华丽的词藻,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是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讲解的内容,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表或图要具有自明性,即其本身给出的信息就能够说明作者想要表达的问题。数据的引用要严谨确切,防止错引或重引,避免用图形和表格重复地反映同一组数据。资料的引用要标明出处。
物理量与单位符号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选用规范的单位和书写符号;不得已选用非规范的单位或符号时应考虑行业的习惯,并尽量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和符号加以注解和换算。
教科书式的撰写方法是撰写科技论文的第一大忌。对已有的知识避免重新描述和论证,尽量采用标注参考文献的方法;对用到的某些数学辅佐手段,应防止过分注意细节的数学推演,需要时可采用附录的形式供读者选阅。
7.结论
结论是整篇论文的最后总结,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
(1)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试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
(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3) 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
(4)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
(5)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8.致谢
致谢一般单独成段,放在文章的最后面,但它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曾经给予论文的选题、构思或撰写以指导或建议,对考察或试验过程中做出某种贡献的人员,或给予过技术、信息、物质或经费帮助的单位、团体或个人致以谢意。
9.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现代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任何不重视参考文献,甚至于使用“文后参考文献从略”的编辑处理方法都是错误的。
被列入的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作者在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私人通信、内部讲义、产品说明书及未发表的著作等,一般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国内外对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历来很多,但自从ISO制订国际标准以来已有渐趋一致的动向,目前,我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根据国际标准化工作发展趋势,制订出自己的国家标准——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明确规定我国的科技期刊采用国际上通行的“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前者根据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先后,按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的顺序逐项著录;后者首先根据文种(按中文、日文、英文、俄文、其他文种的顺序)集中,然后按参考文献著的姓氏笔画或姓氏首字母的顺序排列,同一著者有多篇文献被参考引用时,再按文献出版年份的先后依次给出。目前较常用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顺序编码制”。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形式比较复杂,具体执行时请随时查阅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参考文献著录的条目以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在文末
10.附录
附录是论文的附件,不是必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增加文献正文部分的篇幅和不影响正文主体内容叙述连贯性的前提下,向读者提供论文中部分内容的详尽推导、演算、证明、仪器、装备或解释、说明,以及提供有关数据、曲线、照片或其他辅助资料如计算机的框图和程序软件等。附录与正文一样,编入连续页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