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德育论文:德育工作校长负责制 发布时间:2019-04-06 20:46:50
德育工作校长负责制
一、总体思路: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创新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拓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工作要点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学校德育工作之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行校长负责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发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作用,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会议,交流经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德育工作“一校一品”和“强校多品”建设。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校长负责制,配齐配好德育管理人员,形成德育工作网络,认真落实德育工作经费,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有机融入学生生活的各方面,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之中,进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第一位的任务,渗透到中小学日常管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让广大青少年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做到思想情感上认知认同,学习生活中遵循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深融入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世界。要善于推荐和引进适合青少年心理和兴趣特点的各种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报刊图书和文艺作品,让他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启迪。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并成为师生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三、广泛拓展中小学德育工作途径
(一)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贯彻执行国家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结合我市实际以及学生特点,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丰富学校德育资源。
(二)强化各类学科的德育功能,认真落实各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知识教学,掌握学科的“德育点”,关注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国家的历史文化、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音乐和美术要充分发挥其学科的美育作用,提高学生对人类艺术美的感受力,陶冶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体育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力拼搏的顽强意志以及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强化班级管理功能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班主任要在校长的领导下,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联系本班实际,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要通过周会课、班队主题活动、学生自治自理及日常的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训练。学校要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并规划指导好班级管理工作。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将主题教育活动和德育实践活动列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课余时间,开展校外基地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国防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家乡的古迹名胜等校内校外德育阵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让青少年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锻炼成长。各校要认真搞好一年一度的“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等各种展示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兴趣培养提供平台。
(五)加强校园阵地建设
加强校园德育阵地建设,为学生品格发展搭建平台。丰富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特长。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学生记者团、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体操团,成立书画社、诗歌社、棋艺社,建立少年学院、法制学校、团校等。完善校园活动阵地,建好学生活动场所。有条件学校可建立报告厅、演艺厅、德育展室、科技室、书画室、音乐室、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
四、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一)加强“学习型”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积极吸纳责任心强、教育理念先进的优秀青年教师进入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加强德育管理干部的培养,从业务进修、职称评聘、先进评选、外出考察学习等方面,为德育骨干力量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通过定期举办德育论坛、德育讲堂等形式提高德育队伍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进一步健全班主任的选拔、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要重点围绕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师德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全力抓好班主任,尤其是青年班主任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校本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善管理、数量足的班主任工作队伍,形成人人争当优秀班主任的良好氛围。建立班主任工作评比和表彰制度,各学校每学期要评比表彰一批“优秀班主任”,区(市)教育局每年评比表彰一批“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市教育局每两年评比一次。市级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享受市级优秀教师待遇。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把班主任工作年限和业绩纳入教师评聘职称和评优树先的量化中。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班主任工作量按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积极推介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创办枣庄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建立班主任档案制度,对每学年的在职班主任进行统一登记,作为审定班主任任职年限和业绩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学校团队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作用,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时补充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学校团队干部工作,并享受学校中层干部待遇。坚持抓好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发挥团队组织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办好中学生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积极开展党、团基本知识教育,在高中学生中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积极支持学生群团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能力。
(四)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并作为考核学校校长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落实教师代表大会制度,每学年至少要召开一次教师代表大会;坚持每周政治学习制度;坚持寒暑假师德师风专项学习制度;坚持师德先进个人表彰制度;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度”。使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加强校外德育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抓好以“五老”为主体的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兼职法制副校长队伍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组织他们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员、优良传统宣传员、校外活动辅导员、法律知识宣传员、文化活动监督员、家庭教育指导员、捐资助学协调员、失足青年管教员,使校外德育队伍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重视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发挥家长在学校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保障机制
(一)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一把手”责任制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行学校校长负责制。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副校长或副书记分管。根据学校基本情况,德育处(团委、大队部)要配齐配足德育干部。各学校要制订德育工作制度和整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划和计划,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和督促学校德育工作。
(二)建立中小学德育全员负责制
积极动员广大教职员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应按照“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要求,履行“一岗双责”,结合各自工作特点,承担育人职责,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积极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
(三)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
德育科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要针对新时期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加强德育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研究,德育研究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内化为目的,以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机统一为标准,做到德育和智育的融合,努力构建重养成、重过程、重学生自身持续发展的德育评价体系。各学校要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问题、校园侵害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等,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德育理论对德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定期组织教师德育论文评选活动,奖励德育研究成果,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召开一次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或德育工作论坛。德育课题研究纳入各级课题管理中,研究成果纳入职称评选和考核评价体系。
(四)。)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激励和考评机制
进一步完善“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等各种形式的表彰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学生榜样的激励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