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德育论文 >
小学德育论文:教育孩子心存感恩    发布时间:2019-04-14 11:27:10
小学德育论文:教育孩子心存感恩
 从一个新生命诞生开始,就接受着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朋友的友情,大自然的慷慨赐予……。但对于社会的这些恩惠,很多人已经麻木不仁,似乎这一切都理所当然,丝毫没有感恩意识。表现在孩子身上,则是一些孩子认为家长和老师的付出与关爱天经地义,在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理所当然。孩子们对“被爱”的渐趋冷漠与麻木,进而导致孩子道德意识的弱化,并引发诸多问题,小则争吵赌气,顶撞长辈,离家出走,大则忘恩负义,杀母弑父,酿成悲剧,这样的事例在报端屡见不鲜,令人怵目惊心。人们不禁感慨,现在的孩子太缺少感恩情怀了。
究其原因,责任首先在家长。一些家庭,联系父母与孩子的纽带,现在只剩下了学习。哪怕有对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关心,其最后的落脚点,依旧是“担心由此影响学习”。其次责任在学校教育。今天的教育,一定程度上都围绕分数而展开。升学关注的数学、语文是学校的主干科目,德育、美育、体育等则成了点缀。
我们竭尽所有,用爱和物质为孩子铺设锦绣前程,在他们学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自私、怯懦、狭隘与麻木也随之一同成长。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面临的将不是无知,而是比无知更可怕的自私与冷漠!若是这样,我们宁可不要培养出一个精明强干却冷漠无情的博士生,我们宁愿要造就一批平凡普通却有血有肉、富有爱心、知道感恩的下一代。因此,在这个大谈自由独立、个性张扬的时代,别忘了让我们的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成功人士健康心态的表现,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只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我们在为提高孩子的智商而努力时,千万别忘了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使他们心更善,情更真。这样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才是一种全面、完善的教育。
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呢?
一、成人给孩子作出榜样。
对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成人社会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这就是说,必须是用成人社会的“感恩”行为,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家长、教师及成人社会,都必须首先为孩子们做出“感恩”的榜样,以我们真诚的“感恩”行动和良好的道德表现,为孩子们做出向美、向善的表率。“5.12 ”大地震中,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一个死去的妈妈在临死前,把乳头放进了四个月女儿的嘴里。也许是这位母亲感动了上苍,女婴含乳得以生还。也是5月12日,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谭千秋老师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却定格为永恒。可歌可泣的事迹,下是我们的下一代学习的榜样,可是像“范跑跑”之类的人物,真可谓是民族的败类。
二、让孩子感知到给予他的关爱。
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人的情感是对现实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产生的,所谓“知之深爱之切”。人的认识可以起整理、组织人的情感的作用,认识使人的情感带有明确的内容和方向、原则性和灵活性。因此,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恩情,并对其有了深刻的认识时,才能使他们从内心萌发感恩的情怀。现在很多家长与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不完善之处。因为只有知道别人的恩爱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才会摒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他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
三、让孩子把感恩作为一种好习惯来养成。
事实上,当孩子能感受到恩情时,并不一定会有感恩的言行,这是我们忽视了对他们的引导,没有让他们养成习惯的缘故。就像说文明语言吧,“你好”、“请”、“对不起”等,这些话很简单,但很多人就是没有养成说的习惯。一旦养成习惯,就会脱口而出,人也显得文明有修养了。感恩的习惯也是如此,需要我们教会孩子养成。也许我们也自以为把自己所有的关爱给孩子,是为人师长的应尽义务,而不必让孩子回报,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们也以为,我们对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照单全收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不必感谢,这样他们就不懂回报,不思回报,其后果,是导致孩子们冷漠无情、自私自狭、缺乏爱心。
四、和孩子平等对话,相互沟通。
孩子于由自我意识的觉醒,最需要的是一种心灵沟通和内心的理解,需要亲人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共享内心的欢乐和忧伤。其前提是能与孩子平等对话、相互沟通,共同搭建易于双方交流的平台。曾听一位母亲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世界,大门为你们敞开,你们不想进来;你们的世界,我们想进去,你们又不肯。可见,不能良好的沟通,就无法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学生难以对父母说出感恩的话,觉得这样的话很恶心,难以启齿,这是与孩子缺乏交流、沟通的缘故。父母高高在上,咄咄逼人,摆出一副长辈的姿态,会让孩子学得难以接近,彼此形成心的距离,孩子只好敬而远之,这样人与人之间的情意难以相通。师生之间也是如此。只有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孩子与师长才能心相印,情相通,才能形成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孩子的感恩之情才能油然而生,溢于言表。
五、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要孩子们具有感恩意识,进而有感恩言行,非一时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从小培养,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加以引导,让他们去真心地体验,真切地感悟,从而学会真诚地感恩。在家里,长辈在给孩子过生日时,要告诉他别忘了长辈的生日;教师节时,鼓励孩子向辛勤教导师自己的老师表示真诚的祝福;受到别人帮助时,别忘了道声“谢谢”;在学校,节日里的一声问候,社区里的一次公益活动,同学间的一点帮助,书本中的一些感恩故事;等等,都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契机。孩子的心灵纯洁得像一张白纸,只要我们重视教育,积极引导,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等古训渗透进孩子的血液中,孩子的感恩意识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并转化成自觉的感恩行动。当然,成人首先必须具有感恩意识,那种折断孩子“爱的天使的翅膀”的行为实在愚蠢之极。
感恩,原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小让孩子学会感恩,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对父母心存感激,就会常怀孝心,常有孝行。把这种感情推而广之,他们就会懂得感激给予他们关爱的所有人,对他人心存感激,就会常怀仁爱之心,就会布施行善,多给予少掠取,心胸也会坦荡。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样一来,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才会是友好、和睦、温馨的。
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孩子学会感恩,让他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从而让孩子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也更加尊重自己。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中小学德育论文题目、标题、拟题精选
下一篇:小学德育论文: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