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激发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 学习兴趣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门艺术。如何运用这门艺术,将思想品德课教得生动活泼,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方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培养学生智能
教师上课时,先通过提出疑问,唤起疑难,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兴趣,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巩固。如我上《做诚实的孩子》一课时,提问:王宁偷摘别人的两个芒果给妹妹吃,在班级主题会上,韦老师还表扬他是个诚实的孩子,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涉及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也是这一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入手,问: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又问:王宁为什么要摘芒果呢?学生回答后,我接着问:王宁读自己的观察作文读到黄澄澄的芒果时,为什么结结巴巴读不下去呢?后来他怎样做?学生对这些问题经过解疑,激起了他们思维的浪花。大家经过积极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王宁知错认错,有错就改,是个诚实的孩子。
二、运用生动感人的课堂语言,增强思想教育效果
教师语言的质量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关系极大。斯霞说过:“课堂语言的语调应当抑扬顿挫、快慢适当、富有节奏感,作到轻重有分、缓慢有别。讲到主要的地方应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应当自然地露出笑容,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应当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应变得低沉。”教师运用生动感人的课堂语言,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印象深刻,也大大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类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讲课时通过类比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如:我上《为集体争光》一课时,讲到“评检组将来检查时,四(3)班李军看到了,他要为自己的班集体争光,马上把垃圾踢到四(4)班教室门口。这样做对吗?有个同学回答说:李军这样做是对的,应为他为班级体争了光。我没有正面表态,反问到:如果四(4)班的李华首先发现这堆垃圾,把垃圾踢到你们班的门口,你们班同学有意见吗?这样一问,他明白了:我们在为班集体争光的同时,也不能损害大集体或别人的利益。类比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内在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掘。
四、选择生活案例,以例释文
案例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道德观点,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如我在进行《自尊自爱的徐悲鸿》一课的教学时,列举这样一例:一天中午,曾小光在教学楼后的墙角边小便,李林批评他不该随地小便,说这不但不卫生,而且是不文明行为。曾小光听了笑嘻嘻的,显得无所谓。讲完后,我要求学生对这种行为进行错与对的判断,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在讨论中纷纷发表意见,认为:随地小便,不听劝告还笑嘻嘻无所谓,这是不知羞耻的表现。通过实例讨论,联系实际,明辩是非,很自然地把课文中“知荣辱,知羞耻,爱惜自己名誉”的道德观点贯穿到头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