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教学论文
唱响四步曲,让课堂回归生活
【论文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是以回归生活为基本取向的。”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重要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实践体会,感悟正确的道德观念;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开展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实现道德品质的回归。
【关键词】贴近生活 模拟生活 探究生活 学会生活
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情感,也可以用别具一格的方法倾诉。对于儿童,他们的许多语言、经验及行为习惯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对他们周围环境的人的模仿与学习。生活是吸引小学生爱上学习的最佳途径。这样的途径一旦建构成功,小学生想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兴趣便永久形成。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是以回归生活为基本取向的。”
《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德以及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为目标的,这些都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才不可或缺的品质,它当然要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习得的道德品质回归生活呢?本人认为应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唱响四步曲,最终能实现道德品质的生活回归,即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重要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实践体会,感悟正确的道德观念;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开展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步:贴近生活,让学生受教无痕
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如沐春风,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所能面临的事情何其多,而这些并不能一一从教材中找到答案。《品德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就更要淡化教育痕迹。
如在教学《集体力量大》时,设计如下:
师:你们看,这张桌子放在教室走廊正中多碍路啊,哪些同学愿意帮助老师把它搬走?咱们就请四位大力士上来帮忙吧。(学生上台往四个方向搬桌子)
师:为什么几个大力士仍然搬不动桌子呢?(学生汇报)
生1:因为他们在搬桌子时都往不同的方向,桌子当然不能搬走了。
生2:他们就像我们学过的课文《天鹅、大虾和梭鱼》,同时向四个方向用力,桌子怎么可能搬得走呢。
生3:他们不能做到力往一处使,那肯定会没有办法完成任务。
……
师:是的,人多力量大也得在力往一处使的情况下才正确。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把桌子搬到教室外面呢?(学生汇报)
生1:他们应该同时用力搬着桌子往教室门口走。
生2:最好有一名队长喊口号,一起用力搬起桌子再往教室门口走。
生3:对,还得注意步伐要一致,如果有的快有的慢,会容易摔倒,桌子也不能顺利搬走了。
……
师:听了那么多可取的意见。几位大力士知道怎样搬走这张桌子了吗?(学生进行二次表演,顺利把桌子搬走。)
师小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为了奖励同学们积极出谋划策,也为了感谢几位大力士的辛勤劳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儿歌《团结力量大》,大家来读一读吧。
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而这些态度和观点正是在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与体验中不断丰富及完善起来的。因此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己教育自己,达到教育无痕的目的。
第二步:模拟生活,让学生获得体验
知、情、意、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游戏、小品等活动,模拟生活场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获得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
如在教学《我和小伙伴》,我设计如下: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假如生活中没有了小伙伴会怎么样?我们来尝试一下——请你们自己一个人玩游戏: 石头剪刀布
(学生自己一人进行游戏,师随机采访)
生1:一点都不好玩,自己出什么拳都一清二楚。
生2: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即使猜赢了也没有小伙伴和我分享成功的喜悦。
生3:这样玩太没有意思,平时我们都是和小伙伴一起玩的,输赢不要紧,只要大家在一起玩就开心。
……
师:大家都是这样想吗?好,马上和小伙伴玩石头剪刀布!(学生找小伙伴一起进行游戏)
师再采访:这次你玩得开心吗?
生1:当然开心,小伙伴和我分享了成功的快乐。
生2:有朋友才有快乐,自己一个人太孤单了。
生3:游戏就得要和伙伴一起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啊。
……
师:是啊,有伙伴才有快乐。朋友多,快乐就多。生活中需要友谊,健康的友谊就像一棵繁茂的果树一样带给人阴凉,带给人清新的空气和甘甜的果实。
可见,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努力创设模拟生活的场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已不再是教师独霸的唱独角戏的舞台,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说教,学生也不再是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品德课堂成了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天地,成了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让他们在活动中经历着、思考着,实现了师生的沟通,使道德在模拟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第三步:探究生活,让学生自我教育
小学生靠生活中已有的经验积累是不够的,所以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生活,积累生活经验,这也是学习品德课程的一个重要途径。探究活动不仅打破了原有的课堂上“学生是坐着的,心灵却是跪着的”这样一种被动接受的状况,给予了学生一种主动学习的机会,还使学生在探究生活中实现自我教育。
如,教学《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我设计了如下片断:
(邀请护士姑娘、售货员小姐、电信工作者。)
师:今天就让我们充当一回记者,走进劳动者,采访一下他们的工作。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采访谁,打算问他们什么问题?……
学生进行采访活动。
师:记者们,说说你采访了谁?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1:我采访了售货员阿姨,从中了解到她们在自己服务的岗位上微笑相迎,辛勤工作,带给我们采购的方便。谢谢阿姨!
师:售货员阿姨的微笑服务给大家带来了生活的方便,真应该说声谢谢!
生2:我采访了在电信局工作的叔叔,为了让我们沟通方便,叔叔们每天早出晚归,坚守岗位,他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爱岗敬业。
师: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是这样一丝不苟。
生3:我采访了护士姐姐,从中了解到原来白衣天使工作的时间非常长。但是,为了病人早日康复,她们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对比自己,我遇到困难就退缩的坏习惯一定要改。
师:为了病人的健康,不言苦不言累,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生4:我采访了听课的老师,知道老师们每天为了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费尽心神,他们真让我佩服!
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老师的写照。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时间充足,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以及指导方法的到位,都很好地体现出探究的目的:那就是让学生自己在采访中学会探究,并对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有深刻的体会,从中对比,实现自我教育。也许学生的概括没有教师的精辟,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通过这样的发现,学生的记忆才会是刻骨铭心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要求的时候才能实现。”
第四步:学会生活,让学生荡起激情
品德培养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最终是教给学生学会生活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组织他们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直接获取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成为自我道德教育的主体,从而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
如,教学《学校生活有规则》,我设计了如下片断:
在学校里要守规则,在社会生活中同样有许多规则需要我们遵守,守规则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更美满。看,奇妙世界正在进行“寻找守纪小公民”评选活动,司机叔叔说只要你们能说出坐公共汽车的规则,就带你们去。谁想参加?
生1:不能把头和手伸出窗外。
生2:坐车时要认真坐好,不能在车上跑来跑去。
生3:要自觉排队,上下车不能争先恐后。
……
师:礼让的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家都明白了坐公共汽车的规则,好,咱们上车出发啦。奇妙世界到了,导游姐姐说先带你们去玩旋转木马,谁知道要遵守哪些规则?
生1:要买票。
生2:要排队。
生3:不能破坏这些木马。
……
师:你懂的真多,游乐设施要爱护,做到这些就可以开心地玩旋转木马了。
师:你们今天真有福,奇妙世界大剧场有一场特别精彩的表演。看,表演马上开始了,谁能先说出看表演的规则,谁就先进场。
生1:不能争先恐后。
生2:不能大声吵闹。
生3:不能乱丢垃圾。
生4不要随意走来走去。
……
师:同学们真棒,恭喜你们都能参加守纪小公民评选活动!
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哪些规则?
(学生汇报:购物时;看电影时;到公园玩时;教师相机引导评价、导行。)
实践证明,这样的品德课堂,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与生活亲密接触的机会,引导学生留意、关注、体验、丰富生活,从而促使学生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
总之,唱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的四步曲,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