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的特性    发布时间:2019-03-31 23:47:55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的特性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 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
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的过程。
从孩子已有的知识(前概念)、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预测和猜想;为证实推测而实际试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讨论、记录、阅读、观察是每一环节活动的策略。 ? (“做中学”科学教育就是在中国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的基于
科学素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能发扬质疑、验证的科学精神,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解答与实践有关的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了便于测查与分析,我们提取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作为衡量指标,即:(一)科学兴趣,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二)科学精神,指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三)科学概念,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四)科学方法,这是指对于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能够了解或把握,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来解决难题。
通过对物质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一些基本的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 加以描述。
 
 
 
 
 
 
 
 
让学生在探究中走进物质世界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钢小学张丽
物质世界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令人惊奇、迷惘、感叹的现象和过程。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如何带领学生走进这块神奇的土地,探索其中的奥秘呢?科学课标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课标的引领下,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联系生活现象探究物质的性质。
课标指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能量一课时,因为能量是抽象的,学生难以从形象化的角度进行直接观察,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和现象,发现能量在物体“工作”与运动中起的作用。上课时,我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风筝靠什么飞上天的吗?”“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热气球靠什么飞上天呢?”“热气流。”几个学生喊道。“汽车靠什么行驶呢?”班里的“小博士”举起了手。
“汽车行驶靠汽油燃烧产生的动力。”……在学生利用自己的前概念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的基础上,我告诉同学们:“像风这样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能量。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再比如学习能量的转换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用搓手取暖、电扇转动、打开电视、播放多媒体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例帮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认识能量是可以转换、而且是经常发生的。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本课重难点突破做好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判断物质的外部特征。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的本性。人一生下来就有好奇心,随着感觉器官的发育成长,眼睛、鼻子、耳朵等功能的健全,很快就会对周围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冷热能产生反应,并且逐渐表现出喜欢或讨厌的情绪。喜欢的东西,就会不断地去摸、去动、去摆弄,这就是好奇心的表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要保持和发展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们科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
学习五年级下册认识矿物的性质一课时,我给每组下一盒矿物标本,先问孩子们想从哪些方面认识这是矿物,孩子们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可以从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光泽等方面观察矿物的性质。接着我问孩子们应该如何观察矿物的这些特点呢?孩子们默读了课本44页——48页,通过默读、筛选信息,加上教师的点拨、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出以下几点:1、可以把矿物在无釉白瓷板上划一划,以划痕颜色为标准判断矿物的颜色。2、利用放大镜观察矿物的形状。3、判断矿物的硬度要对照一定的标准。4、观察矿物的光泽度要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并用恰当的词语表达。5、判断矿物的透明度要与冰洲石、田黄石、褐铁矿进行比较。最后孩子们分组实验。实验中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多种感官参与、体验,情绪高涨,异常兴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孩子们的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三、通过开展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
课标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实验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比如六年级上册洗衣服的学问一课,我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去掉衣服上的油污用哪种洗涤用品效果好。然后学生大胆猜测。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这是一个对比试验,虽然学生四年级曾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过“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五年级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过“铁钉生锈的因素”,但是让学生独立完成试验计划还是有一定难度。材通过卡通动物提示学生:做实验要控制条件,如“同样污物的布条”、“同样多的水”、“一小勺肥皂粉、洗衣粉、洗洁精”、 “搅拌三分钟”……然后通过观察各种污物的变化,总结“哪种洗涤用品除去哪 种污物效果好”的规律。最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在实验中学生掌握了对比试验“控制变量”的方法,体验到实验探究的严谨性。最后通过观看多媒体动画课件,学生明白了洗衣服的过程既包括物理变化也包括化学变化。其中,水冲刷走衣服表面的灰尘和泥土属于物理变化,而对油污的清除则属于化学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又促进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信息技术探究物质的性质。
1、科学实验本身就具有巨大的趣味性,再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实验情境,能使许多复杂的现象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由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更能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六年级上册洗衣服的学问一课,当动画这种适时适度的整合使学生耳目一新,开阔了学生眼界,激发了学习兴趣,很容易激发学生探究酸雨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很多科学实验活动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得以解决,需要课外继续开展。
探究活动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需要在课外进行操作和实践,可用于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我们鼓励学生从小就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也要让学生懂得,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用科学,否则会对人类与社会造成危害。这是在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
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得好处是十分明显的。它不仅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如纺织和化工科技为人们提供了琳琅满目、舒适美观的衣着用品,洗衣机、洗涤剂免除了人们手工洗衣之劳,农业和食品科技为人们提供了营养丰富、品种多样的美味佳肴,轮船、汽车、火车、飞机等使得人们的出行如添翅翼,还对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影、电视、广播、录象以及各种各样的书刊报纸、计算机网络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精神享受,成了左右人们思想、情操的主要传播媒介。试想一下,假如没有这些现代科学技术,人类的生活将会回到一种怎样的状态。
       但是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具有双重作用。在它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会带来灾害。如核技术可以用于原子能发电,造福人类,也可以被人利用,造成原子弹发动战争,残害人类。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在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精美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即使是现代医学,在增进人类健康、益寿延年的同时,也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对资源、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已经成了严重的全球问题。因此,在科学教育中把这些观点教给小学生,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所具有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对科学技术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偏面理解,另一方面能自觉地关注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注意克服其负面影响,积极参与各种环境、资源、生态保护的行动,是十分重要的。
 
探究活动。先出示实验要求:
  PPT(学生分组实验,即将条形磁铁平放在塑料盘上,再放到盛有水的水槽里,轻轻转动一下,看静止时磁极指向的方向如何,重复做三次,看结果如何。)
  这三条实验注意点提醒了学生如何有条理规范地操作,帮助学生知道怎样获得来自实验过程中的准确信息。接下来我让学生动手操作。
  (看视频)
  学生将盛有磁铁的小盘放入水里,轻轻旋转,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磁铁的S极总是指向南方,最后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磁极可以指示方向,学生有惊奇之余明白了指南针的奥秘。
  随即播放关于“司南”的录相,和开始出示指南针的教学环节前后呼应,让学生说说感想。既巩固了学生磁极可以指示方向的概念,又激发了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物质世界”为什么分成“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以及“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三大部分?
答:“物质世界”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物质的基本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物体与物质”部分通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了解物质一些常见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过程。物体和物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都与能量有关,常见的物理过程,如电、声、光、热、磁,都属于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或各种形式之间的转换。
 
 
 “简单电路”部分要求学生通过对简单电路的学习,;了解简单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电路工作的基本条件,知道任何电器工作都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电路中的开关就是用来接通或切断电路的,是电路中不可缺少的控制部件。
由此,学生会明白开关的重要性,知道最起码的安全用电的常识:一旦电器发生事故,首先利用开关断开电路。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的自主探究与研究
下一篇:把科学课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