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科学论文:科学与德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9-03-31 23:56:21
小学科学论文:科学与德育论文
邹平实验一小 孙希文
,6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全省小学科学德育即高端备课研讨会感受颇深,回来以后久久不能平静,自古以来,教学都遵循文道结合;的原则,小学科学课也不例外。科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科学课三维目标;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舰,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要在科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而且在科学教材中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呢?自己以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忽略德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在研讨会上看到德育在科学课的渗透,联想自己多年的经验,谈一些体会。
一、实验材料基本自己负责。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材料都来自于生活,随手可得。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常见的实验器材,比如一次性杯子、盐、糖、乒乓球、气球等,能让学生更关注周围的事物,并将此和科学课相联系,深化实验目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态度。为了防止一些学生忘记带材料而无法开展实验活动.笔者通常也准备好所有的材料以备用,但没想到后面没带材料的学生越来越多。笔者就纳闷了:是我的课不再吸引学生了。还是材料越来越难找,还是学生的记忆力越来越差了?带着疑问笔者咨询了好几个学生,最后才明白是好心办坏事了:原来当学生看到笔者准备材料给那些没带的学生时,就觉得自己不带也可以啊。正是出于这种心理,带材料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那么和笔者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的美好初衷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于是笔者改变了方法,规定自己的材料必须自已带,如果有学生没有带,要么承包该节课的整理卫生工作,要么取消该次实验的机会。参与实验是每个学生都乐于的,而整理实验室卫生就会花费他的娱乐休息时间,所以学生在再三权衡下,一定会记住要带的实验材料。偶尔也会有学生忘记了。但次数和人数明显比以前少很多。现在有的学生不仅会带来笔者布置的材料,有时还会自己选择一些更好的材料,甚至在上课前就动手实验,并发现了一些新现象。比如在做沉浮实验时,有个学生发现马铃薯在盐水中的沉浮现象不明显,而用鸡蛋代替更好,为此,这个学生还特意带了鸡蛋要给大家做演示。因为有了学生的热心参与,实验效果也就更明显了。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实验(活动)过程分工合作。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一般的实验笔者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但在实验时出现了下列现象:小组成员动手能力强的、对实验感兴趣的学生在那争抢材料。而那些胆小不自信的学生却无所适从、无事可做;小组内互相批判,小组间互相攻击。这样合作效果差,常常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实验(活动)前学生分工不明确,而且学生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于是笔者改变了策略,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由小组长给成员明确分工,让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人人动手、个个尽力,做到各尽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强调小组长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对小组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小组的成功也只有在所有成员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时才能获得。另外,开展小组评比,在激励学生合作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自律,无形之中把德育思想渗透到教学之中。
例如,在进行;猜猜我是谁这个活动时,笔者首先将小组内每一个学生写的自我介绍收起后,然后发给其他组,每人一张,然后每一个人都来猜猜介绍上写的是谁,猜对了笔者就给这个小组加10分,猜不出来的学生可以让组内其他学生帮忙。这样一来,不仅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了活动,而且小组内也很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好作风,这就让每一个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笔者还对合作意识强的小组及时进行表扬.这样也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主动合作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初步懂得了只有相互合作才会成功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实验结果实事求是。能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每次实验结束后都有一个全班汇报交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不够自信,因为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实验操作方法的不同,或者实验器材的不同。或者教师设计的意图不同,实验现象往往会有差异。大部分学生往往也会随意改变自己的实验结果。例如.笔者在教四年级;测量气温这部分内容时,其中有1支温度计被1个学生摔裂了。笔者没有及时发现,到了下一个班级开展分组活动时。有个组分到了这支温度计,在测量完教室的气温后,全班作了交流,笔者要求学生正确读出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每个小组都是相似的。笔者在收回温度计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种不一样的情况时,便询问那个组的学生,他们低声说:;大家都是这个温度,我们不好意思说。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除了说明学生的从众心里很强外。也说明学生不够自信。然而,当发现学生没有尊重事实时,并不能一杆子打死,而是要细究其中的原因。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寻求一种安全感而随了大流,那么应该让他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不同意见,哪怕是错的也没关系,不是说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吗?要坚信自己,不要被别人所左右。而对于那些是因为上课不认真而瞎编乱造的学生,要严肃对待。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老师关注他们。作为他们自己来说就更不能放弃自己,要把握住每节课,认真做好每个实验,实事求是地汇报实验结果,使他们懂得科学是一门实事求是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马虎,有时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决定了实验的成败.所以我们要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样就很自然地培养了学牛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探究活动让学生更上一层楼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科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近观看了李老师的小学科学骨胳一课的视频,收获颇丰: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的明确,任务明了,层次清楚。
首先,李老师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着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一条主线,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下肢骨的粗和长等特点,认识骨骼的支撑作用;通过观察、模拟、验证等活动,类比推理,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肋骨的形状(拱形)特点,认识拱形不易变形,理解骨骼的保护的作用。建立骨骼的结构与其作用是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认识人体的兴趣,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其次,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浓厚,注意力集中。课堂的引入部分,李老师从章鱼的视频引入,让学生思考用如果人没有骨骼会怎样? 学生就能直观地得出骨骼的支撑作用。通过进一步观察并亲自摸一摸人体骨骼模型,感知自身骨骼的分布,接下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下肢骨的结构特点:粗 、长等,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使学生能够推理分析出下肢 骨的结构特点与支撑作用是有关系的 。
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为学生学习知识铺路架桥。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让学生亲手设计、操作实验,只在在模糊环节当中恰当的给学生提供提示。例如:在给学生讲解肋骨有什么作用时,李老师设计了一个实验,一个类似胸肋骨的笼子,让学生来模拟、验证、类比推理,用拱形不易变形这个特点来解释胸腔的结构,具有保护人体重要器官的作用。助学生理解胸肋骨骨骼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这一难点在教学预设中能够顺利地突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李老师的这节课,由于课前收集资料丰富,课堂有效组织指导学生实验,在课堂上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