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学生参与实验,以探究求创新    发布时间:2019-04-01 00:18:24
小学科学论文:学生参与实验,以探究求创新
:重视   设计   反思
论文摘要:实验是小学科学课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因而在科学教育中重视实验操作,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教师应重视实验操作,精心设计过程,实验后及时反思。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验,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小学科学课中主要的教学方式。然而许多科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学校条件的限制或怕实验麻烦,往往忽略学生实验。教师通常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使本来学生很感兴趣的科学课变得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应重视实验操作,精心设计实验过程,实验后及时反思。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验,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重视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是长期的过程,但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的科学素养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用实验的方法学习科学,既符合科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科学的认知特点,是科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在独立思考中才能反思悟法,才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科学课程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环境、地理、天文等知识领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而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动手、动眼、动脑的过程,可以发掘学生较大的潜能。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实验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科学知识,正确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且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精心设计实验过程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实验课,是老师们都觉得难以成功驾驭的课堂,通常是老师喊破嗓子,学生糊糊涂涂做实验,甚至有些学生只是凑热闹,重点知识及注意的问题没掌握,老师也白费劲,一节课下来,没什么收获。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的完成。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实验存在着一些不足,需教学一线的教师因地制宜适时改进。怎样才能进行实验探究呢?实验探究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实验前,实验过程中及实验后各个环节,教师都必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实验前,要有问题提出,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哪些器材、各种器材的用途是什么、操作步骤怎么样,还可以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实验过程应注意哪些事项,违反了操作规则为什么会出现不良后果,会不会有明显的现象,能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学会结合。实验后是思维的高潮,不能做一做、看一看就万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想一想,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错误,错误的原因在哪里;该实验装置与哪些实验装置相似,或能进行什么性质的实验,你对该实验改进有何建议,该装置是否可以用其它装置来代替?等等。在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思维过程中,注意既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集中性思维,正如一张网一样,要打得开还要收得拢。其次,要保证实验探究活动的全员参与,让课堂上的每个学生多做不同角色的演员。学生个体存在客观的差异,有的学生思维能力强,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但语言表达能力弱等,教师要充分了解、熟知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在分小组探究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合理搭配;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密切注视各合作小组的活动,对气氛沉闷、合作不协调的小组要格外关注,加以引导、帮助、关心,真正做到课堂上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教师的参与、引导、组织是顺利开展实验探究的要素,教师是实验探究的导演,千万不能认为实验探究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只要自己动手就行,教师要有控制和驾驭课堂实验探究活动的能力,不能让科学实验探究成为形式。对于实验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增加一些学生实验,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实验后及时反思
实验反思,即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的失误原因进行思考,总结归纳,从中相互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反思环节中,真正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自觉性、全面性、准确性,又发展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学生在实验反思环节中,我说:“同学们,下面你们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实验的结果进行反思,如果你实验失败了,请找失败的原因。”比如五年级科学下册学生在实验探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结束后,因是分组实验,有些小组在加了四勺盐以后,马铃薯仍然没有上浮,我就让学生反思实验失败的原因。先由第一组的开始,第一组的小明同学说:“我们组失败,马铃薯没有浮起来。”反思后,可能是盐浓度不够,后来加了盐,就很快浮起来了。”这时同学们都纷纷举手,我逐一让他们回答,最后,让他们总结出结论,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第二组的小红反思到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马铃薯太大了,我让他们用相同浓度的盐水,换一个小的马铃薯观察一下,结果还是没有浮起来,让学生自己探究液体密度不变时,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排水量的大小不能改变它的沉浮。每个组的同学都踊跃反思,在他们的话题中有些是我预想到的,也有连我都没有预想到的问题等等,从同学们的积极反思与发言中,我发现了本节课的实验目的已达成,重、难点也突破了。我暗暗庆幸,我没有自己去帮他们归纳总结,而是放手让他们去发现去思考,才有这节课的成功。又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有二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热是怎样传递的,明白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课文中的实验(见图)要求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段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课文的要求是用蜡粘,课前我让学生进行尝试,学生化了不少的时间,可一上课学生向我抱怨的却很多都说粘不牢,成功的寥寥无几,上来展示时颤颤抖抖的又掉落了几根。那么简单的实验为什么会不成功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反思:通过了解又自己亲身实验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虽然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会在桌上凝固。由于蜡先要熔化成液体,然后滴在铁丝上,再往上粘火柴。但蜡的凝固时间快(指冬天,夏天正好相反),且熔化后粘性不大,所以很难粘上去,因此成功的不多。
改进:改蜡为修自行车用的轴承油—“黄油”。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想了一想,什么东西粘性大呢?平时自行车经常修,只见修车师傅往轴承里抹“黄油”,有时自己也尝试过,这“黄油”能把钢珠粘住,对,这东西可能行!就赶忙跑到校门口修自行车的摊上要了一些交给学生去尝试,经过一番忙碌,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欢呼声。这正是实验反思的妙处。
总之,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能很好的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实践、创新等能力,使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小学科学论文:让小学科学教学充满活力
下一篇:小学科学论文: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