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    发布时间:2019-04-01 11:07:15
小学美术论文: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
 
【摘 要】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及小学美术教学策略,以我个人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小学美术的亲身经历及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反思教学中得到的收获和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理清思路,同时也为在新课改下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资料和参考。
【关键词】民族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
        自工作以来一直承担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所在的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小镇,悠久的民族文化和古老而传统的生活习俗赋予了这里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魅力。在这样一个秀美的小镇,从事着美术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感到心情格外愉悦。
        民族文化和美术课堂的结合本地区主要是羌、藏、回、汉四个民族杂居的地区、虽然聚居地相距不远,但各个民族都保持着各自古朴而特有的民族风俗、学生们就是从小在这种丰富的民族文化环境里耳濡目染、长期熏陶和近距离接触中成长的。他们不仅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保留了本民族地区的风俗、更主要的是要肩负起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怎样让他们更好完成肩负的责任,这是我长期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
        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把教学目的定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大纲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要求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要充分利用好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
        大纲还指出:中学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艺术教育课程,主要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为此,怎样在美术课堂上,把当地一些民族优秀的文化有机结合并把它们融入课堂,也是我长期实践和改进的一个教学目标。
        美术课堂可用的当地民族文化资源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美术的意境和实例无处不在。例如民族节日里的杀年猪、火把节、赛装节、山歌节、婚礼等民俗活动中,无论你从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个时间看到的都是一幅生动的美术作品;少数名族的图案可以说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在服饰、鞋帽、建筑、家具等物品上比比皆是、大多手工制作,工艺精湛、堪称精品;劳动工具、生活用具、首饰装饰物形态各异、活生生就是一件艺术品;泥塑、草编、竹器、刺绣、石雕、木雕、乐器等民族手工艺、都是极为丰富的艺术资源。
在这种挥之不去的民族情节下创作的物件,形成了各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标志,如果我们注意收集、整理、发掘,并与学校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必然使我们的教学丰富多彩,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在备课时结合教材有选择地搜集有民族特色的实物,这样,教学就非常方便有效了,只要学生注意和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课堂上相互描述少数民族喜庆节日情节、收集民族物件,那么学生掌握作品的定义、结构、绘画构图、色彩、创作灵感等诸方面的问题将变得轻松自然。民族文化引入课堂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作用
        1.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民族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我们要根据地域特点和自身特点,努力营造校园艺术环境,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文化,加大宣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广泛的参与度,营造一个学习民族艺术的氛围。可以利用文化展示基地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把生活中的见闻运用到美术习作中去。利用校园广播解说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让学生处处感知、参与民族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校园橱窗内展出了几幅经过观察、构思、绘制出的反映本地民族文化的作品时、参观者会对参展同学投来赞许的目光,对自己身边的民族文化引起关注,参展同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从而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这样一来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
        2.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所以,今天许多人仍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
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的民族文化都有一些粗浅、表面的理解,在美术教学中就需要从审美的角度去引导和带动学生进一步深层次地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不仅是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刺绣、泥塑、服饰等实物、最主要是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列举和讲述一些传说和故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去认识理解它们。这一事物为何叫这个名字?为何专在某个节日中出现和使用?又为何做成这种形状?等等问题都会使学生看待问题的状态得以升华。学会去评价和对比不同事物的形状、价值、和艺术性。无形中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3.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能拓展学生的美术创作空间
        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加之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设备简陋、信息资源渠道狭隘,许多先进的、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无法在美术课堂上运用。最好的途径是努力搜集校本资源与本地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秀丽的山区景色是弥补学习道具的来源,也是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学生们各自的生活环境更是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我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利用大自然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树叶拼贴画、根雕、泥塑、瓜果雕刻和民族刺绣等引入到课堂上来,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训练和对不同事物的接触,最大限度的拓展了学生的美术创作空间。
        4.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能提高学生传承和保护意识
        民族文化是一种特有的资源,学校教育是增进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手段,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通过教育得以实现的。是发掘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等实践,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探讨促进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育学家认为,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正是在教育的作用下,文化才得以产生、保存和积淀,得以弘扬、创造和发展。本地区的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随着民间艺人的逝去和传承人的脱节、转型、遗忘、或放弃而即将消失,存留下来的由于得不到好的保护而被同化或汉化。
        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结合自身优势,努力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更多地把他们融入到学校教育中来,使更多的学生接触它、学习它。一方面、要从这些资源中汲取养分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从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和艺术创作的成就感;另一方面,通过两者结合,使学校艺术教育得到升华,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更加广阔,同时彰显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使富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得以在校园中延续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正在朝着多元化发展、探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教育之路何乐而不为之。等待在我们面前的是新的考验和挑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我们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找准自己的艺术教育特色之路,让学校美术课堂融入更多诸如民族文化元素的新鲜血液,使学校的美术教育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2] 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小学美术论文: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探索
下一篇:小学美术论文:六年级美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