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4-06 09:59:16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多媒体教学利用其形、声、色的独特优势,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对当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美术教学带来了高效、快捷、全面传授知识的优势。但同时应注意避免在多媒体应用中容易偏向的错误方法。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育 多媒体辅助  优势 问题
 
美术以其特有的人文包容性及审美性质决定了它对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品位、美化生活有着独特的意义与作用。
如今国家教育改革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这便为美术学科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为深刻的教学理论及实践要求。美术学科教学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具体、有利于开展实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理念且能于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以此来指导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而作为信息时代产物的多媒体在现代美术课程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试就农村美术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作初步的探索和总结,并将运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供商榷。
一、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集形、声、色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快捷、全面传授知识,保存、收集资料,相互交流等优势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而作为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更以其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和可塑性等优势被大力提倡及推广,并收到积极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学手段及教学工具的局限性都束缚了美术教学中所应有的想象性、直观性、人文包容性等要求,造成学生感性材料积累的匮乏,束缚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如果在美术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则将极大地丰富美术课的内涵,提高美术课的质量,增添美术课的魅力。而这种多媒体教学如果能在农村美术教学中充分应用则将显示更加独特的功能,也将产生更为深刻的意义!
我们知道当前中国的农村较于城市尚存在着巨大差距,教育教学亦不例外。
农村的孩子更缺乏“ 放眼看世界”的途径,缺少亲身接触美术资源的机会。这时,如果能在农村美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在光盘、网络中查找的大量美术教辅资料,数码相机拍摄的动人画面能够呈现在农村孩子的面前,让农村的教育与城市的教育“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及改革开创性的事情。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
(一)有利于美术资源的收集整理。
美术又称作视觉艺术,其可视性是它的本质特征。然而农村学生本身接触美术资源的机会就很少,这便导致他们感性材料的相对匮乏!形象的视觉效果,往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一些写生想象的课前准备阶段,如面对“无垠的沙漠”、“浩瀚的大海”、“ 神奇的古建筑”、“可爱的动植物”等,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农村孩子不太可能实地去参观沙漠、大海、动植物园等,如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查找大量图片或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观看,这对农村学生来说不难为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欣赏的同时他们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对于他们见识的增长、想象力的发展、创作灵感的激发不为一种迅捷有效的手段。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度。
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学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也说得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较强的好奇心及旺盛的求知欲是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教师的任务便是怎样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迎合他们的兴趣所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 美术学习创作中去。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遇到较抽象的理论性问题,教师如果单纯用理论性的抽象语言向学生解释,学生不仅很难听懂而且会渐渐对美术欣赏失去兴趣。这时如果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二维或三维动画,就可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象化,就能够有效的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比如:向日葵一课中讲到,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学生一时不能理解。在课件设计时插入一段自己制作的Flash动画,“一个小人头顶烈日,艰难的在红褐色的沙漠中行走,感觉燥热、干渴。小人突然发现了沙漠绿洲,小人在蓝绿色的水中畅游,立即感觉凉爽舒适。”画面夸张,可以很形象的说明红色系列给人热地感觉,是暖色调。而蓝绿色系列给人凉爽的感觉,是冷色调。学生一下就能明白刚才的意思了,而且课堂气氛立马活跃起来。
巴班斯基认为: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借助多媒体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而美术教学的一大特点便是人文知识的综合及包容性。在一堂美术欣赏课中,课本上所呈现的知识仅是凤毛麟角,在一幅画作背后蕴藏的大量的人文信息是书本无法穷尽刊载的。这时教师在备课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光盘等多媒体资源查找搜集到的大量资源分享给学生,这无形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的效度。
(四)培养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这也是美术教育的一大难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利用知识经验将美术作品不同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加工,是形成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的过程。使用计算机,可以容易地将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并方便地展示给学生,突破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在美术欣赏课中,如能图文并茂、声色具备地把美术、文字、音乐、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表现深刻主题,则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想象力、创作力。如欣赏格尔尼卡时,如果只看课本中的小幅图片,学生会因为对作品内容及产生背景缺乏一定的认识,而印象不深,难以产生共鸣,影响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画子投影到大屏幕上,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通过鼠标指针,指点画中细节,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产生审美同情。
三、多媒体美术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就是说多媒体仅仅是教学过程中为了尽快达到教学要求、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辅助手段,目的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课堂教学还是应该遵循学生主体地位、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规律。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的同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以防止适得其反、喧宾夺主。
(一)防止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奴隶。
要避免在授课中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分花哨,整堂课不见教学重点,缺少学生的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该是为突出整堂课的重点,所有的选材及制作手段都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引出教学重点服务的。如果没有把握住这一点,一堂课下来,很可能只见课件的流光溢彩、热闹非凡,这些喧宾夺主的声色可能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把握,其学习效率反而下降了。实际上是教学重心的偏离,教师职责的严重失位。
(二)不能以模拟操控代替美术实践。
多媒体技术一个很大的特点及优势便是可以实现模拟操作,鼠标轻轻点一点一幅模拟作品便诞生了,但这仅能作为方便学生理解观察或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美术的审美体验最大程度地存在于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亲手制作才有可能去感悟、理解美术作品独特的审美感受。
(三)不能以信息图片代替实际物体的视触效果。
布鲁达说过:“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果教师试图将所有的实物全部简单地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学生缺少真实的接触材料的机会,且缺乏对美术作品制作材料中肌理的感受,真实情景的理解,久而久之会渐渐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地去为学生呈现实物,或者鼓励学生亲身去探寻那些真实作品,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摸一摸,这些感受均是多媒体图片所提供不了的。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极易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它在美术教学中合理恰当地应用可使课堂气氛活跃,省时高效。又以其画面直观性、内容丰富性为农村孩子见识外面的美好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弥补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农村审美教育的提升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