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浅谈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9-04-29 13:41:36

小学美术论文:浅谈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教师:   xxx
指导老师:   xxx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告诉了我们想象力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存在于人类思想中,最为神奇的一部分,很多伟大的科学发明,最早的雏形都是来源于人们的奇思妙想。而在美术这门注重培养学生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学科中,想象力的作用就更大了。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在教学中,一直讲究的是能力与技能的共同培养。所谓“美”即指一切关于美的事物,“术”是指制造美的技术技能。所以无论是从字面上的解释,还是从我们对于事物理解的顺序上,都要把认识美的能力放在最前面。可是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而把美术教育当作是技术培养的代名词,美术课成了劳技课,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哀。其实美术教育一直是种多元化的教育,它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是立体的、综合的有机体,而其中最为特别的正是它作为感性教育的一方面。美术教育本质上是针对人而进行的教育,它与人的“感性”有着直接 的关联;并且,美术教育里的很多内容都具有“感性”的品格,因此,美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这种感性的成份。
正是由于美术教学的这种特点,使得想象力这种最感性的能力,成为了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应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正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为美术的创造,还要求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只停留在梦幻状态和直觉状态,要在这种状态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新的具体形象,形成自觉想象的模式,以便还原为可视的、可感的、可触的视觉形象,因此这里的想象是带有目的性、自觉性的,美术教育中发展想象力,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则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想象力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美术实践是创造和想象思维的过程。心理学认为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而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一个人创造性对平常的材料进行不平常的综合,具有独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再造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再造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再造、接近再造、对比再造、因果再造、自由再造。
创造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高于再造想象,而再造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学生有了较强的再造想象能力,就能顺利地把新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辨别它们的本质区别。
一、类比训练,培养类似再造想象
类似再造想象就是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方面想起,在美术知识的各个体系中,每一知识体系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或相似形态。并且在教材的编排上也充分体现了阶段性归类特征。因此,教师应根据所学知识的内在的或形式的联系,以某一知识点的意义特征或形式特征为再造想象触发点,对平时学习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识点按相同、相似等特征进行归类,将同类知识串联起来,使这些知识形成链环,形成系列,并随着知识的增多使其逐步延伸、扩展,成为有机系列,如在教学小学美术第七册第11课动物装饰----鸡一课时,教师就应抓住第10课动物装饰----鱼?和第9课动物装饰----虎的装饰方法,利用虎、鱼与鸡在装饰手法上都必须经历变形这一图案装饰方法的一致性和相似点,引导学生展开再造想象,回忆虎、鱼在简化、添加、装饰的处理方法,从而演变为鸡的装饰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动物装饰的一般方法,即通过对动物原形体的变化(或简化,或添加,或装饰),达到图案装饰的艺术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运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就能举一反三地学到新知识。
二、转化训练,培养接近再造想象
接近再造想象是指从空间和时间方面接近的事物想起。即是说把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以求解决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如第十册第5课铅笔淡彩----静物一课,要使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的技法特征,教师不能一味地从铅笔淡彩的技法特征和绘画步骤进行讲述,而应引导学生将铅笔淡彩这一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素描明暗知识和未学习过的水彩画知识,通过展示同一静物的铅笔淡彩作品、素描作品和水彩作品,让学生从用线和用色上对比研究。从静物素描中分析出铅笔淡彩的用笔较轻、用线简略且只用疏松的线条将暗部略加调子。从水彩作品中分析出铅笔淡彩的用色是只把颜色用水稀释、淡淡渲染或根据物体明暗略加变化。通过两组作品的对比分析,学生便可归纳出铅笔淡彩在用线、用色上的独特技法特征,从而理解了这一新知识。
三、反向训练,培养对比再造想象
对比再造想象是指从具有相反的事物想起。?如第四册第6课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该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冷色,学习在画面中大面积地运用冷色。?要完成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结合第四册第4课温暖的阳光一课,该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和认识暖色,以暖色为主想象创作一幅画。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他们已能掌握红--橙--黄为暖色,并能体会到暖色使人感觉热烈、欢快、激奋、刺激。所以教师在教学新课海底世界一课时,可引导学生从相反的色彩感觉暖色谈起,同时通过出示大面积的蓝、绿、青与红、橙、黄的色彩对比,使学生本能地体验到蓝、绿、青具有给人宁静、沉寂、寒冷的感觉。有了这种心理感受,学生对色彩的冷暖就有了初步的接触,他们就可凭直觉经验辨认、鉴别、分析色彩了。
四、推理训练,培养因果再造想象
美术创作教学的形式既包括添画、记忆画、想象画,又包括组合画和画面改错。在这五种美术创作教学形式中由于作品题目与作品的内容既存在一致性,又包含有因果关系,作品的题目制约着作品的内容。因此利用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因果关系,要求学生进行推理训练,让学生通过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合乎规律地思考,判定出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这样经常的推理训练,学生的因果再造想象能力就会提高。如第十一册为童话、寓言配画一课,其教学目的是初步使学生掌握插图的基本要点和方法。根据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原因(文字),仔细研究文字所表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重点抓住文字内容中的典型、主要的情节及形象,然后运用造型手段将分析出的典型的主要情节及形象描画出来,同时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应扣住原因(文字),从文字中揣摩、合理地分析色彩因素,这样通过造型和色彩两方面的分析与表现,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插图即结果就产生了。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由结果(画面)求证原因(文字),看画面是否准确、形象地表现出了文字的内容与思想。这样,学生通过多次推理训练,强化了因果再造想象能力。
五、发散训练,培养自由再造想象
要善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虑问题,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由再造想象能力。?如第四册第7课去太空旅行,本课教学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太空、幻想太空是什么样子,发挥其创造能力,大胆想象飞往太空的工具。由于太空的极限无人知晓,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讨论:如何飞向太空?
在太空中怎样遨游?人类开发太空,建造怎样的建筑物在卫星与星球间运转?……由于学生的经验不同,想象能力不同,他们所描述的太空世界各式各样、多姿多彩。教师应允许学生大胆想象,在此基础上或要求学生以观看星星、月亮为主创造画面,或要求学生以观看行星为主创造画面,或要求学生以造型各异的太空船为主创造画面。这样进行一题多画的训练,学生的发散型自由再造想象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创造精神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创新意味独创、独立、新颖,发展创造想象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对那些只会临摹,出题构思创作就束手无策的学生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想象思维广阔了才有创造的气氛,才能创作独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的作品。那么,怎样创设一个适合美术教育的想象空间?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想象的开拓。
一、教师应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发掘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形成创造动机。
1、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再造进行的,虽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某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与具体形象联系着。针对这个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画“福桔”的教学,可通过“吃吃、看看、想想、画画”的方法进行。教师拿出桔子问同学:“桔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学生抢着答:“太阳”、“卫星”、“皮球”、“毛线团”、等等。)“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画下来。”待到学生画差不多了,教师就剥开桔子,请学生吃,同时问:“桔子瓣像什么?”(学生会争先恐后的答道:“像月亮”、“小船”、“镰刀”、“香蕉”……)这时,学生的作业纸上就出现了许多再造出来的物体。像这样吃着、看着、想着、画着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教育应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应包括智育、德育、美育3个方面。他说:“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在我们看来,真善美不仅相互区分,而且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智育、德育和美育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认为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换言之,美育,包括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能使它达到成熟的、高级的境界。孔子对弟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就是在实施美育。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有从培养“备真善美之三德”的“完全之人物”的高度来认识美育的根本宗旨,才能充分尊重美育的规律,从而正确地施行学校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