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    发布时间:2019-03-22 01:25:40

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特别是对学生实施创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而言显得尤其重要。而农村数学教育又在这一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相对城镇的教育,农村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硬件设施、学生素质、师资水平等。因此,要做好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应立足于农村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当地教育特色,把握课改契机,创建农村数学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创造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规律揭示:兴趣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由此可见,兴趣也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否持久,决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程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兴趣,才谈得上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学生想创造的目的。然而农村小学学校教育条件较差,学生是基本上是一枝笔、一本书加一个本子学数学;教师则是一枝粉笔、一本教学用书的教数学。因此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加剧了农村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厌恶”情绪。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教学中应关注的首要问题。
  客观上讲,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解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可以用故事形式把数学题表现出来。在复习旧知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
  “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此外,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又因为农村小学的条件所限,配套学具不充足,因此让学生自制学具,使到人人参与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课前指导学生用硬纸板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各一个,在课上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装满沙子连续倒三次倒满圆柱体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儿童学习愿望有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强调将学生数学作品择优展示并讲评,在讲评时给予满腔热情的赞扬,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使之体验到成功,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此外,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这些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并分析其产生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教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转变观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教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直接影响制约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教师只有把数学的概念、定律、法则、公式还原到学生的生活实例中去,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让学生去探索,去“再创造”。要完成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实例,创设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情境,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情感,对思考的执著。这就要求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观念转变到“我要学”的轨道上来。
  四、教学创新,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因此,有必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备课时要备学生,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实现课堂中教学、学习、发展同步和协调进行为宗旨。力求各层次学生适度、紧张、愉快气氛中以求最佳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这就要做到:
  1.多方位考查,搞好学生分层。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数学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分层备课,确定分层目标。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补差”。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