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的趣味性 发布时间:2019-03-31 21:02:04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的趣味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通过多次的培训学习和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改变“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等观念。不改变这些观念,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学不会,越不爱学。
一、新的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兴趣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方法是灵魂。”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新课的导入是一切课的序幕,教师导入语言,语态、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因此,教师的导语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沟通无障碍,对话无拘束、人格上互相尊重,地位上互相平等,心灵上息息相通。只有这样,才能很快地吸引住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分类”时,“同学们,智慧爷爷说,我们班的学生非常聪明!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学生一听老师都会请他们帮忙,学习兴趣马上就高涨起来,都想知道帮什么忙,要怎么做才能让老师喜欢,怎么做才能把事做得更好……。又如:在教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之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想送什么礼物给老师做纪念?老师什么也不要,只想每个同学把学过的几何图形用硬纸片做好、写上名字、日期,送给老师做纪念,不分大小,每个同学都会交一个,待学到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的时候,再发给学生,测量长度,找出所需的条件,计算出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把算式及解题过程写在图上,把礼物做得更完美些……。学生们产生急于帮忙、送礼的心情,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就会积极参与学习,动手实践操作,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果在教学中只是按照书本上的例题教学,学生不但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无法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用生活化理念打造精彩课堂。
1、创设情境,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生活化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中的“相遇”、“相距”、“相离”、“相向”、“相反”等词语的理解时,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你们在实际生活中行走时经常有这些现象发生,哪两位同学来走一走“相遇、相距、相离、相向、相反”的意义。走不对的教师纠正,这样比较抽象的数学词语就能领悟。又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周长的概念,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你们同学之间送过明信片吗?就拿出课前搜集到的经过加工的明信片,进行引导:谁有办法使这些明信片看上去富有特色呢?接着让学生小组活动,给部分学生的明信片加上彩色的边框。学生在这个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感悟到周长的意义,很快掌握周长的概念,是“围成”,“所有边长的总和”等概念的现实意义及计算方法;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扇形、梯形、多边形的周长就不会计算,因为没有计算公式的现象就没有,哪是思维定形比较机戒。再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的”、“是”、“占”、“相当于”、“比”、“多几分之几”、“多百分之几”、“少几分之几”、“少百分之几”的理解,都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较好理解。“8的是多少”,中的“的”字蕴含“乘法”;“4是5的几分之几”、“女生占男生的几分之几”、“苹果相当于梨的几倍”中的“占”、“是”、“相当于”等词蕴含“除法 计算”。“谁比谁多几分之几?”“谁比谁少几分之几?”是用谁做比较,谁做标准,多谁的几分之几,少谁的几分之几算法和结果都是截然不同的。“多”与“少”的作比较量,“比”字后面的作标准量,公式:“比较量÷标准量=分率。
2、体验感悟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材最后有几页,上面画的图片是拼做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引导学生动手剪下制作实物图,然后,用装水或沙的方法来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即V锥=SH,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感悟来加深公式的理解及应用。课内学“生活数学”→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要创设情境;课外过“数学生活”→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来做“找一找”,“做一做”、“练一练”。要活用数学教材,培养应用意识。如:教学“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等单位的认识,教学时先估计图钉的长约1厘米、米尺的长1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一瓶墨水60毫升。1公顷有多大?1方有多大?要通过对身边事物的实际测量和估测,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3、数学的基础是计算题,每年检测是中的计算都在30分以上,考试得满分的同学不多,这样直观、简单的计算题把分丢了比较可惜,由于学生粗心,小看计算题造成的。作一个学生有没有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关键和基础,数学中绝大多数题型都要通过计算得出结果,所以计算题要百分百的准确,计算能力强的学生都是优秀生,后进生计算能力比较弱、准确度不高,后进生必须把计算题作为训练重点,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分层教学,中间生把应用题作测练的重点。(1)学生计算题时:弄清算理→发现规律→选择方法→经常训练→离开计算器,总之,计算练习要经常化、趣味化、长期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应用题教学是一个难点。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多数学生觉得难学,变化多端,感到无从下手,教师要引导他们“入门”,数学离不开生活,从生活实例中激起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餐有抽象性和隐蔽性,学生不易理解,感到枯燥无味,教师要找一些规律和关键,教学生逐句逐句地读,每一小句都有一个条件或者某种数量关系,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是运算方法。“怕”、“难”的原因主要是没读懂题,学习应用题最重要的一环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会读题,读懂题,才谈得上理解题意,理解关键词句,句词术语:“同样多”、“一共”、“还剩”、“相差”、“然后”、“再”、“几倍”、“增加到”、“增加”、“减少”、“减少到”、“降低”、“降价”、“的”、“比”、“是”、“占”、“相当于”等含义。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要借助线段图来理解。教学生把抽象的文字,数量关系能简单的画出草图,标上条件和所求的问,看着草图又能大体说出题意,再分析数量关系。关于“几何”知识的应用题,给出一定的条件,求“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而又没有图形的应用题,就更不好理解,要教学生根据题意,自如地画出图形、标上条件和求的问,就容易理解和计算。(3)数学的一些“定义、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必须理解掌握,才能灵活运用;死记只会生搬硬套,稍一转变就出现错误。
4、重视规范的数学语言。数学思考,交流离不开数学语言。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流畅地表达思维过程,严谨地表述数学规律或数学发现,是学生思维深刻性,逻辑性、严密性的重要表现。近年来,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呈下降超势,主要表现为:表达不够完整、流利,表述不够准确、严谨。原因是课堂上教师不敢理直气壮地训练数量关系,训练解题思路,过于宽容个性化表达,不注意纠正学生表达中的不准确、不严谨之处。其实,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训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
任何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关心学生,地位上平等,要求学生做的老师先做;然后班规、校规老师必须遵守,带着感情去教育学生,一定能干好我们的本质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