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布时间:2019-03-31 21:04:06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求,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清晰,思维活动就会积极、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当生性好动的小学生学习逻辑性强、抽象且相对枯燥的数学时,学习兴趣就更显得重要了。在实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时,应该运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灵活运用的原则;优势互补,交叉使用原则。教师只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让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关键词:数学学科  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求,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苦学”变成“乐学”。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俗话说:教是外因,是条件;学是内因,是根本。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趣事趣题,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兴趣。只有先让学生爱数学,喜欢听数学课,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素养。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数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选用恰当的方法启开其心灵之门,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都能达标。课堂上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在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要保护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不尽完美或者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丝丝甜美。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在平等对话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配合老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师生间心灵不沟通,产生了对立情绪和对立行为。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就要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关心每个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抱有亲切感、信任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绝不能高高在上, 伤害学生自尊,侮辱学生人格, 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规律,共同享受成功喜悦的过程。
如我班上有一位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于交朋友,学习成绩差。针对这一情况,老师请他坐在同样的椅子上,伏在同一张桌子上,面对面与他进行个别谈心,帮助他分析存在的问题,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上课有意请他回答问题。并且主动和他交朋友,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慢慢地这位学生改掉了以前的不良习惯,性格开朗了,学习也进步很快。后来,还被选为班干部。
2、欣赏学生,激励激情,在自主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渴望被欣赏。小学生心理不够成熟、稳定,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他们影响极大,他们尤其需要来自他人的欣赏。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学生在积极评价的体验中处于兴奋状态,自尊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到提高,自然会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但教师在鼓励、赞美学生时,应注意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赞美的语言、语气应有所不同。过于频繁的赞美,将会失去其赞美的激励作用。有时善意的批评,也会从反面增强赞美的价值和份量,从而充分以挥赞美的激励作用。如学习成绩好而又认真的同学在课堂作业上也能反映出正确率高、书写认真,教师给的等第当然也是最高的。每次教师都给最高等第,学生容易形成习惯,得不到激励作用,倒不如过一段时间找出他的不足,善意的批评一下,这样更容易激励他。“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自主学习将会在赞美, 欣赏的激励之中显现其强大的力量。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学”的角度,重视“备学生”, 并从教学观念、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等方面,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学效果的优劣,最终主要取决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程度。
3、语言风趣,讲求艺术,在快乐享受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幽默的语言是点燃激情的火种,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语言作为交流信息、思维、感情的桥梁。如果老师的语言生动有趣,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力求把抽象的概念刻画得生动形象,把定义、法则描绘的栩栩如生。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启发学生的思维,都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因此,对数学教师来说,正确掌握数学教学语言并能恰当地运用,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教学语言除符合语法上和逻辑上的要求外,还要能正确地反映数学事实的现象和本质,贯彻数学教学原则,符合教育和教学的要求。除此以外,还应注意数学语言的外部形式和思想感情,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声音过高过低,吐字不清,节奏不当等,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语言,吐字要清晰,声调要顿挫,快慢要适度,语调要自然,听起来不要有读书感。还有,声调的变化也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之一,当学生听课纪律不好时,讲话突然停顿一下,能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其效果有时比高声批评一顿来得好。另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个诙谐的动作,一段风趣充满哲理言论往往也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赢得阵阵喝彩,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振奋精神,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任何时候也代替不了学生的“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1、重视活动, 创新手段,在主动参与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活用文本,广泛收集各种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资源,根据章节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时巧妙地利用学生现实生活情景,找图片、实物、动作,积极创设各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情景,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学习新知识,在展示战果的过程中感受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这一节课,我先请两个同学甲、乙上台做一个抛掷两枚硬币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抛出两个正面——甲得1分,抛出其他结果——乙得1分,先由甲抛掷10次,乙记录得分,再由乙抛掷10次,甲记录得分,最后统计得分,得分高的人获胜。学生们很激动踊跃的分组做游戏。我请两组同学上来做游戏,然后请同学们判断这个游戏是否公平,学生们先黑板上的数据直观感受到这个游戏不公平,于是请同学们思考这个游戏不公平的原因何在,学生们经过分析,得出获胜机会各为25%与75%。采用这们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学生很感兴趣,不仅任务完成得特别好,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地变化课型与教法,唤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每堂课都应考虑学生喜欢的进行教学。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做游戏等特点。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模拟现实生活情景或展示语言难以描述的数学情景,以及通过讲故事、设悬念等,组织学生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开展竞赛性活动。每一活动都要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他们以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视觉中,熟悉的生活体验中,参与活动的合作中,激发求知欲, 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利用学具、模型、实物、投影、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采取做游戏、听故事、搞竞赛等方式,创设让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教学活动情境,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动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如教学“5的组成”时,老师设问:“请小朋友们把5 根小棒分成两堆,你能得出几种分法?谁最快?学生动手分小棒后,纷纷举手大胆发言,最后老师一一给予肯定。这样从动手到动脑,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学生不仅掌握了多种分法,而且增加了学习趣味,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充分利用学生都有的学具,加强启发式教学。如纸、笔、直尺、课本、三角板等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教师在课前嘱咐学生做好应有的准备,通过人人动手、动脑,人人都可以参与。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展开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折一折,剪一剪,这样就很自然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印象还很深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为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形象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的恰当运用,声色俱备,动静配合,能大能小,灵活方便,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妙趣横生。总之,要把教学活动组织的生动活泼、有趣、新奇,就要追求教学方法的新颖,任何概念化、公式化教法都是不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课堂教学艺术和魅力,要做到活而不乱,又要做到声情并茂,情理交融,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激发,就自觉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不由自主地走进自主学习的大门,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目的, 诱发动机,在明确目标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教师必须改变“教书匠”的毛病,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向他们讲述牛顿、高斯、华罗庚等数学家故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树立远大志向。同时,结合学生将来可能面临的形势,帮助他们客观分析自己,确立奋斗目标,潜移默化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学生的学习目的越明确,必然从心里上产生“我要学”的志向,继而行成要学好数学的强大动力。
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必须培养学生情感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一方面注重培养与学生的感情,理解、尊重、亲近、关心学生,寓教于情,用真诚和热情拨动学生心弦,使其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容易对数学产生兴学习愿望。另一方面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心理学说当满足人们对理解、尊重和追求的需要,就能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教师对学生暗含期待,学生在感情上就会受到鼓舞,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赖,增强自尊、自信、有效地激发学生情绪和学习动机,不断为他们树立学习目标,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不断满足中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享受获得的欢乐。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起长效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一量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计算出学校铺面砖的阳台面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三、巧用心理学知识,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的接受教学的信息;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在当前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得轻松愉快,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儿童天生就是好动的,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学数学、乐学数学、以至学会。但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对学生的兴趣呢?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感受成功, 增强信心,在喜悦情绪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美国教育家格拉塞指出:“传统教育给了学生太多失败的机会, 这种失败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自我价值感,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信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受过去学习成败体验的影响,学习越成功,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越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为学生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他们探索知识获得成功的机会, 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信心。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割拼成长方形, 再通过拼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比较, 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系列活动, 让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全过程,学生一步步获取知识,充分体验了探究知识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发挥情感,强化信心,在信心倍增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漠不关心。
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先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某个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一句赞赏的话,能缓和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一位老师在教“4”的时候,要求学生竖出4个手指头,其中一学生竖出3个手指头,这位老师走近学生一边帮他再竖起一个手指头,一边说“把这个也竖起来就很好啦”。
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 勇于前进。
要记住“成功是最好的激励”。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到果子”。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 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对后进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说、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走向成功。
四、讲求教学策略研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内容不再是与前面知识联系不紧、不连贯的,而是不断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讲求教学策略研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和谐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接触的都是些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概念,单调的计算公式、法则。因此,教师应采用愉快教学法,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势利导,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等方法来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考老师的游戏,学生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我直接答出得数。听说要考老师,同学们可来劲啦!当老师快速、准确地答出考题结果后,学生又惊奇又羡慕,真想知道个中缘由,从而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如在六年级复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复习由长方形面积计算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由长方形面积推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由平行四边形推出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一学生插话:“我能用梯形面积计算这几种图形面积。”老师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一改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说说,学生说出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就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下底、高都相等;长方形两条相等的长就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下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就相当于梯形的高;三角形就相当于上底是零的梯形;平行四边形的两底就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下底。学生说完后得到全班学生热烈的掌声。看来同学们也都听懂了。老师进一步启发用梯形面积计算圆的面积。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或作出唯一标准答案,那么学生类似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就会悄无声息地泯灭于以教师为“权威”的传统教学之中。
再如,在计算乘法分配律时,我用发作业本和收作业本这一学生司空见惯的举动,然给学生观察并猜想,让学生说清楚谁相当于“(a+b)c”中的“c”,谁相当于“a”、“b”。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贴近我们身边,更理解“分配”,从而厘清乘法分配律这一概念。
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并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更加了解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增强“主导作用”的针对性、目的性,从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互相尊重,树立自信,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2、改进评价,捕捉时机,在最佳评价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怎样艺术地鼓励学生的进步呢?为了鼓励孩子发言,老师在上课时,用满怀希望的目光注视全班同学: “小朋友,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激励的话语、热切的目光使一只只胆怯的小手高高举起。老师边称赞边奖给发言的同学一颗小星星。课后,同学们把小星星记在成长树上。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评价的方法与技术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出现很不同的效果。
班里有一名女生,学习吃力,以前常常受到批评,精神压力大,每天总是用怯生生的目光注视着老师。一天,她的字写得特别认真,笔者面带笑容地说:“来,握握手,祝贺你取得的进步。”放学后,她跑回家,兴奋地告诉妈妈:“今天老师和我握手了,我敢和老师说话了。” 从此以后,孩子的目光不再躲避老师,每天有说有笑,学习也变得主动了。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都是评价。
3、引入竞争,创先争优,在竟争情绪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竞争是触发激情的情境。数学教学的竞争情境,是我在课上采用的方法。提前布置内容,内容包括课后的思考题竞争,抢答题竞争,口算题竞争,解答应用题、计算题正确率与速度的竞争解法求异的竞争等,并给优胜者加五角星。特别是对那些质疑提高题,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还把家长的解题方法带到课堂上。教师根据争论的情况进行点拨和肯定,对于有创见性的见解和解题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这就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调动了大部分同学和家长积极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竞争表现自己,如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每个“优胜者”是无比兴奋的,而且使那些学习上很少取得成功的学生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转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高尚的人格去构筑。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特别是数学教学,教师应注重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数学学习极性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学习积极性还能怎样进行数学的学习。所以,作为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维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要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使之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只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让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