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4-03 11:35:41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反思
在我们日常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学习新知的速度较快,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可是分析解决问题困难。在小学低年级这种现象不太明显,可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难度加深,知识体系的形成,题目的结构变得复杂,类型多样,考察的知识综合性强,所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就很困难,对自身的数学能力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使得学习无从下手。
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我分析高年级学生数学解题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形象、单纯、机械,常常不考虑客观条件的存在,只会机械的套用公式解答问题。
例如:制作一个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通风口,长50厘米的圆柱形通风口,至少需要多铁皮?学生看到通风口是圆柱形的,就按照圆柱表面积的公式进行计算,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乘以2,而忽略了客观条件的存在,通风口是没有底面的,所在计算的时候不需要加上两个底面积,通风口表面积实际上就是它的侧面积。
(2)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虽然能够熟练地掌握概念、公式、计算,但无法建立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例如: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前轮的高度是2米,宽5米,压路机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班级中的学生能够很熟练的说出计算圆柱侧面积的公式:s侧=ch,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力,根本没有想到压路机的前轮实际上就是将一个圆柱体放倒,圆柱的侧面接触地面,前轮的高度实际上就是圆柱的底面直径,前轮的宽就是圆柱的高,而压路机旋转一周压路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3)学生平时习惯了老师出题学生解答的形式,把解题当成是在完成任务,不太感兴趣,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老师所出的问题并不完全适合所有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有难度,成绩不好,会失去信心。而对于相对优秀的学生可能会太简单,这样不利于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应该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
转变以往教师作为出题者,而学生作为答题者的角色。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同一个知识点,我会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出题,并且做出自己认为最理想的答案。全班的同学都能够参与进来,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简单一些,基础好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反映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在学生出题的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得到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