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数学论文:让学生做数学乐园里的快乐精灵 发布时间:2019-04-03 11:47:23
小学数学论文:让学生做数学乐园里的快乐精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数学乐园”,指导学生进行愉快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在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切身感受到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理念逐步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其中“数学乐园”就是广大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经常使用的策略,创设“数学乐园”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乐园”,让学生真正做数学乐园里的快乐精灵。
关键词:数学乐园 贴近生活 趣味性 潜能
然而我们静下心来思考:真正的“数学乐园”离学生有多远呢?
案例一:这样的“数学乐园”有趣吗?
有位教师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数学乐园”的情境。
师:同学们想不想到数学乐园里玩一玩呀?
学生感到很兴奋,异口同声:“想!”
教师随即点击数学乐园,屏幕中出现了“智慧屋、迷宫、趣味园”三个场景。
学生依然很兴奋。
师:你们想先到哪里去参观?
学生都争着举手回答,几乎喊了起来:去趣味园。
师:好,我们就到趣味园中参观。
随即教师点击趣味园,出现的是一道数学题:动物园有3只小猴子,有7只大猴子,动物园里一共有几只猴子?
学生全体哑然,顿时没了兴致。
如此人为编造、虚构、枯燥的“数学乐园”,不仅没有趣味性,而且也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谈不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了。虽然教师“引导”学生在“乐园中游戏”,但在这样虚构的场景中,学生们玩得兴趣索然、疲惫不堪。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教师生编硬造的“数学乐园”失去了兴趣,真正的“数学乐园”将会离他们越来越遥远。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有了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学习产生强烈而持久兴趣的学生,学习中的种种困难都会被他克服。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由此看来,构建高效课堂更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趣可以在教学的任何环节,导入时创设情境激趣,接受新知识动手操作激趣,回答问题时积极评价激趣,布置作业时分层设计激趣等等。我们在创设“数学乐园”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多用心,多动脑,多尝试,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热爱学习。
实践证明,创设合理的、有趣的、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意识的“数学乐园”并不难,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的“生活场景”,合理地赋予数学模型,这样,“数学乐园”就在学生身边。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的教学为例,谈几点做法。
案例二:以比赛的方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走出数学迷宫
(一)数学乐园应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片段一]
教师教学前,以谈话方式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玩过走迷宫的游戏?
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有。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数学迷宫,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闯,同学们想不想玩一玩呢?
学生很兴奋,异口同声:想。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玩这个走迷宫的游戏吧!全班分成两组,以剪刀石头布的方式,谁赢了谁就可以先走。答对一题可以停着,并继续答下一题,答错了要后退一格,最先走出迷宫的小组,就获得今天的胜利。
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往往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较大的联系,当学生处于一个令其身心愉快的环境中时,他们才可能快乐的进行各项活动,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知识之前,应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境界。
设计这样一个走迷宫的游戏,既符合学生的探奇求新的心理,又是与教学内容有关,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起了学生想参与其中的兴趣。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学生能不积极主动参与吗?所以,我们创设的情境,除了要与教学内容有关,更关键的,是要看学生是否想参与,学生是否能参与。这样创设出来的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的调动起来了,教师也不用担心学生一上课就走神,教师的教学变得轻松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二)数学乐园应生动有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片段二]
师:请两组各派一名代表来玩剪刀石头布,赢的那一方可以先走。按1-7的顺序,每一个号码牌后面都有几题题目,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你要回答的题目。
第一组在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中获胜。他们在第一格抽到的题目是几和几组成8?
师:几和几组成8,我们可以转换成哪两个数相加得8的问题,第一组的同学先讨论,总结你们的答案后,请派一名代表来回答,你们的答案是?
学生积极参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认真总结。
指名汇报交流。
第一组汇报出了8的组成,但没有顺序。
第二组的学生提出:这样说不清楚,听起来很乱,还有可能漏说或是重复。
师:第一组的同学说出了几和几可以组成8,但是顺序有点乱,你们能不能按顺序把它们说出来呢?
第一组的同学重新讨论,从1开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了8的组成。
师:做8的组成这种类似的题目,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列出来,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8的组成,那就更清楚了。谁能来试一试?
指名学生来演示摆小棒,让学生边摆边讲解,他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摆的。
师小结:看来光靠想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还要靠我们去认真地观察和实验,通过这种有序的直观演示法,能够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几和几组成8的答案找出来。
“数学乐园”本质上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活动。新课程标准在解读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几和几组成8的问题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教师适当提示,可以把问题转换成哪两个数相加可得到8,这样,问题就变成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很好的理解并说出答案。我们以这样的事例切入教学,学生解决的是真实的问题,他们已有的经验就会被激发出来,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适时地给学生提供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把已有经验转化为数学思想,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数学意识。这样,就把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创设一个熟悉的情境,提供一个置于问题情境中的机会,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合理建议,释放一些充分想象和自主表达的空间。在这样的“数学乐园”中,学生的参与才是最有效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最优化,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归纳等数学思维方式。
(三)数学乐园应具趣味性和挑战性,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片段三]
教师继续播放主题图:来到少年宫数学乐园,只见大门紧闭。
画外音:大门是有密码的,只有找到密码才能进入。密码器是这样设置的:左边放置10-1,9-6,7+2,11+6,13-10,15+2等6封信,右边有3、17、9等三个信箱,只有把左边的信准确的投入到右边的信箱中,门才会打开。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准确的投入到信箱里吗?
学生情绪高涨,边计算边记录。
学生汇报密码。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些密码的?
生1:把信封上的式子一个一个的算出来,然后对照信箱,把信一一投入到信箱里。
生2:我是先把信封上的式子全部算出来,把得数相同的信放在一堆,然后再把三堆信投入到对应的信箱中。
师:请另一组的同学来说一说这两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儿。
生:第二名同学用的方法找会更好一些,把得数相同的信放在一堆,放好后再把三堆信放入对应的信箱,这样不仅不会有重复的,还不会有漏下的,也节省了来回投放信箱所花的时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只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诱发学生的好胜心,进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不断探索,不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密码门的设计,给“少年宫数学园”这个学生日益向往的知识乐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不仅触动了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而且也为后面积极的观察、操作、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绪基础,并在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了有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乐园应巧妙引发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潜能
[片段四]
教师继续展示主体图:蚂蚁、公鸡、蜘蛛、蛇、小狗,它们各有几条腿?
师:这个迷宫最好玩的地方就是“智慧之门”了,但是要想通过“智慧之门”进入下一关,可是要解决一个问题的。“智慧之门”的智慧精灵提出这样一道题:“蚂蚁、母鸡、蜘蛛、蛇、小狗,它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你知道它们各有几条腿吗?”
师:同学们,想通过这扇“智慧之门”就一起想想吧?看你们小组能不能全部回答对。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并在练习本上记录。
指名汇报。
生1:蚂蚁有6条腿,公鸡有2条腿,蜘蛛有8条腿,蛇有1条腿,小狗有2条腿。
另一组有学生提出异议。
生2:我们小组认为蛇没有腿,蛇的腿的数量应该是0。
数学活动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只有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直至豁然开朗,才能使他们的思维潜能被充分激活,学习活动才能变成主体性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在上述情境设置中,要通过“智慧之门”,就要先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他们正在与“智慧之门”的智慧精灵进行对话,这就提供给学生一个充分探索和想象的空间。同时利用学生认知冲突,引发争论,进而使学生经历了思维调整的过程,既解除了学生的困惑,又增强了他们的辨析能力。
新课程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重点,以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创设生动有趣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数学乐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激励探索氛围。引导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思考和交流,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提高,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不断探索、体验,不断地产生新发现的“乐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