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9-03-24 10:02:06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课标体系下小学的一门必修课,有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但是现在信息技术课堂却因其课程的特殊性而受到重视不够,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本文从教材的解读,教学情境的创设到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有效性,是信息技术教师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课程,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小学中,信息技术课可以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了,每次只要是上信息课,那前一节课刚结束,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拿着鞋套冲向机房。但是每一位信息老师一定深有感触:学生一冲到机房,高年级的会打开网络,网上冲浪、聊天、游戏;而低年级的孩子就是玩迅雷、弹球等系统自带的游戏,甚至于有些学生上课时也不认真听讲,偷偷地玩,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课堂节奏,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教学目标,完不成教学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
说到教学有效性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就是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而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由于学习内容依赖于计算机,几乎所有的作业都在计算机上完成,因此课堂的四十分钟更显得重要,作为一名信息教师,该如何合理运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提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因此首先我们要仔细研读教材,结合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找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其次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最后在利用教材时更要做到对教材的再创造,有些时候教材中的容或许并不适合自己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可以重新组合教材中的知识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电脑游戏,这和小学生的好奇、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可以依据这一特点给我们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例如小学信息技术下册中ppt教学中的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这一课,教材中简单地从插入剪贴画、插入图片和插入自选图形三个方面来说如何插入图片,如果按照教材上,孩子不感兴趣,上完课或许只是学会了简单的技术操作,如果我们修改一下:以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为背景,老师在花园里种了很多花,但是现在只有文字介绍,还缺少花的图片,需要同学们帮助一下老师。这样一个情境,激发起学生要展现自己本领的心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在情境创设中,我们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以计算机操作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体验。因此信息技术课较多使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改变原有的以传受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教学模式。将每节课的知识点转换成一个个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成功挑战任务学习新知,获得成就感。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方式是“自主 探究 合作”,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但是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任务的设置上进行分层,根据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设置一星任务、二星任务、三星任务等,在一节课上满足不同阶段的学生,让学习能力稍弱点的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学得快的也有事做。
四、有组织地管理课堂纪律
学生长期以来对信息技术课形成的认识和学生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些行为影响教学秩序,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首先在第一节课时信息老师应制定相关纪律制度和课堂规范,强化学生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保证规章制度的有效实行,教师在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特征、行为习惯。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为了不影响整体课堂教学,可以与其制定学习效果合同书,给他们尊重与认同,让其自行强化。其次,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即使个别学生问题严重,批评时也请将自己置身在学生朋友的身份上,不要一味的批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真诚的与学生交流。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障。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
五、深刻地进行教学反思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 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是否科学;教法、学法是否得当;作业、练习题的布置是否合理;学生学得怎么样,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需要怎样进行改进,为什么?还要把反思记录清楚,方便对比再反思,从而提高教学能力,使课堂增效。
总之,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育教学质量,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多方面着手,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这些还需要我们从各方面不断努力、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 范晔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10期
3. 李伟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0期
4.余文森 课堂高效教学的思路和策略
|
|
|
|